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普遍收縮零售版圖,富邦華一為何仍在“買買買”?擴大客群成關鍵考慮

外資銀行普遍收縮零售版圖,富邦華一為何仍在“買買買”?擴大客群成關鍵考慮
2025年03月02日 18:26 市場資訊

  財聯社3月2日訊(記者 郭子碩)當幾乎所有在華外資銀行都在收縮個人業務,撤至對公“舒適區”的時候,一家臺資銀行卻仍在不斷“買買買”。

  近日,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大華中國”)發布公告稱,基于戰略性業務調整需要,大華銀行中國已與富邦華一銀行有限公司(下稱“富邦華一銀行”)簽署協議,將向其轉讓大華銀行中國的個人業務,包括個人客戶持有的賬戶、存款、貸款和相關財富管理產品。預計今年三季度完成交易。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富邦華一銀行本次出手,是繼去年接盤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花旗中國”)信用卡業務后,再度在零售業務落子布局。這一手法堪稱“逆勢”出擊:因為考慮到經營成本,在華外資銀行近年來普遍收縮個人業務,甚至不惜關閉分支機構。

  從獲客層面來看,富邦華一這一策略已在上一輪收購中奏效。富邦華一銀行2023年上半年完成受讓花旗中國房貸資產,實現“交叉銷售效益穩步成長”。彼時,富邦華一銀行行長陳峰指出,推動“零售升級”目標實現完成受讓花旗中國房貸資產,快速擴大零售客戶規模。

  富邦華一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該行住房按揭貸款規模同比增長143.91%至155.14億元。個人貸款規模(不含應計利息)由233.83億元升至358.47億元,在總貸款占比由45.60%大幅增至57.33%。

  ??核心邏輯:進一步擴大零售業務規模

  富邦華一銀行為什么要擴張零售?該行相關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此次交易著力于進一步擴大零售業務規模,平衡公司和零售業務發展與收益來源,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經濟規模和效益,發揮綜效,提供客戶更多元的金融產品及便捷的金融服務,也展現富邦華一銀行持續深耕大陸市場。

  有外資銀行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外資行網點少,產品少,知名度比較低,又搞不了‘人海戰術’,直接獲客很難。接手同業的個人業務,最直接的想法就是獲客。”

  值得關注的是,富邦華一銀行杭州分行在去年12月獲批準籌建,也是2024年首個外資銀行在華申請籌建分行的案例。當前,富邦華一銀行在全國合計開設24家營業網點。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財聯社記者,轉讓是一種市場化的行為,反映出了不同的銀行戰略定位、對中國內地市場的定位和布局的不同。這表明富邦華一銀行對中國內地個人銀行業務市場和業務持樂觀態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富邦華一銀行已積累部分零售整合經驗?,但其在華個人業務的活躍度仍弱于匯豐、星展、渣打等外資行。

  如何平衡成本收入比仍是關鍵

  盡管收購能帶來一定業務增量,但如何平衡零售業務收入與較高的經營成本,依舊是銀行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難題。

  中誠信分析,由于成本費用支出相對剛性,富邦華一銀行2023年成本收入比同比上升10.44 個百分點至 67.43%。該行2021年至2023年的成本收入比為57.40%、56.99%、67.43%。

  對于是否將全盤接收大華中國現有的個人業務服務團隊,富邦華一銀行相關負責人回應,該行已與大華銀行中國簽署協議,富邦華一銀行受讓大華銀行中國個人金融服務業務。后續客戶溝通業務轉移的方案,將依照法律法規要求公示相關信息。富邦華一銀行與大華銀行中國將緊密溝通與合作,確保業務的平穩交接。

  在此之前,匯豐中國在2023年宣布收購花旗中國在中國內地的個人財富管理業務的同時,同時宣布“邀請花旗中國服務于個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相關員工加入匯豐的內地團隊”。

  大華中國稱,將根據不同產品和業務的具體情況,分階段與客戶溝通此次轉讓的方案和進展。轉讓完成時間預計為2025年三季度。

  對于本輪轉移相關資產的規模,據大華中國最新的年報數據,該行2023年個人貸款余額由上一年的42.27億元降33.05億元,貸款總額比例由10%降至9%;不過,委托理財資金由上一年的19.10億元升至20.44億元。

  有進有退,在華外資行選擇各自不一

  大華中國在公告中表示,自2018年開始,大華中國就積極推動戰略轉型,專注于深化中國——東盟業務,擴大本地戰略合作,同時逐步精簡個人業務,以發揮該行互聯互通的業務優勢,提升業務效率,更好地滿足企業跨境業務需求。

  這一調整與花旗中國策略一致。“一進一退”之間,也正是外資銀行戰略分化的體現。一方面,以花旗中國、大華中國為代表的外資銀行退出中國內地的個人業務,專注于企業與機構客戶業務;另一方面,有外資銀行選擇加碼個人業務,尤其是財富管理業務。

  據財聯社記者近日了解,在個人業務尤其是財富管理業務上,部分外資行也在持續探索,加大資源傾斜。匯豐中國整合部分網點的同時,也將分行、支行升級為旗艦行,用以發展財富管理業務。開年2個月,匯豐中國大灣區旗艦行、匯豐中國北京旗艦行陸續展業。2024年,匯豐集團在中國內地的財富管理投資資產比2023年增長61%。

  包括匯豐中國、渣打中國、星展中國在內額度外資行仍堅定看好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機遇。渣打銀行財富方案、存款和房貸業務全球主管兼首席客戶官尚明洋在年初的渣打銀行財富管理論壇指出,一直以來,中國是渣打集團最關注和重視的市場之一,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的規模和潛力巨大。渣打希望深入了解并匹配中國投資者、高凈值客戶的需求。

  多名專家認為,外資行具備中間業務收入競爭優勢。董希淼表示,未來其他外資行不一定都會選擇收緊個人業務戰線,但是策略需要進行調整。對比中資銀行,外資行需要增加比較優勢,比如適當增加一些機構,或者提升數字化運營的手段等,才能有競爭力。從監管的角度看,需要采取更加包容的支持政策。

  惠譽大中華區銀行業評級主管胡月明認為,中國大部分銀行正在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收入,而在華外資銀行在這方面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因其可借助母行的區域和全球網絡,尤其是在跨境融資和財富管理服務領域。

  中誠信分析亦指出,多數在華外資銀行所屬集團為海外混業經營的多元化金融集團,在各類中間業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和產品基礎;同時集團跨國經營的特點也為外資銀行提供了較為便捷的多幣種融資和貨幣兌換渠道,為外資銀行中間業務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3-11 新亞電纜 001382 --
  • 03-10 江南新材 603124 --
  • 03-07 恒鑫生活 301501 --
  • 03-04 弘景光電 301479 41.9
  • 02-28 漢朔科技 301275 27.5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