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家理財公司“同臺競技”!固定收益類唱主角 存續規模有望回升

32家理財公司“同臺競技”!固定收益類唱主角 存續規模有望回升
2025年02月19日 21:25 媒體滾動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宋亦桐

  自2019年6月首家理財公司開業至今,理財公司走過了近六年的發展旅程,曾走過初創期的蓬勃發展,也經歷過“破凈潮”“贖回潮”的風暴洗禮。如今,隨著浙銀理財開業,32家理財公司齊聚市場舞臺,展開激烈角逐,固收類產品作為中流砥柱,持續占據主導地位,市場行情的回暖也讓存續規模有望再創新高。與此同時,客戶需求的日益多元也促使理財公司積極求變,權益投資與多元配置的探索之路越走越寬,2025年,理財公司又有哪些“打法”?又會給投資者帶來哪些驚喜?

  開業理財公司擴容至32家

  籌備許久,這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公司正式亮相。2月18日,浙銀理財宣布開業,并與8家代銷合作機構明確產品代銷合作意向,隨著浙銀理財對外營業,銀行理財公司已開業數量增至32家,12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公司全部到位。

  在銀行理財市場中,浙銀理財算是“后來者”,成立也已醞釀多時。早在2020年11月26日,浙商銀行就曾發布公告,擬出資20億元,全資設立浙銀理財,注冊地為杭州。

  2024年1月1日,浙商銀行宣布,已獲準籌建浙銀理財?;I建工作完成后,該行將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提出開業申請。2025年2月6日,浙銀理財迎來了開業批復,獲得了正式運營的許可。

  根據批復,浙銀理財注冊資本為20億元,全部由浙商銀行認繳并以貨幣資金方式一次性足額繳納,業務范圍為,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托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等。

  在開張運營之后,浙銀理財的產品體系也浮出水面。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浙銀理財將推出“琮”系列六大產品體系:“琮善”“琮簡”“琮融”“琮心”“琮長”“琮樂”,涵蓋活錢類、固收類、固收增強類、混合類、權益類、商品和金融衍生類等多類型產品,為客戶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財富管理服務??梢钥闯觯褪袌錾犀F有的理財產品類似,浙銀理財也注重打造多元化產品類型,以適應投資者在不同風險偏好、投資期限和收益預期方面的差異。

  隨著浙銀理財正式對外營業,銀行理財公司已開業數量增至32家,包括國有大行理財公司6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公司12家、城商行理財公司8家、農商行理財公司1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5家。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指出,隨著行業發展,各理財公司普遍形成以固收類為重點,向固收+、混合、權益、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等多資產多策略擴展的產品體系。未來各理財公司將在鞏固現有渠道基礎上,不斷拓展新渠道,加強與各類機構合作,提升渠道的服務能力和效率,通過數字化等手段優化客戶體驗。

  固收主導、存續規模有望攀升

  自2022年起,理財產品進入全面凈值化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受股市與債市的頻繁波動影響,理財產品遭受沖擊,“破凈潮”與“贖回潮”多次出現,給理財公司帶來了不小的挑戰。2024年,隨著市場環境逐步改善,銀行理財市場實現了平穩修復。

  近日,包括建信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蘇銀理財、青銀理財、南銀理財在內的理財公司發布了2024年下半年度理財業務報告,多家理財公司存續規模出現增長。截至2024年末,建信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15987.25億元,同比增長6.64%,股份制銀行理財公司中,信銀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19464.98億元,同比增長16.51%,增長勢頭強勁。在城商行理財公司領域,南銀理財和蘇銀理財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產品存續規模同比增速均超20%。

  這一表現也同行業趨勢一致,來自銀行理財登記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4年)》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9.9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75%,全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3.08萬只,募集資金67.31萬億元,為投資者創造收益7099億元。

  另據普益標準監測數據,截至2025年2月19日,銀行理財市場存續產品總量為40946款,最新存續規模總計已達30.34萬億元。市場觀點認為,今年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基調下,存款利率或將進一步下調,理財產品性價比也將進一步凸顯,多家券商機構預測,2025年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或將達到33億元。

