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切實做好“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這項工作,有這樣幾個問題是需要加以明確的。
3月11日,中國證監會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深入學習全國兩會精神,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部署資本市場貫徹落實具體舉措時明確表示,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更好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這是繼今年2月1日吳清主席在《求是》雜志刊發《奮力開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一文,明確提出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之后,又一次就這個話題作出表態。由于這一次是在證監會黨委召開的擴大會議上提出來的,是作為落實兩會精神的具體措施提出來的,這就意味著“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不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付諸實施了。未盈利科技企業的發行上市又將在市場上拉開序幕。
實際上,未盈利科技企業登陸A股市場,這在股市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早在科創板開設之初,未盈利科技企業A股上市的大門就已經打開。只是由于未盈利科技企業的上市出現了一些問題,于是在2023年6月20日智翔金泰上市后,采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申報的未盈利企業的IPO進程基本上就停滯了下來,部分按第五套標準提交IPO申請的公司相繼撤回了上市申請。到今年1月初,證監會與上交所又同時發布了科創板非盈利企業發行新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如今征求意見階段已經結束,科創板未盈利企業的發行新政隨時有望出臺,這也意味著未盈利科技企業在科創板的發行上市又將拉開序幕。
不過,這一次未盈利科技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再次拉開序幕與之前的未盈利企業上市有著不同之處。一方面是強調要“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另一方面突出的是“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這里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優質科技企業”,而不是一般性的“科技企業”,畢竟在當今的中國企業中,打著“科技”招牌的企業實在是太多太多,讓人目不暇接。所以吳清主席特別強調是“優質科技企業”。
從這次證監會黨委擴大會議的安排來看,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的相關措施很快就會出臺并付諸實施,而要切實做好“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這項工作,有這樣幾個問題是需要加以明確的。
一是對“優質科技企業”的標準要加以明確。尋求科創板上市,需要滿足“科創屬性”的要求。但滿足“科創屬性”要求的企業并不就是“優質科技企業”,尤其是按第五套標準IPO的未盈利企業,其“科創屬性”僅限于科研開發這一塊,與真正的“優質科技企業”的要求相距甚遠。所以,要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首先就要明確“優質科技企業”的標準,不能讓一些并不優質的科技企業,打著“優質科技企業”的幌子混上科創板。
二是進一步完善第五套上市標準,讓科創板告別“三無公司”上市。按照目前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除了有“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的硬性要求外,并沒有業績上的要求,以至未盈利企業上市出現了無產品、無營收、無利潤的“三無公司”,這樣的“三無公司”上市,很難讓投資者的利益得到保障。
所以,重新開啟第五套標準,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就必須告別“三無公司“上市,而是支持有產品、有營收、有明確獲利預期目標的”三有公司“上市。作為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來說,可以在上市之時沒有盈利,但一定要有主打的產品、有一定的營業收入,比如主營收入不低于5000萬元,并且上市后需要有明確的盈利時間表。作為”優質科技企業“應該有足夠的實力來滿足這樣的要求。
三是完善未盈利企業的減持制度,規定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后,在公司沒有實現盈利之前,甚至在公司未彌補虧損沒有完全彌補之前,未盈利企業原始股東所持有的股份,也即IPO首發前公司股東所持有的股份,全部不能減持。股票市場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為的是支持這些科技企業的發展,而不是支持這些企業股東尤其是控股股東的“一夜暴富“,因此對未盈利企業股東的減持行為,更要從嚴控制,不能讓原始股東在企業未盈利之前將企業的經營風險轉嫁到公眾投資者的頭上。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二十年的股市磨練,練就了對股市獨到的眼光與見解,著有《輕輕松松炒股票》一書。)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