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堅守銀行股 這只基金如此執著為哪般?

八年堅守銀行股 這只基金如此執著為哪般?
2024年09月08日 13:51 證券市場周刊

  作者:張桔

  今年以來高股息板塊異軍突起成為熱門,銀行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而這也讓一路追隨銀行股的公募基金守得云開見月明,比如成立于2016年7月1日的老牌基金金信智能中國2025,今年到目前最新的凈值增長率約為14%,同類排名居于第五位,而且實現了到目前連續六年飄紅的成績。 

  而這也讓一路追隨銀行股的公募基金守得云開見月明,比如成立于2016年7月1日的老牌基金金信智能中國2025,今年到目前最新的凈值增長率約為14%,同類排名居于第五位,而且實現了到目前連續六年飄紅的成績。對該基金,上海某券商基金分析師李夢一指出,近兩年基金超額收益非常顯著,主要還是因為其在國有行的配置比例是金融地產主題基金中較高的。 

  在書面回復本刊時,基金經理劉榕俊強調:“展望后市,金信智能中國 2025 混合會堅持目前的投資思路,因為短期之內市場的風格和偏好較難改變。而且從估值上看,銀行板塊在紅利方向里面仍然占優。雖然今年銀行已經漲了不少,但具體估值上,銀行的市凈率在 0.5-0.6倍左右,分紅收益率超過 5%,現金分紅比例也有 30%,在整個紅利板塊里面還是不錯的。” 

來源:東方財富   來源:東方財富

  2016年年中成立2017年就開始深耕銀行

  這只基金的定力“領跑”公募圈

  長期以來,投資者常對公募基金詬病的一個點就是在二級市場隨波逐流追熱點,常常趨勢性投資追捧熱門賽道卻因無法在第一時間布局,最終的結果是追了個寂寞。從這一角度看,金信智能中國2025或許真的算產品中的“異類”了, 其從2017年開始就堅定看多做多銀行。

  追隨其歷史的投資足跡,在2016年7月1日募集成立后,當年的基金三季報是其第一份季報,當時的前三大重倉股還是江淮汽車、康得新、長電科技,且前十大重倉股中未見任何一只銀行股的身影。這樣的趨勢也延續到四季報中,當時前三大重倉股的占比超過了5%,它們分別是康得新、東軟載波、江淮汽車,同樣當時也未見任何一只銀行股的身影出現。 

  而最大的變化則出現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基金經理基本將上一季度的重倉股全部替換,同時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中國銀行攜手進入到十大重倉股的行列中,當時國有五大行的特色還不清晰。對于這樣的思路大調,基金經理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本基金密切關注市場環境的變化,總體上我們將采用把握波段、精選個股的投資策略,在盡力規避市場風險的前提下,力求給投資者帶來長期穩健的收益。” 

  到了2017年的第二季度,本刊發現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攜手進入到前十大重倉股的行列之中。此后在2017年的后兩個季度中,本刊發現組合所重倉的銀行股數量都維持在了6家上,不過股份行從數量上還是遙遙領先國有行成為重中之重。 

  經過了2017年的試水銀行,2018年該基金對銀行股更是青睞;先從一季報來看,組合中除去艾比森外,其余的9家公司全部為銀行股,民生和光大兩家股份制銀行排在了前兩位。而當年二季度幾乎是如出一轍的畫面,不過最大的變化在于基金經理開始提到了看好銀行股的原因:“三季度隨著金融去杠桿政策調整,銀行、地產等相關的不確定性也進一步下降,企業的業務等開展也將進入一個相對良好的商業環境,業務鏈條上各個環節理順后,收入、利潤也將隨之而來,企業也將步入正軌。” 

  而在此后截至2019年年末的多個季度中,本刊發現十大組合中基本有9只銀行股,而另外的一只非銀行股是艾比森。再將時間軸快進到2020年,一季報的十大重倉股中就第一次出現了清一色的10只銀行股,同時基金經理強調“從歷史對比看,銀行等低估值藍籌股的估值接近歷史極限底部區域,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有限,而估值修復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本刊再瀏覽該年剩下的三份季報,發現無一例外十大重倉股都是清一色的10只銀行股。對比看2021年,組合的風格似有所收斂,但也至少保留了八只銀行股,而在非銀行股中,萬和電氣也一直榜上有名,而這樣的風格基本也一直貫穿2022年始終。 

來源:Wind來源:Wind

  這樣的情景直到2023年的三季報才被打破,當時十大重倉股又變成了整齊一致的銀行股,同時工商銀行成為頭號重倉股。對比看去年的四季報,雖然萬和電氣再次出現在名單中,不過工行和建行分別憑借9.74%和9.45%的占比領跑該組合。 

  不過 就工行一度登頂兩市市值第一,本刊通過微信與該行某品牌負責人聯系。不過他委婉地表示,對于市值我們一般就不發聲了,因為這事不好說。

  2024年以來組合突出國有行地位

  建設銀行攜手工商銀行成為“重中之重”

  如果說今年以前的組合構建年代久遠的話,那么2024年的季報思路更為具有參考價值;畢竟從Wind最新的排名來看,其在同類的大約2300只基金中高居首位,同時其憑借超過10%的最新年化收益殺入了同類產品的前三十位。 

  從今年的兩份季報與去年的后兩份季報對比看,最為顯著的變化就是前兩大重倉股工行和建行位置對調。去年時是建行居首工行緊隨,今年則是工行居首建行緊隨。對比兩大國有銀行的年內漲幅看,目前建設銀行年內的漲幅超過了30%,工商銀行的年內漲幅則是超過了40%。 

