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資管研究院研究員 唐曜華
在資管新規倒逼行業回歸資產管理本源的背景下,自2020年以來,以“繼續壓降信托通道業務規模,逐步壓縮違規融資類業務規模,降低金融同業通道業務,加大對表內外風險資產的處置”(下稱“兩壓一降”)為內容的信托監管行動持續推進,監管部門多次對信托公司壓降通道業務和融資業務提出明確要求,尤其違規金融同業通道業務要求“應清盡清、能清盡清”。
信托公司順應監管要求加快轉型步伐,由過去傳統融資業務、通道業務為主,轉型為標品資產管理業務為主,并大力發展家族信托、服務信托等創新業務。
“去通道”取得明顯成效
由于信托通道業務通常通過成立單一資金信托來開展,近年來單一資金信托規模持續壓降,反映出“去通道”取得明顯成效。
據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20年以來單一資金信托占比出現明顯下降,從2017年末的45.73%下降至2021年末的21.49%,占比壓縮過半;單一資金信托的規模也出現明顯壓縮,由2017年末的12萬億壓縮至2021年末的4.42萬億,減少了63.2%。逐步扭轉過去以單一資金信托居多的結構,近年來集合資金信托占比和管理財產信托占比明顯上升,通道類業務被大幅壓縮。
如果以信托管理功能來區分的話,信托資產可以分為事務管理類信托、融資類信托和投資類信托,通道業務通常為事務管理類信托。而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近年來總體呈現下降趨勢,由2017年的59.62%下降至2021年的41.2%,事務管理類信托余額由2017年末的15.65萬億下降至2021年末的8.47萬億,減少了45.9%。
考慮到事務管理類信托中的服務信托占比逐漸上升,通道信托占比預計下降速度更快。信托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信托業發展評析》顯示,近年來無論是主動管理信托還是事務管理類信托,其內部結構也在持續發生分化,事務管理類信托中的通道信托加速下降,而服務信托則快速上升。
主動管理業務則呈現壓降融資類信托業務、引導發展投資類信托業務的新趨勢。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融資類信托占比在2019年達到26.99%的高點后,到2021年下降至17.43%。投資類信托占比則由2017年的23.51%,上升到2021年的41.38%,出現了大幅上升。在監管引導之下,信托公司過去依賴通道業務、融資業務的格局在發生變化,主動管理能力在逐步加強。
房地產信托大幅壓縮,證券類信托占比躍居第二
除了通道業務外,信托傳統業務“三板斧”的另外兩大業務是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受“兩壓一降”影響規模也已顯著下降。
近兩年房地產信托規模明顯萎縮,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資金信托投向房地產行業的比例從2019年的15.07%下降到2021年的11.74%,房地產信托余額從2019年的2.7萬億下降到2021年的1.76萬億,減少了34.8%。今年一季度末,房地產信托余額進一步壓降到1.57萬億,占比進一步壓縮到10.64%。
去年下半年以來,多家房地產企業爆雷,房地產信托違約壓力大增。據華寶證券研報披露,2021年房地產類信托涉及金額較多,違約風險項目涉及金額約917億元,占1500億全部違約金額的61.1%。截至7月22日,今年以來房地產信托違約金額達到578.46億元,占總違約規模約77.77%,占比進一步上升。
投向基礎產業領域的資金信托余額也明顯下降,從2019年的2.82萬億減少到2021年的1.69萬億,占比從15.72%下降到11.25%。基礎產業類信托是指資金投資于基礎產業領域的信托計劃。其中,投向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被稱為基建類信托,其參與實體基本為地方國企或融資平臺,所以又被稱為政信類信托。基礎產業信托規模壓降意味著地方融資平臺通過信托融資的規模呈現下降趨勢。
