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美國關鍵通脹數據或許正迎來最后的寧靜。
美國4月CPI連續三個月低于預期。當地時間5月13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CPI同比增長2.3%,為2021年2月以來新低,市場預期為2.4%;4月CPI環比增長0.2%,高于上月的-0.1%,低于市場預期的0.3%。
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美國4月核心CPI同比增長2.8%,符合預期,保持在2021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4月核心CPI環比增長0.2%,低于市場預期的0.3%。
不過,企業終將把更高的關稅成本轉嫁出去,未來仍存在通脹上行風險。經濟學家普遍預計,關稅影響的頂峰可能會在夏季到來。
通脹為何意外平穩?
整體來看,美國4月份消費者價格漲幅低于預期,服裝和新車價格平穩,顯示企業迄今尚未急于把更高的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最新數據凸顯了美國經濟的兩大潛在趨勢。一方面,受到關稅上調影響的新車、服裝等商品類別并未出現經濟學家此前預期的價格上漲,這表明進口商和零售商正在自行消化一些新增的成本,而且當前已售進口商品是在這輪關稅生效前就已運抵美國。另一方面,旅游和娛樂等服務類別表現疲軟,反映出消費者正在削減休閑和其他可選支出。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國4月CPI數據延續了通脹降溫趨勢,關稅影響并不顯著,原因可能在于關稅上調前進口的商品庫存尚未消化完畢,以及零售商可能為維持市場份額選擇暫時由自身吸收關稅成本。按此推測,一旦企業庫存基本耗盡,關稅成本將開始轉嫁給消費者。前期加征的關稅大幅降低,有助于緩解后續通脹壓力,但未來關稅談判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可能加速企業調整定價策略,或會支撐較高的美國通脹預期。總體而言,預計未來一個季度內會看到關稅對通脹的推升作用。
耶魯預算實驗室的數據顯示,即使考慮到最新的政策變化,美國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仍高達17.8%,為193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比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期前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提高了15.4個百分點。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4月通脹表現尚可,主要得益于企業在關稅生效前的庫存積累,暫時緩解了成本壓力。當前企業仍在消化前期低價庫存,預計二季度末至三季度庫存見底后,進口商品價格可能顯著上升;雖然當前中美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但美國平均關稅稅率仍處在高位,企業未來可能因補庫存和港口擁堵被迫提價;此外,依賴進口的家具、家電現已漲價,而汽車等行業的成本轉嫁尚未完成,預計后續沖擊將分階段顯現。
一些“軟數據”已經釋放微妙信號。由于關稅上調導致企業對經濟前景和銷售預期愈發悲觀,美國小企業的信心在4月份連續四個月惡化。美國獨立企業聯合會(NFIB)的小企業樂觀程度指數下滑1.6點至95.8,創去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調查中的10個分項指標中有6項下降,商業形勢預期指數和職位空缺指數下滑程度居首。
美國經濟滯脹陰霾難散
隨著全球貿易局勢演變,投資者對美國經濟避免陷入衰退的希望有所升溫,通脹壓力也略有緩解,但滯脹陰霾并未消散。
據新華社報道,5月12日,中美雙方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發表談話。美方承諾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征的共計91%的關稅,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征的34%的對等關稅,其中24%的關稅暫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關稅。
相應地,中方取消對美國商品加征的共計91%的反制關稅;針對美對等關稅的34%反制關稅,相應暫停其中24%的關稅90天,剩余10%的關稅予以保留。中方還相應暫停或取消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就經貿領域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開展進一步磋商。
