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記者 趙明超 何奎
近期,銀行股表現搶眼。5月14日,中證銀行指數報收于7691.19點,創歷史新高。銀行股“大象起舞”,誰在買入?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背后推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部分公募基金應對業績基準考核調倉買入;二是配置型險資持續買入。
公募應對基準考核調倉買入
5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對基金經理的考核,更加強調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對三年以上產品業績低于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個百分點的基金經理,要求其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
從過去幾年的市場表現看,銀行板塊走勢強勁,但公募基金對銀行板塊整體處于“低配”狀態。在銀行股的慢牛行情中,不少基金經理跑輸業績基準。
據華泰證券的統計,主動偏股型基金嚴重低配銀行板塊。從業績比較基準看,截至2024年底,全市場主動偏股型公募基金中,以滬深300指數為第一大業績基準的基金占比為46%,低配銀行板塊9.6個百分點;以中證800指數為第一大基準的基金占比為16%,低配銀行板塊7.8個百分點。從個股情況看,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及交通銀行均處于低配狀態。
“在政策推動公募基金浮動管理費收取機制、更加強調業績比較基準的背景下,如果上述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不變,基金經理要向業績比較基準靠攏,就要買入前期低配的銀行股。”滬上某第三方基金研究人士分析認為,雖然銀行股市值普遍很大,但是換手率極低,這些基金經理調倉帶來的增量資金,對股價變化的邊際力量相對更大。
某頭部基金公司權益投資負責人透露,由于《方案》實施細則還沒有出臺,公司也沒有要求基金經理調整持倉,但不排除部分基金經理基于接下來的考核因素提前調倉。
從場內ETF凈申贖情況看,5月以來,銀行主題ETF持續吸引資金凈買入。以華寶銀行ETF為例,截至5月13日,最近5個交易日,凈申購額為2.6億元,規模升至82.20億元,交易價格5月14日再度上漲0.87%,連續6個交易日收陽。
滬上某基金公司內部人士透露,近期銀行主題ETF主要是機構申購,包括配置型險資和交易型私募基金,個人投資者則是凈贖回居多。
險資持續買入銀行股
在這一輪銀行股上漲過程中,熱衷于高股息的保險資金發揮著重要推動作用。“近期我們確實又增持了銀行股。”一家今年參與舉牌的險資機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去年以來公司就一直堅持高股息策略,尤其銀行股是重要配置標的。
深圳一家中小險資機構向記者透露:“銀行股一直是我們的配置基本盤,近期加倉了銀行股,但目前買入的資金還不太多,后續根據市場情況會考慮繼續買入。”
從險資頻頻舉牌,不難看出其對銀行股的偏愛,今年險資共舉牌上市公司13次,其中6次舉牌與銀行股相關,被舉牌銀行股包括中信銀行H股、郵儲銀行H股、招商銀行H股、農業銀行H股等。
在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的環境中,險資機構需要平衡資產端收益和負債端成本,投資高股息標的可以助其實現以股息補票息,緩解資產負債匹配壓力。國金證券認為,低利率疊加合意資產荒背景下,以股息補票息是保險公司的必然選擇,未來高股息是權益配置的重要方向。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尉旖涵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