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A股上市銀行一季度業績已全部“放榜”,其中30家凈利潤實現正增長。總體來看,上市銀行盈利主要是因為資產擴張和降低撥備覆蓋率,但也呈現出一些新的擾動因素。
數據顯示,一季度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同比為下降1.1%,與2024年2.4%的增速相比由正轉負。中金公司研報認為,一季度銀行凈利潤增速負增長,主要的超預期因素來自債市利率大幅波動導致的投資收益下降,但信貸需求偏弱、息差壓力、零售貸款信用風險的上升同樣值得關注。
利潤增速有所承壓
雖然上市銀行一季度凈利潤增速出現負增長,不過部分區域銀行業績表現亮眼。如杭州銀行、齊魯銀行、青島銀行三家城商行的凈利潤增速都在16%以上,常熟銀行凈利潤增幅也有13.8%。
值得注意的是,10家銀行出現營收、凈利雙降現象,包括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三家國有大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四家股份行,以及廈門銀行、貴陽銀行、北京銀行三家城商行。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市場環境的影響。回望2024年,投資收益對上市銀行的利潤貢獻度有所提升,其中債市帶來了豐厚的收益。而在今年一季度,債牛行情逐步消退,市場利率快速上行,導致債券投資浮虧,故而投資收益有所下降。
從利潤表的“公允價值變動”會計科目中也可以看出端倪。例如,華夏銀行一季度公允價值變動由正轉負,損失24.73億元,而上年同期為收益15.2億元。中信銀行公允價值變動為損失21.35億元,同比下降較多,對營收形成一定掣肘。
不過,仍有數家銀行投資收益大增。例如,光大銀行一季度投資收益72.13億元,同比增長303%,鄭州銀行、青島銀行、貴陽銀行、建設銀行等的投資收益增速均在140%以上。
凈息差下行壓力猶存
今年以來,政策層面還未實質性降息,貸款需求偏弱加上年初資產重定價因素,導致上市銀行凈息差整體還在下行通道中。
為應對這種市場環境,部分銀行主動壓縮了低收益資產的規模,凈息差降幅趨穩。例如,興業銀行在個人貸款規模縮減的同時,主動壓降票據貼現等低收益資產的規模。民生銀行一季度的凈息差則“逆勢”上行,為1.41%,同比上行3個基點。
還有不少銀行中間收入實現大幅增長,如常熟銀行、瑞豐銀行、蘇農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增幅分別為495%、419%和346%。
亦有多家銀行施展“財技”,通過減少計提調節利潤增速。不過,在29家撥備覆蓋率下行的銀行中,僅20家實現利潤正增長。
此外,部分銀行撥備覆蓋率仍保持較高水平。杭州銀行撥備覆蓋率高達530%,常熟銀行、成都銀行、蘇州銀行、無錫銀行、蘇農銀行、招商銀行撥備覆蓋率也都在400%以上。
個人貸款需求偏弱
一季度上市銀行在規模增長中結構有所分化,主要是個人貸款需求偏弱。例如,民生銀行一季度總資產出現“縮表”,較上年末縮減0.4%,個人貸款和墊款余額也縮減0.21%。
對公貸款依舊發揮“壓艙石”作用。齊魯銀行一季度貸款增量創歷年同期新高,對公貸款規模較上年末增長15.51%。齊魯銀行回應稱,該行不斷夯實對公業務戰略支柱作用,緊跟國家和所在省市戰略部署,實施科技金融深化行動、綠色金融擴量行動,不斷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推動資產業務均衡投放。
興業銀行高管在業績會上就“貸款增速放緩”現象回應稱,一季度整個市場的對公貸款表現較好,但零售貸款相對來說是“行業性的疲軟”。信用卡業務收縮和管控,導致信用卡生息資產有所下降。對此,興業銀行的應對舉措是穩住個人按揭貸款的基本盤,同時也在挖掘消費貸款的真實需求和有貸款償還能力的潛在增量客戶。
一季度,部分銀行資產質量存在劣變問題,主要來自個人貸款領域。資產減值損失增加,也是利潤的拖累項。例如,招商銀行零售貸款不良貸款率上升3個基點至1.01%,零售貸款(不含信用卡)不良生成仍處在上升通道,同比增加24.4億元;信用卡貸款不良生成同比微增0.35億元。
不過,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呈現出韌性,總體保持穩定,與年初相比變動不大,風險整體可控。
中金公司預計,全年銀行利潤仍有望轉正,但關鍵因素在于后續穩內需、穩外貿的宏觀政策效果,以及貨幣政策通過降準、再貸款利率下調等方式對于凈息差的呵護。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