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馬傳茂
近年來,銀行業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統籌推進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等工作。銀行業預計,低利率時代催化銀行業分化,“頭部寡頭化、腰部平庸化、尾部邊緣化”格局加速演進,“改革”有望成為今年全國兩會銀行領域的熱議關鍵詞。
其中,做深做精 “五篇大文章” 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銀行加大國際業務投入、支持外貿新業態,有望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此外,以兼并重組、國資增持等舉措推進中小銀行化險,仍是存量改革的重中之重。
做深做精“五篇大文章”
2023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此后,央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發布多份文件推動其落地見效。銀行業也積極響應,圍繞“五篇大文章”,通過內部體制機制改革,明確各篇牽頭部門,優化資源配置并加大傾斜力度,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
據央行披露,截至2024年末,科技型中小企業本外幣貸款余額、人民幣普惠小微貸款余額、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分別增長21.2%、14.6%、21.7%,均顯著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7.6%)。
這不僅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以及中小微企業等領域,加大了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服務力度,還為銀行自身優化信貸結構乃至資產負債結構奠定了堅實基礎,顯著提升了銀行穿越經濟周期的經營韌性。
目前,“五篇大文章”各領域政策框架基本健全,成效持續顯現??梢灶A見,繼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仍將是今年監管部門的施策重點,也是銀行業的“施工”重點。以往的全國兩會,不少代表、委員曾多次關注銀行業高質量發展,而“五篇大文章”正是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
深度服務企業“走出去”
隨著全球化浪潮推進,眾多企業為尋求新增長點將目光投向海外。企業出海時對支付結算、融資、風險管理和現金管理等金融服務需求集中,銀行業緊跟這一趨勢,優化境外布局,完善跨境金融服務體系,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同時也找到了新的業務增長點。與往年不同,多家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已將“助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服務穩外貿穩外資”“強化境內外聯動” 等內容列為2025年重點工作,以更好順應企業出海需求。
其中,工商銀行召開的2025年境外機構座談會提出,要進一步主動服務和融入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局,“因地制宜推進五化轉型,結合屬地經營環境和機構特點,努力探索境外經營的第二增長曲線”。
中國銀行2025年經營管理工作會議強調,首要任務是鞏固擴大全球化優勢、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加快重點區域發展、強化基礎能力建設、夯實全球化業務優勢。年初,該行發布支持外貿穩定增長行動方案,提出強化對外貿企業的授信支持,今年力爭為外貿企業提供超1.7萬億美元的國際貿易結算服務。
興業銀行也明確,要順應出海浪潮,邁出國際化經營更大步伐,構建境內外、線上下、本外幣、離在岸、投商行“五位一體”的國際業務服務體系,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國際化業務發展保駕護航。
以往的全國兩會上,不論是銀行業的代表、委員,還是其他領域的代表、委員,均對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化險
對于銀行業而言,改革永遠在路上,這也是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話題。例如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銀行時任行長黃毅就曾針對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等話題提交了相關建議。
近年來,出于中小銀行化險、區域金融改革等考慮,銀行業兼并重組潮涌起,“減量發展”成趨勢,是行業抵御風險、筑牢經營基礎的關鍵舉措。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四年關注農信社改革化險,目前,浙江、山西等10個?。ㄗ灾螀^)農信系統改革方案獲批或實施,一批新“萬億銀行” 將相繼亮相。
此外,多地銀行正推進改革化險。四川、云南等地加快地市統一法人農商行籌建,四川農商聯合銀行獲批以參與定增、受讓等方式入股13家農商行,推進形成 “省投市、市投縣” 的股權治理結構;城商行方面,已在去年年中吸收整合庫爾勒銀行的新疆銀行,將推進對新疆匯和銀行的吸收整合,完成后新疆區內城商行數量減至4家;而村鎮銀行群體改革化險規模更大,主發起行增持、引進戰投、異地村鎮銀行股權轉讓、“村改支” 或 “村改分” 等案例頻發,數量遠超此前數年總和,市場格局正逐步重塑。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超過20個?。ㄗ灾螀^)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及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其中吉林省計劃“徹底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認為,2025年是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化解風險的關鍵年,政策層面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化險的力度,對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的中小銀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繼續推動風險化解工作不斷深入。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