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溫彬
摘 要
在年初部分需求提前釋放和加快化債置換等影響下,2月信貸投放季節性回落,同比少增4400億元,企業中長貸減少較多,但總量仍超萬億元;前兩月人民幣貸款合計增加6.14萬億元,同比少增2300億元,增長態勢較為穩定均衡,也符合當前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特點。
財政加力下,2月新增社融2.23萬億元,同比多增7374億元,政府債融資明顯多增,支撐社融增速回升;前兩月社融累計新增9.29萬億元,同比多增1.32萬億元,對實體經濟保持了較強支持力度。
后續,為穩經濟、擴信用、促轉型,對于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仍將加大,促進宏觀經濟循環暢通,加快培育新動能;也將通過結構性降息等舉措進一步降低商業銀行資金成本,促進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全年看,需求端整體預計有所改善,供給端規模情結減弱,價格平衡性有望增強,社融增速回穩的趨勢明確。
在兩會工作部署下,今年擴內需的重點在于消費,零售貸款投放和新增將優于去年,著力提升個貸和普惠占比;對公貸款還將發揮“壓艙石”作用,信用擴張支點集中在兩重和政策著力支持領域,主要增量在于AI科技和民企的資本開支。
一、2月信貸投放季節性回落,債務置換擾動加大
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1萬億元,同比少增4400億元,信貸增速7.3%,環比回落0.2個百分點。
2月信貸投放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響:一是信貸靠前發力,1月人民幣貸款增量創歷史新高,“早投放、早收益”訴求下部分融資需求前置、項目儲備提前釋放,使得2月信貸投放季節性回落。二是2月債務置換加快,地方化債因素對企業端信貸增量形成明顯擾動。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快發行后,短期融資平臺可能會償還一部分銀行貸款,體現為這部分存量貸款數據的減少。三是居民端在春節效應和周期性因素共振下,信貸投放總體不足。
整體看,2月貸款增量達到萬億元,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從總量上看“小月不小”,對實體經濟保持較強支持力度。
1-2月,人民幣貸款合計增加6.14萬億元,同比少增2300億元,增長態勢穩定均衡,也符合當前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特點。
從信貸結構看,對公貸款仍為投放主力,但債務置換加快影響中長貸表現;零售貸款壓力猶存,春節效應和周期性因素共同形成擾動;票據融資和非銀貸款支撐加大。
(一)需求提前釋放和債務置換加快,企業中長貸減少較多
2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04萬億元,同比少增530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票據融資增量分別為3300、5400、1693億元,同比分別變動-2000、-7500、4460億元。
2月工業生產經營景氣度向好(官方制造業PMI升至50.2%)、財政政策延續發力,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對公貸款,但1月信貸需求透支較大、2月債務置換加速,也對月內對公貸款新增(尤其是中長期貸款)形成較為明顯的下拉作用。
數據顯示,2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節奏明顯加快,其中,用于化解地方債務的置換債券發行近800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比今年1月發行量高出6000億元以上,導致部分城投平臺隱性債務中的存量貸款被置換或提前償還。
但債務置換只是資金結構的轉換,實體經濟獲得的融資支持并沒有減少,而且專項債置換融資平臺貸款也有助于各地紓解資金鏈條,減輕經濟包袱、支持地方騰出更多資金用于保障民生、支持創新等。
債貸替換效應下,部分銀行也加大了票據融資沖量力度,并帶動票據轉貼再現連續“零利率”行情。2月,1M、3M、6M期月內利率中樞分別為0.63%、1.35%、1.15%,環比1月下行141、33、27bp;1M期轉貼利率月末三天報價下限在0附近,2月跨月后反彈上行至正常狀態,指向月末部分銀行或集中收票填補信貸缺口。
從信貸結構上看,2月普惠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達到33.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達到10.3%,均高于7.3%的整體增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仍大。
