來源:金融時報
4月12日,央行發布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各項金融數據合理增長,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今年以來,央行靠前發力、加大逆周期調節,年初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1萬億元。市場資金面保持平穩,一季度銀行間市場利率DR007均值約為1.87%,圍繞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平穩運行。
近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提出“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引發市場關注。今年以來,長期限國債利率震蕩下行,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前為2.3%左右。業內專家分析,當前市場機構對政府債券等無風險資產偏好上升,而長期限政府債發行速度較往年有所放緩,供給缺口推動了收益率下行。中長期看,長期國債利率主要由一國經濟潛在增速和通脹預期決定。今年我國GDP增速目標為5%左右,物價也呈現溫和回升跡象,有利于支撐長期債券利率回歸合理區間運行。近期,國債市場部分參與機構更加關注投資長久期資產可能存在的利率風險,堅持審慎理性的投資決策,防范過于短期的交易對資產和資金安全可能帶來的影響。
目前市場預計二季度或迎來政府債發行密集期。市場預計央行將靈活把握公開市場逆回購等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精準對沖財政發債因素的短期影響,維護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近期市場熱議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增加國債買賣話題。歷史上,我國央行曾在1997年嘗試國債買賣操作,但受限于市場深度、廣度不足,很快便中止。多年來我國國債市場有了持續、長足發展,為央行開展國債現券買賣操作提供了條件。
據專家分析,未來央行可能將買賣國債納入政策工具儲備,豐富流動性管理工具箱;但貨幣金融條件總體仍將維持合理適度,這與歐美正常貨幣政策用盡、被迫大量購買國債等的行為有根本區別。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