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iNews新知科技

公關總監事件過去沒多久,百度再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次站上舞臺中央的是布局了十年的無人駕駛技術,起因是百度旗下無人駕駛業務“蘿卜快跑”的相關話題連連登上熱搜。
“武漢投放已有1000輛”、“單車日均單量超網約車”、“無人駕駛車搶走出租車司機飯碗”等說法甚囂塵上,盡管百度和武漢市相關部門及時辟謠,但輿論場的熱度已被炒熱。
隨后,連續兩日百度港股盤中一度漲超12%,最高報99.5港元/股,為過去一個多月以來最高點,成交額更是此前的近5倍。

據《證券時報》報道,無人駕駛概念隨后也全線走強,板塊指數放量高開高走,一度大漲近3%。
雖然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再次登上了熱搜榜,但輿論并沒有因為高科技帶來的高效與便利而歡呼雀躍,反而是一片質疑聲。
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的焦點在于,當下這個經濟大環境下,無人駕駛出租車是否會搶奪真人出租車司機的飯碗?
老百姓有這樣的質疑也不是全無來由,已經有網友曬出蘿卜快跑28公里的費用僅需26元,而一位武漢市民更是曬出自己7.1公里的行程一共花費了5.07元。這樣的價格明顯對真人駕駛出租車造成了嚴重的沖擊。
不過,拋開價格因素,無人駕駛想要對真人出租車市場造成真正的沖擊,還有很多主、客觀問題需要解決,百度和蘿卜快跑的道路還任重道遠。

“蘿卜快跑”爆單?其實只拉爆了百度股價
蘿卜快跑在“武漢投放了1000輛無人駕駛汽車,已爆單累計600萬單”的消息最早是7月10號左右開始流傳,隨后“果然”引起了資本市場的注目,A股盤面上的智能駕駛概念股隨之翻漲。
但這些消息其實是值得商榷的。
2017年,百度宣布將推出“Apollo”自動駕駛開源平臺。
2021年8月,百度正式發布“蘿卜快跑”。三年時間已在北京、上海、武漢、重慶等11個城市開放載人測試運營服務。

早在2018年一季度,百度便把無人駕駛業務寫進了財報,此后這項業務一直是百度重點披露的內容。
不過,隨后的幾年,由于訂單量并不迅猛,給百度營收的貢獻也非常有限,蘿卜快跑的發展并沒有引發太多關注。
雖然今年5月份,百度自動駕駛業務部總經理陳卓表示“到2024年底,蘿卜快跑在武漢將實現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進入盈利期。”
不過此刻的猛然爆發,仍然可以說出乎外界的意料之外。
事實上根據百度2024年Q1財報,蘿卜快跑運營的這幾年全國累計的全部訂單數量是 600萬單,今年Q1全國只跑了 82.6 萬單。
所以說網上說傳的武漢超過 500 萬單,基本上可以確定是不實的。

真實的數據是,截止 6 月 12 日,武漢市所有無人駕駛商業化運行車輛訂單突破158 萬單,過去五年累計服務198萬余人次。
另外,百度過去幾年累計投放到武漢的自動駕駛汽車,可以查證到的公開資料是500 輛,其中全無人自動駕駛超過300輛。至于所謂的1000輛,大概率是指今年全年預計要投放的第六代無人車的數量。
無論是自動駕駛出租車的數量還是訂單量(如果估算日均訂單量,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大約有 1% 的市場占有率),離顛覆甚至取代真人出租車市場都還早得很。
單從數據上來說,百度并沒有很激進,蘿卜快跑也沒有真正的爆發式增長。但市場和輿論可能從來都不是理性的。

司機們的反對聲背后蘊含的真正含義是工作崗位被取代,一家老小難以供養帶來的恐懼感。
就在輿論爭論的最激烈的這幾天,百度港股股價直線飆升,單日漲幅達10%,創下過去一年多來最大單日漲幅。7月至今,百度股價已經從83.9港元升至99港元。國內股市的無人駕駛概念股們也接連迎來漲停,甚至帶動了造車新勢力們,小鵬、理想、蔚來的股價也跟著上漲。
瑞銀目前給予百度“買入”評級,并稱“百度股價受自動駕駛的士消息刺激而急升,相信反映投資者此前的低持倉及對公司的自動駕駛業務重拾興趣。該行長遠對百度于自動駕駛技術的領先地位持正面看法。該行喜歡百度長遠人工智能潛力及低估值,但相信有關概念逐步轉化成收益將需要時間。”瑞銀美股預托證券及H股目標價分別為165美元及161港元。
所以,無論怎么看,這兩天發生的一切都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資本游戲。
公眾與政策對無人駕駛的態度
今年Q1,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財報電話會上披露:3月初,蘿卜快跑在武漢實現了7x24小時全天候運營,進一步提高了服務覆蓋范圍和車輛利用率。

