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科技創新可以穿越產業壁壘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科技創新可以穿越產業壁壘
2025年03月24日 14:17 睿見Economy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專題: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于3月23日-24日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教授薛瀾出席并演講。

  薛瀾在演講中表示,新質生產力從本質上講是通過革命性科技創新來突破傳統的生產要素的局限,重構生產函數,形成指數級的增長動能,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1到100的產業轉化和100到N的完整的生態重構。

  薛瀾用三個例子說明如何運用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首先,創新穿越產業壁壘,讓不同領域的產業創新能夠實現跨界盈利。薛瀾談到,中國光伏產業的逆襲,其中有一個公司隆基綠能,他們逆襲方程式背后就是工程思維重構的創新鏈,他們用了一個半導體行業研磨工藝的跨界遷移,實現了金剛線的切割技術,用直徑86微米的金剛石顆粒,用每秒300米的速度切割硅錠,這樣使硅片的厚度從300微米降到150微米,相當于一個頭發絲直徑的1/5。

  另外確實也是工藝非常穩定,使碎片率從15%降到0.1%。所以單片成本大幅下降,最后實現光伏的電價下降到原有電價的1/10。所以現在新能源的平價上網提前了10年實現。

  第二個例子,如何打破學科的結界,通過跨域融合催生很多顛覆性的場景。薛瀾談到,百圖生科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但是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是簡單用它替代傳統的試驗、加快試驗。它虛構了一個虛擬細胞工廠,他是用圖神經網絡模擬5.2億種蛋白質折疊路徑。大家知道人工智能的厲害,能夠模擬蛋白質的結構,這樣的話用圖神經網絡模擬5.2億種蛋白質折疊路徑。再通過自動化機器人每小時完成1200次的實際的實驗的反饋修正過程,這樣就把計算科學、生物化學、控制工程三位一體協同起來。所以這樣就實現生產底層代碼的重構,大大推動了創新。

  第三個例子,如何重塑創新的土壤。薛瀾表示,要用新型的制度設計來滋養長周期的創新。

  他談到最近這幾年深圳光子行業非常熱,深圳的光子芯片背后實際上是一個制度創新的躍遷,實現了組織模式的變革和風險分擔機制的優化組合。這里面首先是組織模式的變革,傳統的高校應該來講相對學術圈比較封閉,另外市場的企業往往又可能比較短視,需要短時期內盈利。

  “鵬城實驗室組織了雙PI制,一個PI是一名院士,還有一個PI是一名企業家,他們兩個聯合主導創新的項目,里面一個曦智科技光互聯芯片,利用這種機制使得他們研發的周期大大縮短,從原來七年壓縮到三年,解決了傳統的如果學術界光做研究,或者產業界自己來做研究各自存在的弊端,兩個合起來產生合力”他說。

  薛瀾談到,還有一個風險分擔機制,深圳目前首創了一個科研的眾籌保險池,是政府出資30%,鏈主企業配資50%,社會資本跟投20%,這樣使得風險大家有不同的機構分擔,如果研發失敗就按比例核銷,用這個方式解決了不敢投長周期的集體行動的難題。

  在他看來,這樣的制度創新本質就是希望為科技創新打造時間的朋友,讓十年后的果實找到今天成長的土壤。

  通過這些例子可以看到,運用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實際上是構建嶄新的生產力發展空間,在這個空間里面不同領域的創新可以跨越這個產業壁壘,AI使技術可以突破學科界限實現新的整合,機制創新可以集成,為創新積淀豐沃的土壤。

  “正如硅谷創投的一個大佬說的,偉大的創新從來不是解決已有問題,而是重新定義生產力本身”他說。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思陽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3-31 信凱科技 001335 --
  • 03-31 泰禾股份 301665 --
  • 03-28 泰鴻萬立 603210 --
  • 03-26 中國瑞林 603257 --
  • 03-24 首航新能 301658 11.8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