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在民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我國將修訂《住宅項目規范》,明確新建住宅層高標準從現行的2.8米提升至不低于3米。這一調整不僅是十年來首次突破,更標志著“好房子”建設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長沙主流住宅層高集中在2.8—2.9米
倪虹表示,住房城鄉建設部將重點從3個方面抓好落實。第一,立標準。近期,住房城鄉建設部在組織編制“好房子”建設指南、也在修訂住宅項目規范,其中一項,把住宅的層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第二,強科技。一方面,將大力推廣惠民實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著力解決隔音不好、滲漏、開裂、反味等大家關心的問題。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全屋智能。第三,抓項目。將推動城市和企業建設“好房子”,大力推廣“好房子”。
據了解,我國2005版《住宅建筑規范》、2011版的《住宅設計規范》,都對室內凈高有不應低于2.40米的強制性要求。關于層高的要求來自2011年版的《住宅設計規范》,其中規定“住宅層高宜為2.80米”。
早在之前,有多個城市已經開始調整住宅層高標準。如天津、昆明、江蘇、山東和安徽等地,新標準大多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間。
其實,長沙的住宅層高變革也早已出現端倪。作為中部重要城市,長沙的層高實踐具有典型意義。據了解,目前長沙主流住宅層高集中在2.8—2.9米,僅少數高端項目突破3米。2024年出臺的《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已前瞻性地將住宅層高上限設定為3.6米(湘江兩岸放寬至4.2米),為新規落地預留了政策接口。
促進產品升級和房地產市場的止跌回穩
可以看到,本次調整直指了當前住宅層高不足的核心矛盾。2.8米層高包含樓板厚度,實際室內凈高常不足2.5米。低矮的空間不僅造成壓抑感,更限制了中央空調、新風系統等品質化配套的安裝可能。住建部數據顯示,超60%購房者將層高列為影響居住體驗的重要因素。
“層高提升不是簡單的數字游戲。”長沙一房企負責人表示,在確保日照、間距等指標達標的前提下,企業需通過優化結構設計、采用輕質材料等方式平衡成本,這場“20厘米的革命”,本質是民生需求升級的必然回應。
“此次‘住宅層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的提出是順應‘好房子’舒適度的標準需求,更符合現代人的居住習慣,也能加快促進產品升級和房地產市場的止跌回穩。”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更高的層高,意味著更好的通風和采光條件,亦有助于改善室內的空氣質量,增強舒適感”,新規定的實施將推動建筑業向更高質量、吻合“好房子”標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要求開發商更加注重產品的品質和細節,從而促進建造技術的升級與更新。
克而瑞湖南區域相關負責人指出,標準建設層高的突破,將顯著提升居住空間的舒適度。此外,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展,智慧住宅成為未來住房的重要發展方向。在“好房子”建設中融入全屋智能,能夠提升住宅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滿足居民對于高品質、現代化生活的需求,使居民享受更加高效、舒適、安全的居住體驗,引領行業朝著智慧化方向發展,與兩會倡導的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等理念相契合。
■文/視頻??三湘都市報全媒體記者?卜嵐?通訊員??李思雨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