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易簡財經
10月10日早間,碧桂園發布了最新公告,9月銷售額下降了八成之多,慘不忍睹。
面對這樣的銷售情況,其償債壓力可想而知。碧桂園稱,境外債務上,欠的4.7億元港幣到期款項還沒還,可能導致相關債權人采取強制行動。
曾經的宇宙第一房企,竟然淪為了這個樣子,真是讓人感慨。

銷售額承壓明顯
4.7億港幣的到期款項尚未支付
碧桂園在公告中表示,進入2023年以來,銷售額承壓明顯。
根據碧桂園未經審計的經營數據,2023年1-9月,碧桂園實現權益銷售金額約1549.8億元,同比下降43.9%,較2021年同比下降65.4%。
其中僅9月,集團實現權益銷售金額約61.7億元,同比大降80.7%,較2021年下降86.5%。
碧桂園無奈承認,在行業銷售環境未明顯得到改善的形勢下,集團面臨資產處置出售的重大不確定性,預計流動性在中短期內仍將持續緊張。

不過,碧桂園選擇積極采取措施,截至目前共計約147億元本金的9筆境內公司債券展期方案已獲持有人必要同意。另外,碧桂園聘請了中金公司和華利安擔任財務顧問。
境外債務方面,公司尚未支付某債務項下本金金額為4.7億港幣的到期款項,這或許會導致相關債權人采取強制行動。
對此,碧桂園懇請債權人給予時間。
“希望通過尋求整體方案來全面解決公司當前境外債務風險,以時間換空間,使得公司能有機會用實際行動努力經營,化危機為生機,重回良性發展軌道,最大程度保障包括客戶、員工、債權人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方的權益。”

曾瘋狂布局三四線城市
碧桂園9月銷售額一落千丈,最大的問題就是其把重心放在了三四線城市!
根據碧桂園中報,今年上半年,碧桂園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額約1288億元,權益合同銷售面積約1646萬平方米。
其中,廣東省以外地區的權益合同銷售占到整體的79%,土儲同樣大部分分布在低能級城市中。
從城市布局來看,上半年在碧桂園布局的城市中,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僅分別占3%和28%,三線城市則占到69%之多。

多年以來,碧桂園一直在三四線城市大肆加杠桿,跑馬圈地,成為囤地大王。
以廣東省為例,截至目前,碧桂園在廣東省共有272個項目。其中,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僅22個項目,二線城市佛山、惠州、珠海、中山和東莞有104個項目,一共才126個項目,剩下的全在三四線城市。

比如,碧桂園布局的三線城市汕頭,有澄海碧桂園鳳悅江灣、汕頭碧桂園水藍灣等13個項目,其中碧桂園水藍灣目前的房價為9800-10000元/㎡。
而根據廣東省統計部門統計,2022年汕頭市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為7730元。
這樣算下來,碧桂園的房子賣不出去,也就情有可原了。

戰略調整慢了一步
事實上,意識到問題的碧桂園,已經在緊急調整戰略布局了。
今年年初,楊惠妍提出,碧桂園要轉向一二線和三四線“五五開”的布局。
不過,就算碧桂園開始在一二線城市布局,也不在該城市的核心區,都在邊上。
就拿廣州來說,其17個項目中,只有5個位于荔灣、番禺老區,其余12個均位于從化、增城、花都等偏遠區域,而市中心天河、越秀一個項目都沒有。

而且碧桂園的轉型,可能還是慢了。
早在2017年前后,保利、招商等國央企已經在“聚焦高能級城市”,特別是在上海等一線城市持續加大投入。
同為民營企業的龍湖,如今一二線土儲與銷售占比超過80%。
碧桂園現在想重回一二線,但是嚴苛的拿地條件和資金要求,再加上碧桂園的品牌和產品并無優勢,碧桂園很難在一二線做大規模。

結語
今年以來,北上廣深落實“認房不認貸”,廣州、武漢、南京、大連、鄭州、合肥等地全面取消或局部放松限購......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讓樓市呈現出明顯的階梯回暖跡象。
整體而言,一線城市黃金周期間成交面積同比上漲了62%,二線城市下降了14%,三四線城市下降了50%。
事實上,無論是資金總量、人口,還是城市設施建設,一二線城市都遠遠超過三四線,后者的人口將不可避免地向前者流入。沒有了人口,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必然撐不住。
而主要在三四線城市布局的碧桂園,未來可能會更難。


責任編輯:王其霖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