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A股市場保險、證券、銀行等大金融板塊集體上漲,其中保險板塊表現尤為突出。截至收盤,板塊整體上漲6.92%,漲幅居首位。
其中,中國人保(SH601319,股價8.24元,總市值3644億元)漲停,中國太保(SH601601,股價34.73元,總市值3341億元)漲8.5%,新華保險(SH601336,股價53.42元,總市值1666億元)漲6.5%,中國人壽(SH601628,股價39.97元,總市值1.13萬億元)漲5.32%、中國平安(SH601318,股價54.69元,總市值1.00萬億元)漲4.25%。

有券商分析師在微信受訪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表示,今日金融板塊尤其是保險股上漲背后,一方面是受中美貿易爭端大幅緩和等利好因素提振,估值較低、明顯欠配、具備強β屬性的保險股受到更多市場關注;另一方面,一季報出爐后,部分公司超預期的利潤和價值表現緩解了全年業績負增長擔憂,基本面表現為估值修復提供了支撐。
在市場利率持續下行背景下,市場投資者對保險板塊的盈利預期隨之降低。從二級市場股價表現來看,保險板塊呈現出低位震蕩的態勢,年初以來板塊整體跌幅超10%。
“年初以來利率下行、業績高基數壓力等主要利空因素已基本反映。”在上述分析師看來,一季報部分公司超預期的利潤和價值表現,緩解了全年業績負增長的擔憂。
“今日保險股大漲,我們認為有資金面和基本面兩方面的驅動因素。”上述分析師表示,從資金角度而言,宏觀經濟預期受中美貿易爭端大幅緩和等利好因素提振有所改善,長端利率和權益市場有望回升,估值較低、明顯欠配、具備強β屬性的保險股受到更多市場關注。
在估值方面,不同的評估指標下各公司表現有所差異。以各主要上市公司市盈率(PE)來看,新華保險7.08倍最低,中國人保7.09倍次之,中國太保8.67倍,中國平安9.22倍,中國人壽9.81倍最高。
以市凈率(PB)來看,中國平安1.06倍最低,中國太保1.27倍,中國人保1.3倍,新華保險2.09倍,中國人壽2.12倍最高。
5月7日,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完善行業考核評價制度,全面強化長周期考核與激勵約束機制。根據《方案》,對三年以上產品業績低于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個百分點的基金經理,要求其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
對此,有業內人士在與記者交流時表示,公募新規降薪的壓力下,基金經理將圍繞“如何不大幅跑輸基準”開展投資策略。作為指數權重的保險股明顯欠配,因此也受到更多青睞。
東吳證券近期發布的公募持倉觀察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保險板塊持倉為0.58%,較年初下降0.05個百分點。2025年一季度末保險動態估值為0.60xPEV(即內含價值的0.6倍),較年初下降0.09個百分點。
自執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以來,上市險企的凈利潤與資本市場表現出更強的相關性,凈利潤的可預期性受到影響。
近期出爐的上市險企一季報顯示,5家A股上市險企共實現歸母凈利潤841.76億元,同比增長1.4%。在去年同期基數和投資收益表現不同的情況下,各家公司凈利潤表現差異明顯。

在承保業績較快增長和投資收益大漲下,中國人保實現歸母凈利潤128.49億元,同比增長43.4%。此外,中國人壽實現歸母凈利潤288.02億元,同比增長39.5%;新華保險實現歸母凈利潤58.82億元,同比增長19%。中國平安實現歸母凈利潤270.16億元,同比下降26.4%;中國太保實現歸母凈利潤96.27億元,同比下降18.1%。
從保險業務而言,5家A股上市險企在一季報中都延續了優化的態勢。在大災風險出清、保費質量提升下,上市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COR)均有所改善,同時壽險新業務價值(NBV)也均實現同比增長。方正證券在近期研報中認為,“得益于預定利率下調預期刺激居民挪儲需求,保險產品競爭力提升,預計2025年全年NBV增速有望延續。”
“一季報,部分公司超預期的利潤和價值表現,緩解了全年業績負增長擔憂。”上述分析師進一步表示,二季度以來險企進一步加大分紅險等浮動收益產品推動力度,在提振新單銷售的同時也降低了利差損風險,為估值修復提供了支撐。
對于近期監管將推出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范圍、調降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推動完善長周期考核機制三條措施,繼續支持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民生證券在研報中認為,長端利率中樞下行背景下,險企有望通過加大權益投資提升投資彈性,緩解險企潛在“利差損”壓力,提升資產負債匹配能力。
“權益投資比例的提升也意味著要更好地面對市場風險,需強化險企投研能力和風控體系,對險資整體的權益投資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頭部險企有望更為受益。”民生證券表示。

責任編輯:秦藝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