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
8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了6.2億元逆回購操作,操作利率1.70%。因當日有2162.7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凈回籠2156.5億元。
記者注意到,這已是央行連續多個工作日開展“地量”逆回購操作,且操作規模自8月5日創下十年新低后繼續下降。Wind數據顯示,自跨月后的多個工作日,也就是8月1日、8月2日、8月5日和8月6日,央行每日開展的逆回購操作依次為103.7億元、11.7億元、6.7億元和6.2億元,操作利率均為1.70%。

數據還顯示,8月1日至8月6日央行公開市場共有11109.9億元逆回購到期,四個工作日分別到期2351.0億元、3580.5億元、3015.7億元、2162.7億元。截至8月6日,已累計凈回籠10981.6億元。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月末銀行考核時點過后,市場資金面轉入充裕狀態,是8月初央行逆回購操作規?;貧w地量的主要原因。此外,自7月22日起,央行逆回購操作方式改為固定利率、數量招標,導致逆回購操作規模開始“有整有零”,不同于此前的以“十億元”為單位,增加了資金面調控的精準性。
從資金面來看,截至8月6日11:00,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短端品種多數下行。隔夜品種下行0.2BP報1.583%;7天期下行0.7BP報1.687%,創2023年8月以來新低;14天期上行1.0BP報1.724%;1個月期下行0.5BP報1.813%,創2022年11月以來新低。另從回購利率表現看,截至8月6日12:00,DR007(銀行間質押式回購7天期利率)加權平均利率走低至1.6838%,低于政策利率水平。
“削峰平谷”穩定市場流動性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告訴記者,月初逆回購回歸散量操作是較為常見的。月末時點在流動性考核等壓力下,商業銀行對資金的需求抬升,資金利率往往走高,為了維護流動性平穩央行通常加大逆回購投放規模。而跨月結束后,商業銀行資金相對充裕,資金利率回落低位,央行跨月資金到期后便采取凈回籠的操作方式,以避免資金供給過剩加劇資金空轉等問題。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指出,月末銀行考核時點過后,市場資金面轉入充裕狀態,是8月初央行逆回購操作規?;貧w地量的主要原因。
王青介紹,7月25日至7月31日期間,DR007均值達到1.8768%,明顯高于1.70%的7天期逆回購利率,市場流動性收緊。為此,央行持續實施千億規模的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遏制資金利率上行勢頭。
“月末考核時點過后,8月1日至8月5日期間的DR007均值降至1.6962%,已略低于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水平,逆回購規?;貧w地量,央行在公開市場實施資金凈回籠,避免資金利率過度向下偏離短期政策利率,由此完成一個‘削峰平谷’過程?!蓖跚噙M一步分析。
至于逆回購操作規模為何變得“有零有整”,王青表示,這主要是由于自7月22日起央行逆回購操作方式改為固定利率、數量招標?!肮潭ɡ省泵鞔_了7天期逆回購利率的主要政策利率地位,增強了其穩定性和權威性,而“數量招標”也導致逆回購操作規模開始“有整有零”,不同于此前的以“十億元”為單位,增加了資金面調控的精準性。
明明也提到,自7月22日逆回購投放方式轉變為數量招標以來,央行每日公開市場操作量理論上由市場需求決定,因此月初散量操作也是市場對流動性需求走低的表現。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也持有類似觀點。在他看來,操作方式調整后,央行可以根據市場流動性狀況,按照固定利率水平,靈活調整數量,從而更好穩定市場流動性,平抑資金利率波動。
王青還判斷,隨著央行貨幣政策框架進一步由數量型調控轉向價格型調控,即從原來更為重視信貸、社融、M2等金融總量指標,轉為更加重視市場利率調控,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直接調控的短期市場基準利率——DR007,未來的波動性會進一步下降。
王青認為,這有助于清晰傳遞央行利率調控信號,也有助于理順市場利率由短及長的傳導關系。這也意味著,未來針對稅期走款、政府債發行、銀行考核、重要節假日等可能帶來資金面波動的因素,央行都將通過逆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方式,實施更為有力的“削峰平谷”,確保DR007圍繞7天期逆回購利率平穩運行。
年內降準降息仍有空間
在宏觀政策方面,7月政治局會議定調較此前更為積極,下半年流動性有望維持穩健寬松,主要利率仍將處于下行通道。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持續用力、更加給力。要加強逆周期調節,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全面落實已確定的政策舉措,及早儲備并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在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方面,會議強調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多名受訪人士告訴記者,本次會議釋放出了清晰明確的穩增長政策加碼信號,后續貨幣政策仍將重點關注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年內降準、降息等總量工具仍可期待。
降準方面,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考慮到8-12月MLF到期規模逐步增大,后兩月均達到1.45萬億元,且三季度起政府債融資規模也會明顯提升,為彌補基礎貨幣缺口、穩定貨幣供應規模、改善商業銀行流動性指標以及緩解續作MLF的壓力,央行有可能實施全面降準25-50個基點,釋放5000-10000億元資金予以對沖;或通過臨時正逆回購操作、購買國債等方式來實現基礎貨幣投放。
降息方面,溫彬認為,為激發投資、消費和實體融資需求,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貨幣政策的加力呵護仍不可或缺。若7月降息效果不及預期,且外部環境改善的信號更趨明朗,如美聯儲降息加快落地,且降息次數增多,或可期待四季度我國政策利率的進一步調降。同時,為緩解按揭早償壓力、穩定居民信用,提高貸款報價質量、減少偏離度,以及銀行存款成本延續改善下,LPR報價亦存在進一步下調空間。
結構性工具仍將聚焦重點,加力推進。目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余額約7萬億元,約占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百分之十五,聚焦支持小微企業、綠色轉型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溫彬指出,下階段,“五篇大文章”和新質生產力仍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擠水分、防空轉”降低總量依賴的同時,優化結構、盤活存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重要方向,年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仍將加快落實,確保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推動經濟企穩向好、新舊動能轉變和風險有效化解。
央行日前召開的2024年下半年工作會議也明確,要加強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統籌規劃和政策落地。加快出臺金融“五篇大文章”配套政策文件。持續落實好支持科技、綠色和民營經濟等已出臺政策。會議還強調,繼續用好用足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
“央行將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的原則,在保持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的穩定性的同時,對部分到期專項再貸款工具可能追加新額度。同時,推動新設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落地生效,加快推動專項資金與項目對接?!睆V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如是表示。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