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債市“科技板”落地,市場主體發行科創債的熱度持續攀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據Wind數據,截至2025年5月15日,科技創新債券累計發行規模已達2.10萬億元。從券種結構來看,其中科技創新公司債發行規模約1.27萬億元,占比超過60%。而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為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低息資本支持的導向下,科創債市場作為優質融資通道的進一步擴容可謂勢在必行。
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從豐富科創債產品體系、完善配套支持機制等方面提出13條具體舉措,進一步推動科創債市場發展。同日,交易商協會、銀行間市場及滬深北三大交易所等多部門迅速響應,圍繞發行、交易等環節優化流程,提升科創債全鏈條服務效率。
5月14日,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制定了《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
其中提到,建立債券市場“科技板”。推動科技創新公司債券高質量發展,將優質企業科創債納入基準做市品種,引導推動投資者加大科創債投資。實施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
在新規密集落地推動下,科創債發行近期呈現全面加速態勢。Wind數據顯示,自5月7日新規發布至發稿時,已有超80只科創債啟動發行,募集資金規模突破1600億元,市場熱度迅速飆升。
首批發行主力為大型商業銀行 認購情況樂觀
據此前報道,發債主體的擴圍無疑是本次科創債發行市場推進落實中的一大亮點。新規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市場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完善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評級等制度安排,健全與科技創新融資特點相適應的配套規則體系。
記者注意到,在7日公告發布后,多家大型銀行相繼啟動科技創新債券發行工作,募資用于發放科技創新領域貸款等,支持科技創新業務的發展。截至15日發稿時已有8家銀行成功發行2025年首期科創債,其中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各發行200億元;股份行中,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渤海銀行分別發行150億元、100億元、50億元;城商行中,杭州銀行發行50億元。
此外,徽商銀行公告擬于5月20日發行50億元3年期科創債,上海銀行將于5月16日發行50億元科創債;至此首批科創債發行銀行將達10家,合計規模預計1250億元。
據了解,在本批科創債發行過程中,除傳統承做承銷業務外,多家券商還以發行主體身份積極參與,成為推動科創債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
據交易所官網,中信證券、國泰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等11家券商首期科創債發行落定,實際發行規模已超130億元。發行規模上,招商證券債券發行30億元科創債,居于首位;國泰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分別發行20億元科創債;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證券、東方證券、平安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分別發行10億元科創債。
股權投資機構方面,據交易商協會,銀行間已有24家股權投資機構注冊發行科技創新債券,預計總體規模155億元。君聯資本、啟明創投、東方富海、毅達資本、金雨茂物、泰達科投、中科創星等10家股權投資機構進入注冊通道,其中7家為民營企業,多家機構設置票面利率跳升、轉股等條款。東方富海、中科創星、毅達資本等股權投資機構運用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這一新型政策性支持工具。西科控股、魯信創投等引入金融機構創設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進行增信。
從發行情況來看,機構承接新發科創債的認購情緒相對火熱。記者根據Wind數據整理發現,自7日公告發布至15日發稿期間,首批券商科創債發行票面利率大多集中在1.6%-2.2%區間,發行期限以3年期為主,其中國泰海通證券、京東方科技、安徽省國有資本運營和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主體發行的科創債期限較長,達到10年期,顯現出資本在支持科創領域上的“耐心和定力”。
