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3月10日訊(編輯 李響)兩會期間,在資金面邊際轉松下大行融出規模有所增加,但仍未阻止債市空頭情緒逐步釋放。今日,10年期國債盤中最高成交價升至1.81%,達到今年以來最高水位。
自兩會開幕后,寬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細節出爐下,機構對于債市后續走勢的預期有所趨同,但鑒于自身資負結構和需求不同,機構行為較2月有所不同。
據德邦固收首席呂品統計,上周主要融出機構(大行/政策行與股份行)凈融入規模環比前一周增加5220億元,其中質押式回購交易量上升至日均成交量5.72萬億元,環比前一周日均值上升14%,隔夜回購成交日均占比升至84.4%,較前一周的日均值上行3.93個百分點。
浙商固收首席分析師覃漢表示,從資金融出結構觀察,銀行體系的融出過去一周繼續抬升,已上升至2.2萬億以上,反映出銀行體系超儲消耗壓力有所緩解,而非銀融入小幅增加,在資金利率大幅下降后,非銀杠桿水平預計小幅抬升。

多數機構人士表示,隨著政府債凈融資規模出現下降,銀行體系的融出過去一周繼續抬升,資金面較2月份已有所修復,資金面緊平衡或不再構成當前債市持續走弱的主因,債市短期利率進一步向上的風險或主要來自機構行為。
據機構人士介紹,目前債市交易者主要分為以基金和券商為代表的交易型投資者、保險和農商等配置型力量以及國股行這三股力量。
“目前市場的賣出力量估計更多集中在交易型投資者和國股行,而在當前利率上升期,配置型力量則估計在持續買”,國盛固收首席楊業偉表示,機構出于擔憂而自降倉位,預計將成為在市場企穩后的潛在增配力量,并非市場持續調整的壓力來源。
在楊業偉看來,對于配置型機構而言,當前債券相對性價比更高,特別是和收益率不到1.8%的貸款等資產相比,當前10年國債利率明顯占優,會吸引以保險和農商等配置型力量的持續進場。

華泰固收分析師吳宇航認為,年初以來債基理財普遍表現不佳,銀行自營等出于修飾一季度利潤等需求,也可能賣出浮盈債券。近期需要關注贖回是否進一步擴大,如果形成反饋,利率可能進一步向上,而轉機需關注央行是否重啟買入債券并降準,以及內需能否抵消外需沖擊。從時間上看,3月底到4月上旬或許是下一個容易變盤的敏感時間窗口。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