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靳毅
5、6月份,今年專項債發行剛剛經過一輪高峰。然而從7月份經濟數據來看,基建投資并未大幅升溫。發了這么多專項債,為什么基建投資增速并未出現明顯上行?
我們認為,其中涉及三個原因:(1)5、6月發行專項債,截止7月底仍有6439億元尚未下撥;(2)從資金下撥到全部形成實物工作量,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不會在短時間內快速、全部轉化為投資數據;(3)錢等項目、資金淤積的情況仍然廣泛存在,拖慢資金使用節奏;
通過跟蹤水泥發運率、庫容比,瀝青開工率、庫存率等數據,我們發現8月基建開工活動環比較7月繼續上升。不過對比去年同期,由于2021年8月基建增速較2021年7月上行,存在高基數效應,因此在同比上,觀察今年8月基建投資單月同比增速,可能與7月份基本持平。
風險提示 “新冠”疫情超預期、財政支出不及預期、極端天氣影響、歷史數據無法預測未來走勢,相關資料僅供參考。
1、基建為何不及預期?
5、6月份,今年專項債發行剛剛經過一輪高峰。然而從7月份經濟數據來看,基建投資并未大幅升溫,累計投資增速僅從6月份的9.25%上行至7月份的9.58%。如果對比單月投資增速,7月甚至較6月略有下行,不及市場預期。
發了這么多專項債,為什么基建投資增速并未出現明顯上行?我們認為,其中涉及三個原因:
(1)5、6月發行專項債,截止7月底仍有6439億元尚未下撥。根據2016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預算管理辦法》,“專項債務收入、安排的支出、還本付息、發行費用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所以通過月度政府性基金支出數據,我們可以一窺專項債下撥節奏。
從單月數據上來看,剔除“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安排的支出”項目,剩余政府性基金支出項目(包含專項債支出及各類建設基金支出),6月份下撥7837億元、7月份下撥4754億元。7月支出環比6月份反而有所下降,可能是7月基建投資增速并未上行的原因之一。
而從集合數據上來看,5-7月新增專項債共發行20560億元,同期專項債及各類建設基金支出15626億元。由于各類建設基金(鐵路建設基金、民航發展基金等)沒有細分的月度支出數據,但可估算月度收入數據。假設各類建設基金以收定支、月度收入等于月度支出的話,那么剔除該項目支出后,估算5-7月專項債支出為14121億元,意味著截止7月底仍有6439億元資金尚未下撥。
(2)從資金下撥到全部形成實物工作量,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雖然國常會提出專項債資金“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畢”,但此處的“基本使用完畢”,大概率指的是資金下撥到項目單位,而非全部形成實物工作量、即進入基建投資數據。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從基建資金下撥到全部形成投資,短則半年、長則多達一年。
例如,根據河南省辦公廳5月18日印發的《關于建立專項債券使用管理三項制度的通知》,要求“專項債券要于發行后10個月內基本支出完畢”;另有山西省財政廳要求,“對超12個月未支出完畢的項目收回資金調整使用”。
所以總的來看,今年5、6月份發行的專項債,對應著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初的基建投資量。不會在短時間內快速、全部轉化為投資數據。
(3)錢等項目、資金淤積的情況仍然廣泛存在。即使資金順利下撥到項目單位,仍需要考慮是否存在前期準備不足、無法落地開工的情況。而根據《第一財經》報道,為了滿足專項債“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畢”的要求、加快資金落地,今年以來已經有17個省市中途調整了專項債資金用途,甚至涉及今年剛發行專項債的項目,反映出資金淤積的狀況仍然廣泛存在,勢必會拖慢資金使用節奏。
2、高頻數據跟蹤
通過跟蹤水泥發運率、庫容比,瀝青開工率、庫存率等數據,我們發現8月基建開工活動環比較7月繼續上升。不過對比去年同期,由于2021年8月基建增速較2021年7月上行,存在高基數效應,因此在同比上,觀察今年8月基建投資單月同比增速,可能與7月份基本持平。
(本文作者介紹:國海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團隊負責人。)
責任編輯:王婉瑩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