后續看,財政發力、重點領域結構性支持加大,以及貸款利率保持低位,將對穩定對公貸款形成支撐。
2025年政府債規模正式進入“13萬億+”時代,財政赤字率、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指標悉數上調,強化兩重、兩新、民生、科技等領域支持;同時,央行也將進一步擴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從5000億元擴大到8000-10000億元),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養老、提振消費、穩定外貿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等支持,均將對穩定相關領域貸款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此外,貸款利率保持在歷史低位水平,也會助力信貸需求釋放。據央行最新數據,2月企業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3.3%,比上年同期低約40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3.1%,比上年同期低約70個基點。
(二)零售貸款仍需提振,春節效應和周期性因素形成擾動
2月住戶貸款減少3891億元,同比少減2016億元。其中,居民短貸和中長貸分別減少2741、1150億元,同比分別少減2127億元、多減112億元。
居民中長貸方面,按揭貸款投放同比相對穩定,早償季節性增多。2月房地產市場延續“止跌回穩”態勢,但作為傳統淡季又逢春節假期,整體保持低位運行。克而瑞數據顯示,2月TOP100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1881.2億元,同比增長1.2%。同時,在春節發放獎金等因素影響下,按揭早償季節性增多,也制約總體信貸表現。
居民短貸方面,春節效應和周期性因素共同形成擾動。2月商品消費與服務消費同步向好,但春節的錯期效應持續對短貸融資意愿產生影響;此外,在居民就業、收入等長周期變量未出現實質性改善情況下,消費需求修復相對緩慢,個人經營貸領域也受風險擾動承壓。
后續看,核心城市帶動下的房地產市場復蘇以及促消費政策加碼,有望帶動居民端信用活動繼續修復。
3月恰逢“金三銀四”成交旺季,整體供求有望修復,環比持增,但考慮到去年高基數因素,同比或將持平或小幅微降,部分城市有望出現局部“小陽春”。而隨著核心城市的限制性政策逐步優化,以及貨幣化安置和專項債資金收購存量土地等政策的推進,市場預期將得到進一步修復,核心城市可能率先實現市場恢復,穩定按揭增量。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安排,今年提振消費被放在重點工作的首位,各部門配套舉措也相應跟進。3月5日,金融監管總局鼓勵金融機構量身定制金融產品,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金融需求,針對長期大額消費需求,研究提高消費貸款額度,延長消費貸款期限;之后,又圍繞增加消費金融供給、優化消費金融管理、開展個人消費貸款紓困以及優化消費金融環境等方面,提出金融支持提振消費的具體舉措。3月6日發改委宣布“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將很快發布實施;財政部亦表示將對重點領域的個人消費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減輕當期支出壓力。
未來促消費將圍繞“提升消費能力、增加優質供給、改善消費環境”三個方面展開,在“兩新”擴圍釋放消費潛力之外,著力優化“一老一小”領域服務供給(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旅游、健康、養老、托育、家政等),促進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將提升相應領域的消費金融服務需求和供給。
二、政府債融資明顯多增,支撐社融增速回升
2月新增社融2.23萬億元,同比多增7374億元,社融增速8.2%,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政府債供給多增依然是支撐社融增長的主要力量。
1-2月,社融累計新增9.29萬億元,同比多增1.32萬億元,其中政府債券凈融資累計2.39萬億元,同比多增1.49萬億元,社融增長主要來自政府部門貢獻,私人部門融資同比偏弱。
在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的要求下,2025年政府債發行節奏前置,在1月高增之后,2月政府債發行和凈融資繼續放量,當月政府債凈融額高達1.70萬億元,創出新高,同比大幅多增1.1萬億元,環比多增1萬億元。
