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機器人產業競賽,誰更勝一籌?

中美機器人產業競賽,誰更勝一籌?
2025年02月08日 06:21 市場資訊

  參考消息

  1月7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這一科技行業首屈一指的展會上,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發表了主旨演講,宣布機器人領域即將迎來一個分水嶺時刻。黃仁勛在演講時,兩側站著揮著手臂的人形機器人。

  幾周后,在中國的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機器人呈現了一場與眾不同的表演。

  這兩場備受矚目的活動為競爭激烈的2025年定下了基調,眾多機器人制造商正在調集資源,以實現大規模生產和全球商業化。

  世界各國都渴望分得一杯羹。在這個21世紀的“太空競賽”中,似乎沒有一個國家完全占據主導地位,但中國和美國無疑屬于第一梯隊。

  2月5日,參觀者在觀看展出的人形機器人。(新華社發)

  在爭奪機器人技術領先地位的競賽中,中美兩國并駕齊驅,各自發揮著自身優勢。中國依托其產業規模和快速實現能力,在供應鏈成熟度方面占有優勢。但分析人士表示,在可能孕育下一個特斯拉或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能帶來顛覆性變革、重新定義行業的巨頭企業——方面,美國或許更勝一籌。

  專家表示:“在美國,注重的是走在技術前沿,探索未知的技術難題;在中國,更側重于如何將現有技術整合到實際應用中。”中國公司普遍更多地投資于制造完全集成的人形機器人,以供現實世界使用,而美國公司則專注于更廣義的智能,其中可能包括工廠認為不必要的功能。

  在近來發生的一些事件之后,這種考量可能有所改變。

  就在宇樹科技的機器人春晚展演前夕,中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了R1大型語言模型,震驚了科技界。該模型的性能與OpenAI的產品相當,而使用和開發成本遠低于OpenAI。

  該公司的開源產品挑戰了主流的認知,即訓練最先進的人工智能系統需要投入巨額資金,這導致DeepSeek競爭對手的股票被大規模拋售,并促使人們重新評估此前的投資策略。谷歌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也表示,這表明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上并駕齊驅。

  然而,美國在機器人技術方面可能仍保有一些優勢。美國的大學在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從0到1”的突破,美國的公司在支撐該領域的“軟”技術方面引領著進步。

  據高盛公司研究部稱,人形機器人的硬件大多已經成熟或接近成熟,攝像頭、馬達、力傳感器、傳動裝置和電池等部件都可以用于商業目的。

  這家投資銀行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從2023年各種產品的操作和交互能力的提高來看,端到端人工智能的進步可能會使人形機器人的迭代速度大大加快。”

  許多公司表示,它們將在2025年開始大規模生產自己的人形機器人,這被廣泛視為運營穩定性的一個關鍵里程碑,也是通過構建規模經濟來降低成本的一種手段。

  中國——長期以來被稱為“世界工廠”——已經將其制造業的主導地位擴展到機器人領域。數以萬計的公司在供應鏈中發揮著作用,無論是生產零部件、組裝單元還是設計原型。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在2023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機器人安裝量集中在中國,這使得推動人形機器人進入國內市場的中國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占據優勢。

  專家表示,重點不再是克服孤立的技術難題,而是在系統工程和構建最優系統方面表現出色。在某些主要指標——不必全部指標——上領先,就可以確保競爭優勢。

  盡管國家和企業在科技(包括人形機器人)領域競爭激烈,但學術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仍得以暢通無阻地繼續下去。在當前復雜多變的雙邊關系中,這是罕見的亮點。專家說:“在探索階段,你往往會看到(中美)努力拓展機器人智能的邊界,而不是自我隔絕地進行競爭。”

  本文由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5日發表,原題為《中國和美國爭奪人形機器人之巔》,作者是盧納·孫。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凌辰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1-17 宏海科技 920108 5.57
  • 01-16 亞聯機械 001395 19.08
  • 01-16 海博思創 688411 19.38
  • 01-14 富嶺股份 001356 5.3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6.7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