隨著運營效率的持續提升和成本降低,在不久的將來,蘿卜快跑將率先在武漢區域內實現UE(單位經濟)平衡。
無人駕駛出租車之所以逐漸步入人們的眼簾,來自政策方面的行業推動力明顯。
近日,北京市經信局就《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對外征求意見,擬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用于城市公共電汽車客運、網約車、汽車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
北京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在關于征求意見的說明中表示,北京市將通過立法重點解決特定區域自動駕駛汽車創新活動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堅守安全底線的基礎上,為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主體提供清晰、透明、可預期的制度規范。
上海市近日也發布了《深化推動新城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舉措》,其中提及謀劃推動新興產業應用場景落地,加快推進上海高級別自動駕駛引領區建設,創新車聯網技術賦能,推動相關平臺、功能及政策優先在嘉定、南匯、奉賢新城落地,有序開放新城智能網聯汽車應用范圍,開展智能出租車、智能公交等場景的規模化應用。
除了政策面外,公眾對無人駕駛的態度也至關重要。除了直接經濟利益相關的出租車司機、網約車司機,還有行人、非機動車駕駛員和機動車駕駛員等其他道路交通參與者。當然,還有交通系統的管理者的容忍度。
比如,7月7日下午,有武漢網友發布視頻稱蘿卜快跑無人駕駛出租車在武漢街頭與行人相撞,事故造成了部分車輛擁堵。
對此,百度方面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事故因車輛在綠燈亮起啟動之際與一名闖紅燈行人發生輕微接觸,事故發生后我司第一時間配合警方處置,并陪同送醫檢查,目前正在醫院進一步觀察和休息。”
而在5月下旬,武漢城市留言板接收到多條針對“蘿卜快跑”的投訴信息。多位市民反映,蘿卜快跑在道路上運營時,出現車輛在綠燈狀態下停滯不前、紅燈時沖入路口中央、轉彎時卡頓不動等問題。

針對這一現象,武漢經開區管委會曾回應稱:經核實投訴車輛為無人駕駛車輛。不過,蘿卜快跑方面隨即表示這是一場混淆視聽、操縱輿論的黑水軍行為,平臺已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蘿卜快跑之所以能夠在武漢大規模鋪開,主要還是因其舍去平臺費用和司機成本,以及24小時全天候運營帶來的價格優勢,其里程單價遠低于城市出租車,并且對傳統網約車平臺也有足夠的競爭力。
無論如何,作為新生事物的無人駕駛出租車,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通過運營或技術手段以及時間去慢慢解決。而百度和它的投資者們,顯然有的是耐心等待這是個市值(目前334億美元)翻翻的機會。
股價只管向前,百度需要回望
蘿卜的性價比顯而易見,無人出租車可以做到7x24小時運營。而且一旦進入L4及以上級別,基本不需要人類駕駛員參與,平臺因此省去很大一部分運維成本。
在體驗上,不會危險駕駛、沒有繞路、沒有尬聊等問題,更符合當下年輕用戶的訴求。在市場拓展初期,百度給出了很大力度的優惠,勢頭非常像網約車燒錢大戰的早期。
如果大規模推廣,對傳統出租車、網約車市場可謂滅頂之災。
所以這兩天公眾輿論的焦點也始終圍繞在出租車及網約車司機有一種飯碗被搶,糊口生計遭受毀滅性打擊的情緒之中。

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目前我國注冊網約車司機已超過700萬,出租車司機也接近300萬。在目前就業艱難的情況下,在大眾的認知里,開滴滴、跑快遞、送外賣都是下行周期、就業難時的兜底。
現在連開滴滴的兜底都無法保障,很難不讓人破防。所以連360創始人周鴻祎都發視頻表示“建議百度等公司可以把無人出租車賣給網約車司機,跑單收入的一部分歸屬車主,實現多方共贏。”
新技術來臨必然有失意者。其實巨頭們早就看到這里面的想象空間,比如滴滴就早早著手自己的自動駕駛業務。
從2023年4月發布了首款自動駕駛概念車到2024年4月滴滴與廣汽埃安聯合成立合資公司。滴滴的計劃是在2025年讓無人駕駛出租車接入滴滴網絡,實現混合派單。
目前滴滴在上海嘉定和廣州花都的示范運營區域內,可以體驗到滴滴自動駕駛的出行服務。但是滴滴故事里干貨很少,大概這幾年滴滴幾番波折下來,耽誤了正事,短期內肯定是無法推出自己的無人出租車了。
此前,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3到5年后無人駕駛汽車將會出現在公共道路上完全取代司機。
或許因為最近的輿論風波,這份態度和決心還是要打上巨大的折扣。

一方面是社會面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總體上無人出租車的成本其實是比較貴的。畢竟與個人司機相比,如果車輛資產和損耗都由百度一家公司承擔,那確實太過沉重了。
無論如何,無人駕駛取代真人司機的歷史趨勢看樣子是不可逆轉了。只是,百度作為一家科技巨頭,贏了股價輸了輿論事還是需要慎重。畢竟,技術只管向前,社會需要回望。
* 本期頭圖 | 百度李彥宏

責任編輯:江鈺涵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