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用益觀察
近日,華潤博雅生物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為增加公司的整體財務彈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收益,合理利用閑置自有資金,在保障公司正常運營的情況下,公司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10,000.00萬元閑置自有資金購買華潤信托產品,上述額度可滾動使用,期限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1年內有效。
資料顯示,博雅生物擬與華潤信托開展的信托業務合作,產品類型是中低風險、非保本浮動收益型,風險等級為R2級,預期收益率為4.50%,理財產品期限單筆期限不超過6個月。
那信托產品還香嗎?
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理財規模縮水過半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趨于理性,在購買“清單”中,信托產品的數量明顯有減少跡象。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6日,年內已有56家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理財產品,購買金額合計105.2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2%。
為何近年來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理財產品的熱度會下降?一家大型信托公司的管理層人士透露,“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產品的規模縮減,主要是與近年來部分信托產品出現違約情況有關,導致投資信托可能存在不確定性風險,因此影響了上市公司的投資意愿。相比于信托產品,上市公司更加青睞銀行的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等。”
同時,近年來信托產品收益率也呈下行趨勢。從目前上市公司購買的相關信托產品的收益率情況來看,大多數信托產品的預計年化收益率在3%至7%之間,年化收益率超過7%的信托產品比較少。
“過去信托產品收益率可能高達12%,但現在收益率在7%之下已成常態。收益率跟投資端的項目回報相關,收益率不足說明過去投資的項目類型已不足以支持信托產品的高收益。這也并不完全是壞事,說明國家的宏觀政策已經起到一定效果。”北京云亭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昇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帥國讓表示,從用益信托監測的集合信托產品收益率情況來看,信托項目整體收益率確實呈下降趨勢。一方面,信托非標投資主要在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近年來這兩個領域的風險不斷集聚,一旦釋放,信托產品的投資收益率將相應下降。另一方面,標品信托產品發行加速,拉低了信托產品整體收益水平。同時,非標產品的凈值化改造也在加速推進,也會影響信托產品的收益情況。
信托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近年來信托行業風險顯現,監管層對信托行業加大了指導力度。在帥國讓看來,從風險化解情況及標品類業務布局來看,信托公司的風險處置能力及投研能力已有所改善。
張昇立認為,隨著資管新規結束三年過渡期,并于2022年1月份正式落地,原來占比較高的被動型信托產品占比逐季下降,主動信托產品的發展對信托公司提高投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當前復雜的經濟環境和行業轉型背景下,信托公司該如何突破重圍,打造自身優勢?帥國讓認為,信托公司應該根據股東背景及資源稟賦進行業務調整。主動管理能力強的公司,可加大凈值化產品布局力度;服務能力強的公司,可繼續開展資產服務信托,強化托管、風險隔離、風險處置、財富管理等業務。
張昇立表示,信托公司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從法律角度看主要是依托《信托法》。未來如果能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托登記制度,加強信托財產的獨立性認定,信托仍然是具有吸引力的一種投資方式。在地產行業和政信項目都不足以支撐信托行業繼續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可以回歸本源,加強服務類信托業務,挖掘家庭信托等新市場的潛力。
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邢成表示,未來信托業的機遇與挑戰并存,雖然前路漫漫,但發展空間寬廣。標品信托、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等主流轉型業務仍然后勁十足,發展潛力無限。同時,供應鏈金融信托、碳信托、大類資產配置信托以及涉眾資金管理信托等更多信托本源業務也有待進一步探索。信托公司只有不斷加強投研創新能力、資產主動管理能力、風險綜合防控能力,信托業才能實現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來源:深 交 所、證 券 日 報等


責任編輯:張靖笛
投顧排行榜
收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