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倆女子被瑞眾保險業務員“忽悠”,購買不明理財70萬元打水漂 瑞眾保險:系個人行為 建議報警

西安倆女子被瑞眾保險業務員“忽悠”,購買不明理財70萬元打水漂 瑞眾保險:系個人行為 建議報警
2025年03月11日 09:47 市場資訊

專題:2025年金融315投訴曝光臺

  來源:華商報

  因為是保險公司業務員在保險公司辦公室賣的理財產品,她們就輕信了。

  在瑞眾人壽保險公司同一個業務員李某的熱情推銷下,西安兩位女子先后購買了深圳某公司的兩項高收益理財產品,結果最近發現“爆雷”,兩人不僅沒拿到高額利息,共計70萬元本金眼看也打了水漂。

  套路很深:

  以領免費禮品開頭

  先推銷華夏正規保險

  事情的開端很老套,2023年1月的某一天,兩位女士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里的小伙介紹自己是華夏保險公司的李某,說女士們曾購買過恒大的理財產品,盛情邀請她們來公司領取禮品。

  “我不記得買過什么恒大的理財,但有禮品領也不錯,地方離家也不遠,所以就說去看看。”王娟(化名)告訴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我也是不上班了,閑著也是閑著,就說去看看,李某還在公交站等我,很貼心。”張梅(化名)也是同樣的想法,來到位于西安市南二環晨陽盛世廣場三樓的華夏保險辦公地。

  “當時的禮品是一袋五公斤面粉。”時隔兩年后,王娟對第一次的禮品仍記憶猶新,她第一印象是這家保險公司看起來挺正規。在登記領了禮品之后,李某開始推薦華夏保險產品,講了很多好處,后來王娟就購買了一份華夏福臨門(吉祥如意版)年金保險,每年保費2萬元,還有一份1萬元的華夏金管家終身壽險。

  王娟說,這份保險是真的,她拿到了厚厚的一本正式保險合同。記者在其帶來的保險合同上看到,合同成立日為2023年1月14日,印有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險費收據專用章。投保單上機構名稱為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西安中心支公司長勝營銷服務部,印有業務人員李某名字及業務代碼。

  高息誘惑:

  8%利率

  27萬元投入兩年領7000元利息后說“大老板被抓了”

  購買保險之后,王娟和李某逐漸熟悉了起來,李某得知她手機賬戶上還有些閑錢,先后推薦了兩款理財產品。這兩份合同就簡易潦草了許多,就是打印紙隨便訂成,一份為《恒昇經營權一號委托認購協議》,另一份為《醫養康復小鎮優質資產一期股權收益權認購協議》,《協議》掛牌方均為深圳的公司。

  “李某說這倆項目是一個大老板的,為期一年,利率8%,我總共投了27萬元,打到他指定的銀行賬戶上。”王娟說,現在銀行存款利息很低,加上也相信李某的保險公司身份,自己就動心了。但如今回想起來,當時的購買過程很倉促。“他就光指地方讓我簽字,還在手機上幫我操作付款,協議內容啥都沒來得及仔細看,當時上面還沒公司蓋章。”王娟對很后悔自己的粗心大意,在簽字付款后,李某拿走協議蓋好章后才又給了她。

  由于協議期限是一年,到期后李某又建議她繼續再放一年,其中一個項目開始每月給大約1000元利息,收了幾個月之后,2025年2月,王娟發現利息沒了,詢問李某,對方說:“公司大老板被抓了,現在沒辦法,看行賄后老板能不能出來,再等等。”得知這一噩耗后,王娟幾天都沒睡著覺,約李某也躲著不見面,去保險公司也找不到人。

  “兩個項目投了27萬元,快兩年只收到了大概7000元利息,其余的都被騙了。”她說這是好不容易攢下的養老錢,現在欲哭無淚。

  損失慘重:

  投入43萬元分文沒拿到

  業務員手機操作只讓她輸密碼簽名字

  相比起來,50多歲的張梅損失更慘重,她通過李某買了43萬元的理財,兩年了不僅利息一分錢沒拿到,本金如今也沒了。

  張梅上當的過程與王娟完全相同,在領了一袋面粉之后,她也被李某推薦購買了華夏保險華夏福臨門(吉祥如意版)年金保險,每年繳保費2萬元,連繳5年。這筆業務順利成功后,李某又三番五次讓她投保,說利息很高,于是,2023年1月9日,購買了6萬元“醫養康復小鎮”項目。

  “李某用我手機操作賬,他只讓我輸密碼。”張梅說,整個購買過程是李某包辦的。1月30日,李某帶著同事來家里,用同樣的話術讓她又給“醫養康復小鎮”項目轉賬31萬元,當時還沒協議,20天后才把協議拿過來。她問協議為啥不是保險公司的蓋章,李某說這是瑞眾保險旗下的,讓她放心,張梅說自己就沒仔細看協議內容。

