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光心
2025年4月9日,納芯微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9.60億元,同比增長49.53%,實現歸母凈利潤-4.03億元,虧損較去年擴大1億元。這已經是納芯微連續兩年虧損,兩年虧損總額達到7.09億元。
回顧納芯微歷史,其早年依靠ASIC芯片業務起家,2019年緊抓國產替代浪潮,隔離與接口芯片產品獲得行業頂尖大客戶的青睞,此后又進入驅動與采樣芯片領域,跑出第三增長曲線。在納芯微扎實技術和明智抉擇的支撐下,2019年到2022年,公司業績突飛猛進,增速最高甚至突破250%。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下游消費電子、工業、光伏等行業陸續進入庫存去化周期,納芯微產品毛利率快速下降,汽車電子行業的價格戰也影響了公司產品盈利能力。此外,納芯微近年積極并購、人員猛增,在費用率突破50%的情形下,公司未來能否化解資源整合風險,還需要審慎看待。
公司曾緊抓國產替代機遇 擴展產品布局鑄就優美成長曲線
回溯納芯微發展史,公司營收在2019年到2021年忽然暴漲,其三年的營收增速分別高達128.98%、162.73%、256.26%,而如此出色的業績表現和傳感器信號調理ASIC芯片、隔離與接口芯片、驅動與采樣芯片三類產品的急劇放量息息相關。
納芯微早期創業團隊專注于傳感器信號調理ASIC芯片這一細分領域,了解到蘇州明皜的開發需求便進行洽談溝通,經歷定制化溝通和小規模生產驗證后,于2013年底正式進行量產交付,合作至今約有11年之久。
蘇州明皜是一家專業從事MEMS傳感器研發、設計和銷售的芯片設計公司,其曾于2023年6月向科創板遞交上市申請稿。據招股說明書披露,由于ASIC芯片的定制化特征、產品更新迭代的延續性等因素,蘇州明皜選擇與納芯微作為ASIC芯片的唯一供應商,同時納芯微也不得將芯片的設計版圖出售或授權給其他公司,可見二者合作關系的穩健性。
2019年開始,蘇州明皜受益于國產化替代和供應鏈安全等環境變化,疊加公司領域拓展和工藝優化的戰略變現,其營收增速出現飛躍式的提升。2017年和2018年,蘇州明皜的營收增速分別為-22.34%和7.16%,而2019年到2021年,其營收增速則為21.90%、14.97%、99.66%。
作為蘇州明皜ASIC芯片唯一供應商的納芯微也因此受益,對蘇州明皜的銷售金額從2018年的967.01萬元提升至2020年的2239.33萬元,兩年時間里翻倍有余。
可以說,蘇州明皜對傳感器信號調理ASIC芯片的穩定采購支撐起了納芯微早期的業績基本盤,而納芯微在隔離與接口芯片產品上迎來的國產替代機會則成為公司業績一飛沖天的契機。


2019年,納芯微隔離與接口芯片業務實現營收3210.64萬元,而這一數值前一年僅有80.66萬元,一年時間翻了近40倍!也是在同年,美國5次發布實體清單,并將華為列入其中,中國半導體行業國產替代進程被迫加速。
2019年,神秘客戶A通過經銷商安富利香港、亞美斯通從納芯微采購金額2716.76萬元的隔離與接口芯片,2020年則直接作為客戶從納芯微采購4206.06億元的產品,采買金額之大,直接擠掉了蘇州明皜第一大客戶的位置。市場普遍認為,納芯微的隔離與接口芯片可應用于華為主營的5G基站,神秘大客戶A正是華為。
除此之外,南京基爾諾也加入納芯微大客戶的行列,2020年南京基爾諾從納芯微采購2406.97萬元的隔離與接口芯片等產品,2021年上半年,該數值達到1.47億元。南京基爾諾作為業內經銷商,其主要客戶有浙江永泰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能瑞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等。
納芯微產品受到國內頂級企業、業內經銷商的青睞,其業績自然水漲船高。2019-2021年,公司隔離與接口芯片產品分別實現營收0.32億元、1.07億元、3.72億元,該業務貢獻的營收增量分別為0.31億元、0.75億元、2.65億元,占總營收增量的約60%、50%、40%,成為公司高速發展期間最主要的營收增長動力。
兩大業務已然立足的同時,納芯微又盯上了天花板更高的驅動與采樣芯片,走出了第三增長曲線。
據悉,公司的驅動與采樣芯片推出時間較晚,直到2020年第三季度才實現批量出貨。然而,該產品上市后便迅速滲入比亞迪、五菱汽車、長城汽車、一汽集團、寧德時代等國內主流終端廠商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體系,上市當年取得93.59萬元的收入,第二年便猛增至2.64億元。
以上業績表現一方面體現了納芯微車規級芯片扎實研發能力,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國產化替代趨勢下旺盛的市場需求。
受益于傳感器信號調理ASIC芯片業務打底、隔離與接口芯片業務拔高、驅動與采樣芯片業務添柴加火,納芯微業績走出了優美的成長曲線。然而,公司近兩年卻連續虧損,去年又增收不增利,到底是陷入了何種困境?