  從產品類型來看,在成立之初,多數理財公司便將固收類產品作為投資策略的核心基石,憑借相對較低的風險屬性,為投資者提供了可靠的“避風港”。時至今日,盡管市場環境不斷變化,固收類產品在理財市場中的核心地位依然不可撼動。截至2024年末,建信理財固收類產品占比達99.24%,混合類為0.76%;信銀理財存續的理財產品中,固定收益類占比高達96.3%,混合類、權益類分別為2.52%、1.18%;南銀理財固收類產品占比也達到99.6%。

  普益標準研究員趙偉指出,2024年理財公司新發產品數量穩步上升,產品結構向低風險、短期限的固收類產品靠攏。隨著定期存款到期資金的流入和代銷渠道的加速擴展,銀行理財規模有望實現進一步增長。一方面,近年來銀行凈息差不斷收窄,定期存款利率在2023年和2024年多次下調,傳統定期存款的收益下降明顯,許多即將到期的定存資金將面臨尋求更高收益的需求,相比之下,銀行理財產品通常提供相對穩定且較高的收益,且風險控制較好,成為投資者在低利率環境下的優選。另一方面,理財公司代銷渠道的快速擴展,理財產品觸及的投資者群體將更為廣泛,進而對理財規模增長形成強有力的推動。

  權益投資與多元配置并行

  承襲母行穩健的投資風格,雖然固收類產品成為理財公司的主打品牌,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客戶理財觀念的日益成熟,客戶需求呈現出愈發多元化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理財公司也開始求變,逐步增加權益類資產在產品中的配置比例,拓展混合類與權益類產品線。

  “2025年很有可能是‘固收+’產品蓬勃發展的一年,”平安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債市投資仍有機會,但基礎收益和回報中樞均較2024年有所下行。相較之下,以債券資產為底倉、疊加不同交易策略提供增厚的‘固收+’產品將迎來更廣闊的配置需求。當然,這也對理財公司交易策略研發的豐富度與成熟度、捕捉市場波動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

  上述相關負責人指出,一方面今年權益市場結構性機會有望增加,理財公司應積極把握行業性、趨勢性的投資機會,充分發揮多資產、多策略的優勢,持續加強權益投資能力建設,加大以“固收+”為代表的產品布局力度;另一方面,基于理財客戶風險偏好較低、絕對收益要求較高的特征,理財公司也要重視市場波動下對回撤控制能力的考驗和應對,以滿足客戶多元化的理財需求。

  興銀理財首席權益投資官蒲延杰表示,新的一年,經濟回升與科技創新將為權益投資帶來廣闊空間。權益市場預計慢牛延續,結構性機會精彩紛呈,股票市場在估值、盈利和政策等方面都有相對積極的變化。在資產荒背景下,股債性價比凸顯。股票市場已成為2025年需求側政策的重要抓手之一。

  招銀理財也提到了多元配置的重要性,該公司指出,展望2025年,權益類資產,特別是紅利、價值、質量兼顧估值等相對友好貝塔股票的風險收益特征,更符合理財產品的配置需求;境外資產與國內資產的相關程度較低,能有效降低組合波動,豐富收益來源;黃金與其他大類資產顯著低相關,在全球央行仍處在降息周期、去美元化趨勢、逆全球化背景、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等中長期因素影響下,黃金仍有較高的中長期配置價值。

  “在監管不斷引導理財資金入市的趨勢下,銀行理財參與資本市場的方式和途徑有望進一步得到優化,理財產品也可能會適當提升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重”,趙偉如是說道。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馨茹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2-28 永杰新材 603271 --
  • 02-21 匯通控股 603409 24.18
  • 02-20 毓恬冠佳 301173 28.33
  • 02-18 常友科技 301557 28.88
  • 01-17 宏??萍?/span> 920108 5.57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