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上市銀行2024年財報披露工作的全面完成,我們深入梳理了44家上市銀行近三年的個人消費貸(含信用卡)業務數據,從中發現了幾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國有大行消費貸款狂飆,工建農郵個人消費貸連續兩年均保持2位數的增幅,信用卡透支方面,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也在加速增長。
全國性股份行個人消費貸款增速普遍有所放緩,除招行外均其他銀行開始壓降信用卡透支規模。招商銀行個人消費貸增速連續兩年超過30%,不過2024年增速較前一年下降近8個百分點;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增速則從20%以上降到15%以下;渤海銀行是個特例,由于不良攀升,個人消費貸更是連續兩年大幅減少,2024年驟降一半以上。
頭部城商行中,北京銀行個人消費貸增速由50%左右降至2.74%,但信用卡規模卻高歌猛進,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在40%左右;寧波銀行個人消費貸同比增長11.39%,較上一年降低20多個百分點。
上海銀行在消費貸業務方面較為謹慎,個人消費貸及信用卡規模連續兩年負增長;南京銀行個人消費連續兩年維持16%-17%的增速,信用卡規模則在2023年大降35%以上,但2024年卻強勢反彈,猛增近60%。
其他城商行中,鄭州銀行2023—2024年個人消費貸增速分別達到75%和39%左右;重慶銀行增速由負轉正,超過50%以上;西安銀行、成都銀行增速也較高,分別超過30%和20%。另外,齊魯銀行信用卡透支余額大增32%以上。
農商行中,青農商行和瑞豐銀行個人消費貸規模在加速增長,前者連續兩年增幅超過37%,后者2024年增幅也接近30%;張家港行則由2023年增長35%轉為2024年大降42%以上。信用卡透支方面,農商行規模普遍較小,但除了蘇農銀行和無錫銀行,多呈大幅減少趨勢。
表1:上市銀行2023—2024年個人消費貸規模變化

注:杭州、天津、青島、成都銀行的個人消費貸含其他或信用卡類貸款
表2:上市銀行2023—2024年信用卡透支規模變化

在銀行業務轉型的大背景下,后房產時代靠房貸拉動規模增長的路子受限,各大銀行都需要新的業務增長點,消費貸成為必爭之地。
國有大型銀行憑借自身強大的資金實力、廣泛的客戶基礎和品牌影響力,在消費貸款領域發力,連續兩年保持兩位數的增幅,擠壓了部分原本屬于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農商行的市場份額。
股份制銀行在競爭中優勢不再突出,加上自身業務調整等因素,導致個人消費貸款增速普遍放緩,部分銀行甚至開始壓縮信用卡透支規模。
隨著消費貸款規模的擴大,銀行也越來越關注資產質量和風險問題。消費貸款的不良率情況影響銀行的業務決策。當不良率上升時,銀行會更加謹慎地開展業務,加強風控,收縮貸款規模。
部分銀行在看到風險上升趨勢后,主動調整業務策略,像平安銀行、光大銀行、上海銀行等主動壓縮存量,個貸投放呈現負增長;寧波銀行在零售客戶連續兩年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個人貸款發放增速顯著放緩,更為審慎。
而對于一些風險控制較好、資產質量穩定的銀行,則有機會在市場中爭取更多份額,如招商銀行在個人消費貸業務上保持較好的風險控制,增速連續兩年超過30%。中小行中的鄭州銀行、青農商行消費貸款增速也連續兩年超過35%。
此外,整體規模壓降的同時,一些銀行在局部消費貸產品上也看到了機會,精準加碼。比如,2024年平安銀行個人新能源汽車貸款新發放同比增長73.3%,較上年增加25.5個百分點;渝農商行的“渝快貸”余額兩年同比增長分別高達60.2%和35.7%,鄭州銀行的“鄭e貸(消費)”規模同比增長56.7%等。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