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券商成罰單“大戶”,既需要引起相關券商的高度重視,也有必要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
2024年上半年已經收官,也到了做小結的時候。按處罰日統計,2024年上半年,共有28家上市券商收到金融監管部門出具的以機構為處罰對象的罰單97張。28家上市券商、97張罰單,顯然都不是小數目。更何況,收到罰單數量較多的券商,基本上都是頭部券商。個人以為,這無疑值得引起重視。
上述的金融監管部門,主要包括證監會、地方證監局、滬深交易所、央行及其分行等。97張罰單中,證監會及地方證監局開出的罰單數為69張,滬深交易所罰單26張,央行及分行開出的罰單數為2張。數據說明,證監系統開出了絕對數量的罰單,也是開出罰單的“主力軍”。
目前滬深股市上市券商為43家,其中有28家收到罰單,占比65%。這一比例明顯不低,從側面說明,券商違規已成一種“常態”。另外從收到罰單的券商看,海通證券收到罰單11張,也是今年上半年收到罰單最多的券商;其他券商方面,中信建投8張,國信、中金、大泰、中信都收到6張罰單,招商證券與中國銀河都收到5張罰單。顯然,收到5張及以上罰單的券商中,多數都屬于頭部券商。
券商作為中介機構,既是中國資本市場不斷發展的受益者,也是資本市場發展的貢獻者。新股IPO、交易、并購重組等方面,券商所發揮的作用是其他中介機構所不能比擬的。作為中介機構的券商,如果頻頻出現違法違規行為,所造成的后果無疑將是非常負面的,20年前多家大牌券商或關閉、或撤銷、或被收購等,其實已經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28家券商收到罰單的原因多種多樣,有IPO核查履職工作不盡責不到位的,有在相關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中違規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比如海通證券作為科利德申請科創板首發上市項目的保薦人,存在“保薦核查工作履職盡責不到位、保薦業務內部質量控制存在薄弱環節”等方面的問題,海通證券因之收到罰單,無疑是其咎由自取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97張罰單中,頭部券商居然是領取罰單的“大戶”。雖然說“洗碗的和尚才會摔碗”,但頭部券商卻成為領取罰單的“大戶”,成為上半年違規的“重災區”,卻或多或少有些出乎市場的預料之外。作為頭部券商,不僅業績、規模要處于行業前例,其公司治理、執業水平,以及在勤勉盡責方面,顯然也不能喪失了“頭部”的風范。但遺憾的是,多家頭部券商不僅沒有起到“領頭羊”的作用,反而暴露出更多的問題。
國內券商行業早已擺脫了行業性虧損的桎梏,在監管部門的呵護下,券商上市、收購兼并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券商行業的發展,所催生出的問題卻并不少。比如多家企業造假上市的背后,就有相關券商未勤勉盡責的身影;為了利益最大化,不惜鋌而走險地實施各種違規甚至違法行為;但這一切都為市場所不容。
多家頭部券商成為罰單“大戶”,顯然并不是偶然現象,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券商執業過程中不勤勉盡責以及逐利的必然。而背后的根本性原因,毫無疑問還是屬于老生常談的話題,即違規成本太低。
個人以為,頭部券商成罰單“大戶”,既需要引起相關券商的高度重視,也有必要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頭部券商違規成為市場的一種“常態”,顯然是非常不正常的。如何根除這一現象,是監管部門以及券商行業必須直面的話題。
(本文作者介紹:獨立財經撰稿人 在三大證券報等多家媒體發表文章數百篇)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