本周高盛將2025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測上調0.5個百分點至1%,并將12個月內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下調至35%。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將2025年美國GDP增長預期從0.2%上調至0.6%,并將衰退風險評估下調至“遠低于50%”,同時將今年美聯儲首次降息預期從9月推遲至12月。
在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看來,近期中美關稅互降、美英達成協議之后,美國平均關稅稅率從28%降至18%左右。綜合各方測算結果,當前關稅條件下,美國實際GDP的降幅和通脹的升幅預計都在1個百分點左右。需要強調的是,目前美國與大部分國家尚未達成協議,關稅的下降只是暫時性措施,后續仍存在不確定性。
盡管目前美國通脹數據相對溫和,但未來關稅政策的全面影響將逐漸顯現。董忠云表示,《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暫時緩和了貿易摩擦升級預期,避免了中美貿易的中斷,短期內有助于緩解企業成本壓力。但當前美國對貿易伙伴的關稅壁壘仍較4月前有明顯抬升,美國進口商仍需承擔較高成本,美國通脹壓力依然存在。
未來美國滯脹或衰退風險依舊難消,一方面取決于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是否還有反復,另一方面也取決于美聯儲政策變化,若通脹預期反復導致利率長期高企,企業投資和居民信貸可能承壓,抑制美國經濟表現。目前看,美國貿易政策變動和供應鏈擾動正在逐步降低美國經濟“軟著陸”的概率。
美國平均關稅稅率仍處在高位,企業長期成本壓力未根本解除,短期關稅下調雖抑制部分商品價格上漲,但住房成本(占服務通脹權重高)持續攀升,疊加未來補庫存需求,蘆哲預計美國核心通脹仍可能反彈。美國一季度GDP環比按年率計算萎縮0.3%,而核心通脹仍高于美聯儲目標,若關稅沖擊疊加消費需求疲軟,同時企業因政策不確定性減少投資,美國經濟滯脹的壓力依舊存在。
美聯儲仍面臨兩難困境
盡管美國關鍵通脹數據創四年新低,但意外的是,美聯儲降息預期近期卻不升反降。
高盛、巴克萊將美聯儲年內首次降息的時點從7月延后至12月,花旗將降息時點從6月調整至7月,摩根大通將降息預期從9月推遲至12月。
背后的關鍵原因是,美國“過山車”式的關稅政策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未來美國通脹壓力仍不容小覷。
惠譽評級首席經濟學家Brian Coulton表示,目前核心通脹趨勢正處于“甜蜜區”,核心商品價格尚未反映自2月份以來加征關稅的影響,而服務類通脹仍在逐漸放緩,隨著關稅前進口的庫存逐漸耗盡,核心商品通脹未來幾個月可能會上升。
與此呼應的是,高盛預計,到今年年底,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PCE物價指數可能從3月份的2.6%升至3.6%。大多數核心商品的價格將急速上漲,關稅將導致消費電子產品、汽車和服裝的價格上漲最快。
此外,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師戴維·凱利指出,影響CPI走向的不只是關稅,還有特朗普政府推動的財政刺激措施。關稅會在短期內刺激通脹,到2026年,由于新一輪刺激措施,通脹還會進一步走高。
董忠云對記者表示,從最新數據表現來看,美國就業較為穩定,失業率處于歷史低位,薪資溫和增長,同時4月通脹數據弱于預期,并未出現明顯反彈,但后續通脹抬升預期仍在,這一數據組合下,美聯儲大概率維持“按兵不動”的立場,短期內再次降息的概率較低。美聯儲未來的挑戰在于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大了經濟和通脹預判的難度,而維持“數據依賴”基調又可能會導致政策調整過于滯后的風險。
特朗普關稅等政策帶來了經濟前景更大不確定性與滯脹風險的擔憂,美聯儲對降息采取更加謹慎的態度。此外,消費者和企業信心下降,進一步增加了經濟的不確定性。在蘆哲看來,美聯儲在實現“價格穩定”和“充分就業”的雙重使命方面面臨巨大挑戰,需謹慎應對未來的經濟走勢。
展望未來,熊園分析稱,此次關稅下降后,雖然美國經濟“衰退”和“滯脹”的風險均明顯下降,但經濟的下行壓力和通脹的上行壓力依然存在,美聯儲仍面臨兩難困境。此外,關稅豁免期結束前,能否達成正式協議、永久性降低關稅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美聯儲仍將保持觀望態度,等待關稅談判進展和經濟、通脹形勢明朗后再做決策。目前來看,美聯儲6月降息的可能性較低,7月是否降息也不宜期待過高。

責任編輯:郭建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