在市場和監管指引的共同作用下,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標品業務和投資類信托業務已成為信托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信托公司紛紛依靠金融科技賦能,加快數字化轉型,提高標品業務系統支持能力。投資證券市場的標品信托規模出現大增,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信托余額從2019年的1.96萬億大增至2021年的3.36萬億,短短兩年時間增加了71.43%,占比從2019年的10.92%增至22.36%。在所有投向中由排名墊底躍升至第二,僅次于工商企業信托,成為資金信托的重要投向之一。其中投向債券市場的比例出現明顯攀升,從2019年6.88%的投資比例,上升到2021年的15.68%。投資債券市場的余額從2019年末的1.23萬億,增加到2021年末的2.35萬億,兩年時間增加了91.06%。
從近幾年信托行業轉型發展來看,開展債券投資業務、發行純債產品是很多信托公司拓展標品信托的第一選擇。這跟信托公司客戶的風險偏好有關,信托公司此前通過非標業務積累了大量的高凈值個人客戶,而這部分客戶風險偏好相對較低,以固收類資產配置為主,在融資類業務壓降后,標品信托中的固收類信托成為替代的選擇,并且在此基礎上,一些信托公司不斷豐富產品線,推出固收、固收+、權益等系列產品。
信托公司圍繞資產管理強化主動管理能力的同時,還積極切入TOF/FOF業務領域。TOF/FOF信托可以進一步滿足高凈值客戶對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需求,近年來成為信托公司展業新戰場。據百瑞信托研究發展中心統計,2021年超過40家信托公司開展TOF/FOF業務,建信信托主動管理的資產配置FOF產品規模達247億,穩居行業首位。
TOF業務規模較大的信托公司還有華寶信托、外貿信托、中航信托等。
家族信托等財富管理業務異軍突起
作為監管鼓勵的信托本源業務,家族信托近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為信托公司重要的業務轉型方向。家族信托集財產保護、財富保值增值和財富傳承的功能于一體,是信托制度優勢的集中體現。在發展家族信托等財富管理業務的過程中,信托公司攜手保險公司、公益基金、商業銀行、券商、第三方財富公司、律師事務所和稅務師事務所等,打造財富管理生態圈。
中國信托登記有限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家族信托業務存續規模為3494.81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約30%。有16家公司家族信托存續規模逾百億,頭部機構優勢顯現。其中建信信托、平安信托、中信信托和外貿信托排名靠前,家族信托存續規模合計超過500億,合計占比超過70%。
家族信托可兼顧資產隔離和財富管理的需求,在功能上趨于多元化,除了財富管理、有序傳承及風險隔離等基礎功能外,家族信托的功能類型已擴充到品質養老規劃、子女定制教育規劃等。在受托財產類型上,股權、房產等非貨幣形態的財產逐步增多,多家信托公司嘗試縱向擴圍,挖掘保險金信托、資金型家族信托、股權家族信托等的更多可能性。
并且家族信托逐步往普惠方向發展,使得規模得以快速做大。2021年,多家信托公司相繼推出更具普惠性質的家庭信托產品,業務普及度和接受度得到大幅提升,家庭信托在兼具家族信托核心功能的同時,成功實現了家族信托的普惠化發展。比如建信信托推出的普惠家庭信托愛予信托,以40萬元設立起點,遠低于家族信托1000萬元的設立標準。平安信托今年3月推出的一款保險金信托產品“平安家庭信托”,起步門檻僅需100萬總保費或保額。
資管新規已經為信托公司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源業務是信托公司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融資業務的持續壓降,預計未來信托資產規模中傳統信托融資業務的比重將繼續下降。信托公司將回歸本源業務,以家族信托為主的財富管理業務、以標品投資為主的資產管理業務,將成為信托公司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
不過標品信托主要投資于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而該領域競爭非常激烈,信托公司無論是從人才還是經驗方面并不占優勢,業務轉型并不容易,但長遠來看,帶有本源性的服務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標品業務將成為信托公司發展新路徑。

責任編輯:郭建
投顧排行榜
收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