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非處方藥協會
2024年度OTC藥品系列榜單發布
近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發布《2024年度中國非處方藥生產企業綜合統計排名》、《2024年度中國非處方藥產品綜合統計排名(化學藥)》、《2024年度中國非處方藥產品綜合統計排名(中成藥)》等系列榜單。其中,首次發布《2024年度中國非處方藥兒科大單品名單》。

關注良方易推公眾號主頁對話框回復‘非處方藥’獲取系列榜單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化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以及品種的不斷增加,OTC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艾昆緯數據顯示,預計2024年OTC用藥市場規模超過2900億元,2025年超過3000億元。

TOP20企業品種資源比拼
OTC暢銷藥品牌一直是各大藥企競相爭奪的熱門資源,這些品牌不僅是流量產品,更是企業OTC業務收入的重要支柱。根據最新數據,截至目前,OTC藥品銷售收入排名前20的企業共擁有207個主要OTC產品品牌,其中許多產品的銷售額突破億元大關,甚至不乏5億元乃至10億元級別的重磅品種。
從這些企業的暢銷OTC品種資源分布來看,中成藥企業和跨國藥企占據了主導地位。中成藥企業方面,華潤三九、太極集團、修正藥業、云南白藥、葵花藥業等表現尤為突出;而跨國藥企中,赫力昂(原葛蘭素史克)、科赴中國(原強生非處方藥)、拜耳醫藥等也憑借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穩居前列。
按照2024年度中國OTC藥品生產企業綜合統計排名前20企業,其上榜的主要OTC暢銷產品情況如下:

中成藥OTC廠牌被看好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需求的不斷提升,疊加集采政策對OTC領域影響相對較小的因素,OTC品種及其相關企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OTC中成藥的消費屬性日益凸顯。
中銀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藥OTC品牌具有以下幾大優勢:
1、集采免疫優勢:由于其主要面向院外零售市場,即使在醫藥集采等政策調整的背景下,價格波動幅度也相對有限,因此在定價策略上擁有更大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2、兼具剛需和消費屬性優勢:隨著這些產品在線下藥店和線上零售渠道的深度滲透,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和需求自主選擇適合的產品,購藥過程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主動性,消費屬性顯著。此外,隨著中國老齡化問題的加劇,慢性病高發成為一大挑戰,老年群體對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需求的增長,進一步凸顯了中藥OTC產品“治未病”的剛性需求優勢。
3、“處轉非”和雙跨品種優勢:中成藥是“處轉非”和雙跨品種的主力軍,越來越多的藥企將旗下品種轉為非處方藥。“處轉非”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做法,即某些藥品在經過長期市場檢驗確認其在特定適應癥上安全有效后,為提高藥品利用效率、緩解醫療資源緊張、降低患者用藥成本并提升可及性,從而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隨著國家“處轉非”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相關品種和企業數量持續增加。自2020年起,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正式公告了121種處方藥轉化為非處方藥,其中63個為獨家品種,中成藥占據主導地位,高達49個,占比超過七成。這一趨勢在2024年仍在延續。
在OTC品牌藥企中,中成藥企業的優勢尤為突出。中成藥企業在我國OTC市場中占據主要地位,代表性企業如華潤三九、太極集團、修正藥業、云南白藥、葵花藥業等,均是中成藥領域的領軍企業。這些企業不僅擁有豐富的OTC產品資源,而且OTC業務收入在其整體營收中占比較高,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中成藥主導OTC黃金大單品市場
OTC市場中的黃金大單品主要集中在感冒、消化、補益、皮膚等常見疾病領域,這些產品憑借其顯著的療效、廣泛的品牌認知度和穩定的市場需求,成為藥企收入的重要來源。中成藥在黃金大單品中占據主導地位,體現了消費者對傳統中醫藥的信任和青睞。此外,跨國藥企與本土中成藥企業并駕齊驅,顯示出OTC市場的多元化競爭格局。
黃金大單品的成功不僅依賴于產品本身的療效,還與其品牌建設、渠道布局和消費者教育密切相關。未來,隨著健康消費需求的持續升級和“處轉非”政策的推進,OTC黃金大單品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容,中成藥和消費屬性強的產品將更具增長潛力。
附:2024年度中國非處方藥黃金大單品名單



責任編輯:常福強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