市場認購熱情高漲,東方證券、國泰海通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等機構發行的科創債全場認購倍數均超過7倍,其中中國石化資本成功發行的9億元5年期科技創新公司債券認購倍數同樣超過7倍,其票面利率2.07%,創下央企資本公司同期限科創債發行利率歷史新低。
中郵固收研報指出,科創債新政發布后,近日金融機構、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均先后發行相關債券。銀行發行額最多,達1000億元,其余各行業合計約200億元。去除銀行業來看,其他各行業分布較為分散。發行人以地方國企為主,其次為民營企業,央企暫未大規模發行。需要關注的結構性特點是,民營企業發行期限以1年以內為主,占比近80%;地方國企則以2年以上中長期債項為主。首批發行人資質整體較好,或成地方突破新增手段。首批債券科創板債券發行人資質較好,AAA主體發行額占比73%,AA+主體占比19%;民企發行人中不乏市場關注度高、科技含量足的A股上市公司。此外,還有部分為實現新發或突破新增的地方國企。
資管機構參與科創債配置的深度與創新雙維度待突破
一位近日曾參與科創債發行的券商資金管理中心融資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當前認購端主力機構主要是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發行工作的優勢在于不占用券商發行人中長期債券額度,且債券募集資金使用相對靈活;難點則在于后續募集資金管理過程中,如何確保資金使用嚴格符合監管要求。”
在參與一級配置方面,雖然一些大型投資機構已率先布局科創債,但仍有不少市場化金融機構對科創債的入場投資時機持觀望態度。
某險資固定收益投資助理向記者表示:“作為風險偏好較低的保險資管機構,我們對科創債等新型債券投資持審慎態度,這類產品的信評模型與傳統債券存在差異,對人員配置和系統建設要求較高,目前我們仍主要聚焦傳統債券投資。”
與此同時,某銀行理財子多資產投資經理坦言:“現階段更多是抱著試點心態參與,由于科創債品種的創新性較強,我們也不敢過多配置。”
多位受訪資管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科創債發行主體資質優良,但正因如此其發行票面利率普遍較低,這使得理財和基金在推出科創債資管產品時面臨收益率難以提升的困境,需要在優質信用資質與投資收益之間尋找平衡點。
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在信用風險方面,機構投資者整體的風險偏好還是比較低,科創債是否能成為安全品種本身跟發債主體的經營和現金流情況有密切聯系;只能單個項目來評估,無法一概而論。“至于收益層面,我個人的觀點還是傾向于認為很難出現信用風險低,非常安全但收益率比較高的債券,安全性和回報率的問題上很難兩全。”
記者多方了解到,當前一部分銀行理財在科創主題產品布局上已展開積極探索,但相較于公募基金仍存在明顯差距。盡管有意向通過配置科創股債來優化產品風險收益結構、拓寬底層資產類別,但受制于理財客戶風險偏好較低、負債端與資產端匹配難度較大等因素,實際參與度仍顯不足。雖然市場上已出現部分科創主題理財產品,但其科創屬性濃度與配置比例尚待提升。
另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相關人士回應記者:“近期科創債供給量明顯增加,主要關注點在于價格和流動性。雖然新品種通常會有溢價,但由于部分發行任務要求,實際發行利率未必很高。從理財投資端來看,我們更關注發行利率帶來的票息性價比。”當被問及后續是否會針對信用資質優良、安全性高但票面利率較低的科創債推出專屬理財產品時,該人士稱:“目前內部未聽說相關計劃,但如果后續新發科創債票息水平有所提升,我們也會積極考慮推出相應產品。”
某大型公募基金量化投資總監則向記者表示,對接下來科創債ETF的布局優勢和前景相對看好,有較強的申報意愿。
近日,中銀理財發布消息稱,5月9日中銀理財積極參與市場首批科技創新債券發行,截至目前已支持吉利控股、新微科技、興業銀行等民營企業、地方國企及大型金融機構等多家主體的科創融資,參與品種涉及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商業銀行債券等多種工具。下一步,中銀理財將持續優化投資策略,提高科技創新債券在資產組合中的占比,加強與承銷機構、做市商的合作,更好服務廣大投資者財富保值增值需求,為激發科技創新動力和市場活力、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貢獻更多理財資管力量。
在后續提升科創債流動性、引導投資機構加大科創債投入的思路上,近日,浙商銀行FICC團隊發文建議,鼓勵理財、券商資管等機構發行金融產品,主要投資于科創債或掛鉤科創債指數,協調有關部門將主要投資于科創債的產品納入綠色審核通道,引導更多機構參與科創債投資。鼓勵基金公司發行科創債ETF,通過指數化投資降低普通投資者參與門檻,通過分散化投資降低投資風險,并引入做市商為科創債ETF提供做市支持。給予科創債投資考核支持,建議有關部門出臺專項支持政策,將科創債投資納入投資機構考核,作為監管評級、業務準入等重要打分項,并對積極投資科創債的機構提供低利率資金支持。支持科創債券質押融資,對投資科創債并進行質押融資的產品,予以質押折扣系數上浮的政策支持。

責任編輯:秦藝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