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張菁娟】盡管中美貿易“休戰”,美國農民還是高興不起來。
據路透社13日報道,美國大豆種植戶表示,中美達成的關稅暫緩協議并不足以幫助美國農民恢復對華大豆銷售,除非美國做出進一步讓步,因為主要供應國巴西仍具價格優勢。
根據本周一宣布的《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美國將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也將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從125%降至10%,雙方降幅相同。調稅初始有效期為90天,相關談判將繼續進行。
貿易緊張局勢緩解后,巴西大豆出口溢價下降,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創三個月新高,反映出市場預期中國可能會增加美國大豆采購量。
然而,美國農民認為,僅暫停關稅還不夠。
中國近年持續推動農產品進口多元化,巴西因創紀錄的收成和較低的價格等優勢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中國約70%的大豆進口來自巴西。
美國大豆協會主席、肯塔基州馬格諾利亞的農民拉格蘭德(Caleb Ragland)說:“美豆面臨的剩余關稅絕非無關緊要。從我們在巴西和阿根廷的競爭對手那里采購的大豆無需承擔此類額外成本。”
盡管2022/23年度美國占中國大豆進口量僅為約28%,但中國仍為美農關鍵市場,占美豆出口總量逾半數。
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重創美對華大豆、高粱及豬肉出口,卻為巴西創造了新的機遇。
巴西農業部負責對外貿易的魯阿(Luis Rua)表示,巴西計劃擴大對華高粱、豬肉和雞肉等農產品出口,以搶占市場份額。
美國伊利諾伊州水牛城的玉米和大豆種植戶則說:“中國僅會采購勉強維持供應的量,若南美供應短缺才會轉向美國。”

美國威斯康星州沃爾沃斯,田間正在收割的大豆。 IC photo
據報道,中國買家近期還避開了采購美國小麥,轉從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采購40萬至50萬噸小麥。
美農寄望貿易談判推動中國采購,但總部位于北京的咨詢公司Trivium China的農業分析師帕伊(Even Rogers Pay)說,由于仍然存在貿易壁壘以及暫停期到期后的不確定性,中國進口商不愿簽訂大額訂單。“多重因素制約著本次貿易休戰成為農民的福音。”
根據美國全國豬肉生產者委員會(NPPC)的數據,在“休戰”期間,對華出口豬肉仍面臨至少57%的綜合稅率。
90天的“休戰”期將在美國農民開始收獲大豆和玉米的新銷售季節前到期,而這正是出口的重要時期。由于大豆的利潤低于玉米,今春美豆種植面積同比縮減。
中國某大豆壓榨商表示,若談判破裂,在美國大豆銷售季節到貨時,買家將面臨風險,“這賭注不值得”。
愛荷華州佩里市的玉米和大豆種植戶赫克(Ron Heck)說:“貿易戰前形勢已惡化需行動,如今局面依然糟糕。”
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貿易戰使得中國削減美農產品采購,而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提供數十億美元以幫助受到附帶損害的美國農民。
赫克表示,那次混亂過后問題仍未解決,
混亂過后問題仍未解決,“我們重回擊球區,看看這次是全壘打還是三振出局”。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