去庫周期影響盈利能力 員工擴張壓低利潤空間
納芯微近兩年的困境一方面來自于業務端的需求壓力。
由于早些年企業與經銷商的大規模采購,納芯微所處行業整體進入庫存去化階段。將納芯微服務的主要下游領域拆分來看:
1)消費電子行業受制于宏觀大環境影響而需求增量有限,雖2023年開始景氣度有所改善,但仍然杯水車薪。
2)汽車電子領域雖然受益于下游消費端滲透率提升而需求旺盛,但價格戰下客戶對成本較為敏感。
3)工業市場和光伏、儲能市場在2023年仍在消化渠道庫存,更是難以貢獻需求增量。
受此影響,納芯微綜合毛利率受到較大的影響。2023年,公司毛利率急轉直下,同比下降11.42個百分點,落至38.59%水平。而2024年,公司毛利率更是進一步下探至32.70%,較早些年50%以上的毛利率拉開約20個百分點的差距。
納芯微另一方面又受到人員擴張和資源整合的困擾。
納芯微在并購市場上非常活躍,據分析人士整理,納芯微主要通過蘇州納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元禾重元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兩家主體持有投資資產,投資版圖中的企業數目高達21家。
2024年12月5日,納芯微又發布公告完成收購麥歌恩的工商變更登記。據早先發布的預案,麥歌恩專注于以磁電感應技術和智能運動控制為基礎的混合信號芯片,并購后有助于豐富納芯微的磁編碼、磁開關等磁傳感器的產品品類,與公司現有的磁傳感器產品形成互補。
根據披露的財務數據,麥歌恩2023年實現營收3億元、凈利潤1883.83萬元,并購后或將進一步優化納芯微的業績。但與此同時,麥歌恩如何與納芯微旗下的眾多資產實現協同,也存在難點與風險。
此外,在納芯微近年持續的并購、擴張與人才建設中,公司人數快速提升。2020年到2024年,公司員工總人數從240人增長至1172人,四年人數翻了近五倍,人均薪酬也從33.85萬元提升至69.76萬元,薪酬支出迅速提升。
受此影響,納芯微費用率高增。2020年,公司除去財務費用的費用率便達到34.10%,而2024年這一數值更是達到了51.54%,大幅擠出了利潤空間。
綜合來看,納芯微的長期發展思路極其理性清晰,即早期以定制化模式捆綁優質企業,打下扎實的業績基礎并獲得充分且垂直的技術儲備,中期把握供應鏈重整機遇,進入大客戶供應體系,依賴資本市場保障產能支撐,實現良性的大規模經營循環,后期憑借資本沉淀并購整合,完善產品與市場布局,擴充品類、搶占地域。
在下游各行業風險尚未完全出清的當下,納芯微業績的確不盡如人意。但畢竟此前公司的發展路徑中上演過產品受頂尖企業認可而快速放量、新產品上市一年增收超2億的戲碼,以上事實似乎已經驗證了納芯微的客戶服務與維護能力、時局把握能力和技術實現能力。在此情形之下,納芯微能否挺過寒冬,講好這個長期價值的故事,還需要時間驗證。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