Wind數據顯示,2月國債、地方債凈融額分別新增4185億元、1.27萬億元,同比分別多增1538、8595億元,地方政府債發行尤為積極。其中,用于化解地方債務的置換債券發行近8000億元,各地加快債務置換,輕裝上陣。
企業債券融資1702億元,同比多增279億元,低基數下小幅多增,整體看企業融資意愿仍待修復。
在嚴控城投債務新增、地方加快化債背景下,城投債將延續收縮傾向;地產銷售邊際企穩,但對投資端的傳導仍存在滯后;近期科創債和債市“科技板”有助于釋放企業的債務融資需求,但空間短期內尚難與舊動能相當。
后續看,今年財政赤字率定為4%,關鍵財政指標悉數上調,實現多項突破,擴內需和防風險并重。不考慮化債額度下,全年合計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11.8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9萬億元,財政支出強度明顯加大;若加上2萬億元置換政府債,債務工具總規模達到13.86萬億元,廣義赤字率達到9.8%。政府債發行規模大幅提升下,全年社融增量有望維持在較高水平(預計33-34萬億元),社融增速穩定回升。
三、M1增速有所回落,M2增速環比持平
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7%,與上月持平;M1余額同比增長0.1%,較上月末回落0.3個百分點。
M1增速較為平緩,環比回落。今年1-2月專項債發行加快,但進入使用環節仍有2-3個月時滯,影響企業經營現金流和居民活期改善。同時,地產銷售量價平衡尚未達成,仍需銷售量繼續帶動庫存持續去化;微觀主體的活力和資金活躍度也有待進一步提升。但伴隨個人活期、非銀支付機構備付金納入M1統計口徑,也使得M1穩定性增強,維持在正增長區間。
M2增速環比持平,相對穩定。政府債加快發行下,2月財政存款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多增1.64萬億元,形成較大“抽水”。財政資金投放偏慢疊加貨幣派生減弱,廣義貨幣增速處于低位。但同時,理財對資金的分流強度弱于去年同期,以及去年的低基數效應,也對M2形成一定支撐。數據顯示,2月末全市場理財規模29.9萬億元,較1月末增加1348億元,同比少增8103億元,對M2增長拖累有所減輕;去年2月新增存款9600億元,為2019年以來同期最低值,低基數情況下M2增速總體企穩。
四、前瞻:兩會部署、政策加力,信用有望量穩提質
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在年初部分需求提前釋放和加快化債置換等影響下,2月信貸投放季節性回落,同比少增5300億元,但總量仍超萬億元;前兩月人民幣貸款合計增加6.14萬億元,同比少增2300億元,增長態勢較為穩定均衡,也符合當前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特點。財政加力下社融維持在相對高位,對實體經濟保持較強支持力度。
后續,為穩經濟、擴信用、促轉型,對于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仍將加大,促進宏觀經濟循環暢通,加快培育新動能。同時,也將通過結構性降息等舉措進一步降低商業銀行資金成本,促進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全年看,需求端整體預計有所改善,供給端規模情結減弱,價格平衡性有望增強,社融增速回穩的趨勢明確。
在兩會重點工作部署下,對公貸款還將發揮“壓艙石”作用,信用擴張支點集中在兩重和政策著力支持領域,主要增量在于AI科技和民企的資本開支。以“超長期國債+超長期貸款”服務模式,高效支持“兩重”建設;制造業中長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綠色、普惠小微等領域有望維持雙位數高增;房地產“白名單”項目審批機制優化、土儲專項債發行落地、拓寬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使用范圍、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等推進下,房地產企業端貸款增量預估好于去年;城投平臺及上下游企業經營壓力緩解,有望部分帶動融資需求修復;間接金融主導模式下支持“科技金融”,2025年并購業務機會增多。
擴內需、促消費、穩地產政策逐步落地顯效下,零售貸款投放和新增將優于去年。按揭早償壓力緩釋,“兩新”政策擴容驅動消費貸投放,銀行機構也將進一步豐富個貸產品,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金融需求,并針對長期大額消費需求,提高消費貸款額度、延長消費貸款期限,提升個貸和普惠占比。
(本文作者介紹: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