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3月31日訊(編輯 楊斌)隨著主要上市銀行的2024年年報出爐,已有16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年度“成績單”得以展現。財聯社關注到,2024年,大多數理財子公司的產品管理規模和凈利潤都實現了正增長,部分理財公司的管理規模增長了超30%。凈利潤方面,部分理財子表現突出,最多增長了159%。
年報顯示,優秀理財公司在做好投研、風控外,主要聚焦客戶需求、加大產品創新。此外,理財公司積極拓展母行外的代銷渠道,部分理財公司在投行等業務上加強了與母行集團的戰略協同。
理財業內人士對財聯社稱,去年債券牛市行情讓大部分理財子取得了規模或利潤的增長,不過,部分理財子公司或受降費讓利、促銷影響,利潤有所下滑。
規模排位戰如何?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位于2萬億俱樂部,交銀理財、中郵理財、浦銀理財錄得增幅30%左右高增長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4年)》,截至2024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9.9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75%。從16家上市銀行已披露的年報來看,其理財子公司在2024年管理的產品普遍實現了增長。
圖:2024年末各理財子公司管理產品規模

2024年末,招銀理財以2.47萬億元的規模繼續穩坐理財子公司產品規模榜的首位,興銀理財與招銀理財是唯二的兩家產品余額規模突破2萬億的理財子公司,兩家理財“巨無霸”所管理的產品規模在2024年變化不大。
招銀理財在招行年報中表示,2024年以“穩規模、調結構、提能力”為總體經營策略。截至2024年末,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雖較上年末減少786.86億元,但較三季度末增加292.14億元。非現金管理類新產品規模1.43萬億元,占比57.89%,較上年末提升5.73個百分點,產品結構持續優化。
興業銀行在年報業績說明會透露,興銀理財的綜合理財能力累計二十八個季度居普益標準全國性理財機構綜合理財能力榜首。根據年報數據,興銀理財2024年末管理產品規模 21775.82 億元,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規模21516.07億元,權益類產品規模67.93億元,混合類產品規模177.92億元,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規模13.89億元。
后續發布年報的多家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顯示其理財子公司,產品管理規模在2024年明顯增長,“萬億梯隊”至少有13家。其中,交銀理財、浦銀理財、中郵理財的管理規模在2024年增長了約30%,工銀理財、農銀理財、光大理財的管理規模也增長了超20%。
開源證券分析師劉呈祥分析指出,這或與2024年限制“手工補息”等監管動作有關。國有行存款端在2024年嚴監管中受到沖擊較大,一般來講,存款從銀行表內流出后大部分還會保留在自家銀行體系內的理財子,較少分流至中小行理財,其余如城商行理財子、農商行理財子、合資理財公司的市占率同比提升幅度不明顯。
交銀理財相關人士稱,去年其加大了代銷力度,顯著推動了規模增長。
多家理財子公司從產品層面進行了豐富和拓展,也有利于規模提升。比如,不少公司聚焦客戶需求,大力豐富產品創設,“理財夜市”、“目標止盈”等成為理財產品爭相打造的熱點。
工銀理財在工商銀行年報中表示,2024年其創新理財定投、7×24快贖、“智享還”、“理財夜市”等特色功能,豐富大灣區、慈善、養老等主題產品布局,推出目標止盈、區間盈等特色機制。
農銀理財也持續完善理財產品圖譜,創新推出首款掛鉤鄉村振興債券指數主題產品,首次發行“目標盈”產品,持續做優“優享”品牌優先股策略產品和“鑫享”品牌非標資產策略產品。
招銀理財匹配投資者的多元配置需求,推出并持續豐富“理財夜市”、理財定投、“隨心投目標盈”等創新模式,切實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理財子的利潤多數喜人,2024年凈利潤最高增長159%
經營業績方面,理財子公司在2024年普遍實現凈利潤增長。其中,浦銀理財2024年凈利潤大增159%,渝農商理財增長了44%,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也都實現了20%以上的凈利潤增速。招銀理財、民生理財、青銀理財的去年凈利同比微跌。
圖:2024年各理財子公司實現凈利潤