  2024年1月,項目協議到期后,李某還讓她在手機上看了收益數目,勸她再放一年還是這個高收益。

  看著確實能賺錢,2024年10月,張梅主動聯系李某咨詢有沒有好項目,李某帶來

  “恒昇經營收益權二號委托認購協議”,又認購了6萬元。

  時間來到了2025年2月,張梅奇怪協議到期了咋沒動靜?聯系李某被告知老板被抓了,資金被警方凍結,讓等消息,此時,她完全懵了。先后購買了43萬理財,存放兩年,一分利息沒拿到,血本無歸。

  王娟與張梅此前并不認識,在到保險公司維權時才發現,倆人的經手人都是李某。

  得知深圳的公司出現問題,報警后在警察的建議下,她倆一起坐著高鐵前往深圳,在公司注冊的辦公地址根本找不到人,只得返回。

  瑞眾保險:

  李某是公司保險代理人

  產品未經授權系個人行為

  3月6日上午,記者陪同倆人再次來到南二環晨陽盛世廣場三樓原華夏保險辦公地,如今華夏保險已更名為瑞眾人壽保險,這里是長勝營銷服務部。辦公區里人很多,記者注意到,墻上公示著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準則,比如不能誘導等,還貼有“天上不會掉餡餅,高額保本是陷阱”的官方宣傳畫。

  “此事我們公司也是受害者,已要求法務人員介入。”該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李某的確是瑞眾的保險代理人,接到上述市民反映后,公司已啟動內部調查,兩位市民所購買的高息理財產品并非本公司授權項目,系李某個人行為,已建議市民報警。對于是否還有其他業務員存在類似行為,其表示目前只收到有關李某的反映。

  對于瑞眾保險的說法,王娟和張梅表示難以接受。倆人表示,李某告訴她們自己在這里干了8年了,既然是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就應該遵紀守法開展保險業務,保險公司對其負有監督管理責任,因此應當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并有義務協助受害者追回損失。“就是因為知道他是保險公司員工,幾次簽合同都是在保險公司辦的,所以我們才相信推薦的都是正規產品。”王娟說。

  記者在張梅的微信對話中看到,有一次她發了一條名為“公安部提醒:這50個項目都是騙局!”消息,表示擔心自己的投資項目安全,李某的回復是:“姐,一點關系都沒有,別下載看不懂的APP。”

  倆人告訴記者,李某30歲左右,對她們一口一個姐叫著,顯得十分親熱,總是保證項目沒問題,“有我在你就放一萬個心”。兩年來還經常送禮品,如米面油,中秋節送月餅等等,就這樣,她們的理智防線一步步崩潰………

  3月6日上午,記者又陪同她們前往長安路派出所報警,民警電話詢問李某情況,李某稱購買這些產品是當事人知情同意的,民警通知其到派出所接受詢問,是否涉嫌詐騙有待進一步調查。此外,建議當事人向銀監會投訴。

  隨后記者撥打了李某電話,表明身份說明來意后,他立刻掛機。

  記者注意到,協議上“醫養康復小鎮”項目資產掛牌方為中銘華商(深圳)實業有限公司,“恒昇經營權”資產掛牌方為深圳市均德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企查查顯示,中銘華商2023年12月就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福田監管局列入經營異常,且有多條被執行人信息,記者撥打公司聯系電話顯示關機;而深圳市均德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曾因登記場所無法聯系被列入經營異常,今年2月27日剛剛注銷。

  律師說法:

  業務員可能涉嫌非法集資罪

  保險公司可能負有管理責任

  以正規保險來取信消費者,然后以保險公司名義推銷不明產品,李某的這種行為是否涉嫌違法犯罪,瑞眾保險是否也應承擔責任?

  北京大成(西安)律師事務所韓朝澤律師分析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涉事理財公司及保險公司業務員若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私售非保險產品,涉嫌非法集資罪名(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集資詐騙罪),公安機關應推動刑事立案。受害人如有公司注冊地虛假、資金斷鏈等證據將用于指控“非法占有目的”。

  同時,瑞眾保險若無法證明已盡到業務員行為合規培訓義務和監管義務(如未保存電話營銷錄音、未核查合同公章),可能因“管理失職”承擔民事連帶責任或面臨行政處罰。同時倒逼保險公司加強內部合規管理。

  此案再次提醒公眾,警惕“高息承諾”陷阱,不法分子常以“高收益”為誘餌,投資者需仔細核實產品備案信息、合同內容及銷售人員資質,保留關鍵證據:包括通話錄音、轉賬記錄、合同文本等,以便在司法程序中快速證明違規行為,保障自身權益。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3-14 浙江華遠 301535 --
  • 03-14 勝科納米 688757 --
  • 03-11 新亞電纜 001382 7.4
  • 03-11 矽電股份 301629 52.28
  • 03-10 江南新材 603124 10.54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