  先看3月31日時的持倉組合,前九大重倉股均為銀行,占比超過6%的銀行分別是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和農業銀行,而到了二季報時,基金經理對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都進行了一定比例的加倉。此外,基金經理對興業銀行和江蘇銀行也進行了一定加倉。 

  在基金一季報中,基金經理表示:“2024 年,世界環境、經濟增長和資本市場發展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在震蕩的市場中,本基金將繼續重點投資于低估值的金融板塊。”值得注意的是,基金二季報中也能找到類似的字眼:“展望下半年,世界環境、經濟增長和資本市場發展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在震蕩的市場中,本基金將繼續重點投資于低估值的金融板塊。” 

  如果說基金季報僅披露十大重倉展現不全外,基金半年報和基金年報則是完整版呈現。8月29日晚間,金信基金最新披露了2024年的半年報,實際在11到20位的隱形重倉股中,本刊發現了民生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貴陽銀行等六家銀行股。這樣疊加十大重倉中的九只,銀行股的數量達到了15只。 

來源:Wind 來源:Wind

  其完整版的持倉對比2023年年報可見,實際在12月31日時11到20位的隱形重倉股中,本刊發現也包括了江蘇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貴陽銀行。加總統計來看,在該基金組合的前二十大持倉中,銀行股的數量同樣達到了15只。 

  在最新基金半年報中,基金經理兩次提到智慧金融:“上半年A 股市場表現呈弱勢震蕩行情,市場整體風格偏向低估值、穩定分紅的大市值板塊。報告期內本基金重點投資于低估值的智慧金融板塊。”另一次則表示:“展望下半年,世界環境、經濟增長和資本市場發展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在震蕩的市場中,本基金將繼續重點投資于低估值的智慧金融板塊。” 

  從現任的基金經理來看,劉榕俊的累計任職時間已經超過了7年,作為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中國科學院金融學碩士,他于2002年獲基金從業資格,曾先后任職于招商基金、景順長城基金、英大證券資產管理部。 

  值得一提的是,他管理該基金分為兩段時間:第一段是從2016年7月1日到2018年5月3日,彼時所取得的任職總回報是5.90%;第二段則是從2020年5月21日到現在,至今所取得的任職總回報約為70.26%。 

  該基金青睞銀行股事出有因

  不同基金經理投資均堅持銀行信仰

  那么,讀者和投資者或許會有疑問,金信智能中國2025,表面看似主題和銀行關系不大,但實際投資中為何會一直青睞銀行股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本刊查閱了基金的契約,在基金的投資目標中表述為:“本基金重點投資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提供智能化生產、設計與服務的企業,重點包括智能機器、智能穿戴、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電網以及因采用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智能化而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通過積極主動的分散化投資策略,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持續增長,為基金持有人獲取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 

  同時基金所設定的業績比較基準是“中證800指數收益率*65%+中證綜合債指數收益率*35%”。雖然投資目標中未出現銀行的字眼,不過“因采用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智能化而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通常會與銀行聯系到一起,因為 銀行系統普遍在智能化上處于相對領先。

  在與本刊的一次電話中,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部分原因,該基金當初成立時實際上是一只發起式定制產品,主要是為滿足銀行渠道的客戶而服務的,而那批客戶對于投資的方向明確要求了以銀行為主,這些年這一思路也就延續了下來。 

  而李夢一也向本刊表示:“金信智能中國2025長期配置國有行,按照通俗的理解其持倉和基金名稱是有偏移的,基金公司的解釋是產品基于智能化主題,精選智慧金融方向的低估值銀行股。”“不過出于對?險的考慮,基金經理也會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各家銀?的業績進行一定微調。”他同時指出。 

  但是8月29日盤中銀行股出現大跌,而8月30日銀行股繼續回調走勢,不過這在數次經歷銀行股風雨的基金經理劉榕俊看來,或許都只是一次普通的調整而已。在書面回復本刊時,他如是表示:“銀行在目前其實反映了很多的預期。雖然漲了很多,但是市凈率也是在0.6倍左右,反映的是 大家對息差下降、利潤增速放緩等不確定性因素的擔憂。我們認為這些都會反映在股價上,當前的銀行估值還比較安全。 假設整體經濟不是硬著陸的話,那銀行息差的下降速度、不良資產的評估實際是偏悲觀的,在目前階段, 銀行股本身的估值還有上升空間 ,即使是在有一定漲幅的情況下,無論是相對還是絕對收益都有一定的空間, 如果要找相對穩定的收益,銀行是一個可以堅持的方向。 ” 

  劉榕俊展開分析:“銀行本身也有壁壘。銀行股具有牌照價值,跟其他行業不同。如果明年經濟企穩,銀行的彈性就會比較大,如果明年經濟不好,銀行作為一個保守行業的彈性就不會那么大,彈性大的更多的是一些制造業相關的企業。” 

  “但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市場在好的時候,銀行業績也不怎么增長,市場不好的時候,銀行業績也不怎么下降,它是處于一個這樣的情況,現在 銀行的撥備度很高。所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 綜合來說,我還是比較看好銀行板塊。”他這樣表示。 

  (本文經刪減刊發于9月7日《證券市場周刊》,原標題為《四大行股價創歷史新高,這只基金8年全情投入銀行股》文中提及個股僅作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秦藝

銀行股 基金 基金經理 智能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9-13 合合信息 688615 --
  • 09-13 無線傳媒 301551 --
  • 09-10 瑞華技術 920099 19
  • 09-06 眾鑫股份 603091 26.5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