浦發銀行年報未直接披露浦銀理財2024年業績大增的原因。年報僅表示,浦銀理財2024年不斷優化“日鑫悅益”產品體系建設,積極提升投資研究能力,保持業績穩健。2024年末產品規模較上年末增加3011.74億元,增長29.57%,位居同業前列。有理財業內人士表示,除了規模增長外,浦銀理財部分短期類固收產品受益于債券牛市行情,獲益頗豐,此外,在部分理財子降費讓利情形下,浦銀理財費率下降情況尚可,有利于保證利潤增長。
從目前這16家理財子的整體利潤來看,僅有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的凈利潤規模超過20億元。在較高的基數上,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依然在2024年實現了凈利正增長。
興銀理財在興業銀行年報中表示,2024年聚焦客戶價值創造,持之以恒地夯實各項基礎能力建設,尤其在投研和風控方面加大投入,加快推進投研一體化、平臺化建設,完善資產端、產品端和客戶端“三位一體”的全方位風險管控體系,打造與管理規模相匹配的專業能力。
理財公司積極拓展行外代銷,部分加強與母行戰略協同
財聯社進一步查閱銀行年報,除上述提到的特點外,理財公司經營還呈現兩大趨勢。
一是理財子公司積極拓展母行外代銷業務,助推規模增長。
根據民生銀行年報,民生理財2024年新增28家代銷機構。截至2024年末,行外代銷規模比上年末增長137.02%,公司理財客戶數比上年末增長28.48%。
平安理財一方面大力開拓渠道,2024年末已與超50家同業銀行達成合作,基本覆蓋國內大型國有及股份制銀行;另一方面深耕重點渠道,加強產品供給、聚焦持續營銷,2024年末,合作規模突破五百億的銀行達3 家、突破百億的銀行超10家。
交銀理財積極拓展行外代銷,2024年末行外代銷產品余額9316.34億元,占比57.58%,初步建立了以母行為主體,開放、多元的全渠道體系。
興銀理財則將農村機構理財服務作為助力鄉村振興、踐行普惠金融的主陣地,加強“興普惠”定制產品上線發行,累計開拓中小銀行代銷合作機構超500家。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中小銀行代銷渠道的理財余額1901.6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56.97億元。
法詢金融研究員古佳豪此前對財聯社表示,理財公司在布局行外代銷渠道時各有側重,但拓展行外代銷總體是大勢所趨。布局國股大行有線下營業網點眾多的優勢;布局城農商行能夠使代銷網絡覆蓋三四線城市和廣泛鄉村地區,打開“下沉市場”;以互聯網銀行為補充可布局線上銷售網絡。
年報顯示的理財子第二個經營方面的趨勢在于,部分理財公司加強了與母行集團的戰略協同。
比如,興業銀行正推進“大投行、大資管、大財富”融合發展。在業績說明會上,興業銀行高管層介紹,2024年,興銀理財聯動構建投行資產超過3800億,聯動集團債券承銷超2700億,同時為510萬集團個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帶動個人客戶和機構客戶分別新增了62萬戶和7.05萬戶,“大資管、大財富、大投行”三者的協同取得初步的成效。
交通銀行在年報內提到,2024年完善交通銀行集團內資產投資協同機制,協同效能有效提升,客戶粘性進一步增強。2024年交銀理財參與交通銀行推薦的927只債券一級投標,中標金額527.36 億元,同比增長189%;與集團協同實現非標資產投放727億元,同比增長 12.72%。
光大銀行持續通過專精特新企業貸聯合認股權業務模式,積極服務企業融資需求,陪伴優質企業共同成長。光大理財作為首家開展認股權業務的銀行理財公司,已累計與230余家機構簽署認股權業務。
普益標準在相關研究中指出,母行對旗下理財公司的戰略定位各不相同,部分銀行將理財公司與行內的對公、零售條線高度協同起來,發揮了更強的協同效應。理財公司牌照優勢明顯,在資產端可以配合對公條線向客戶提供表外融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理財產品銷售。

責任編輯:王馨茹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