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上海臨港綠創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氫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上港集團能源四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各方將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合作建設上海市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為高效配置氫基綠色能源提供平臺和載體。
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綠氫、綠色甲醇、綠氨等氫基綠色能源產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眾多企業爭相布局。在業內看來,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的建立,將有利于提升氫基能源產品標準化程度,形成市場化定價,加快推動氫基綠色能源產業發展。
上海具有天然優勢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上海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將構建集綠氫、綠色甲醇、綠氨等綠色氫基產品及綠氫證書交易、數據服務和金融服務于一體的氫能全產業鏈交易服務平臺。該平臺先期將立足國內開展綠氫證書交易及綠色甲醇、綠氨、綠氫交易服務,待交易模式成熟后,通過走向世界建成國際化綠色氫基產品交易中心。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劉杰指出,以綠色甲醇、綠氫等氫基綠色能源為代表的新型清潔能源,被認為是當前航運業綠色轉型的重要選擇。上海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將致力于建成國際化綠色氫基產品認證中心、定價中心、交易中心、貿易中心,助力應對氣候變化和“雙碳”目標的實現。
“上海的主要優勢在于其在港口和金融領域具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條件,完全可以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綠色甲醇等氫基綠色能源的交付和交易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綠色能源領域投資人士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該交易平臺的建立,有利于提升綠色甲醇產品標準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從而帶動綠色甲醇整體產業鏈發展。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集杰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上海搭建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或將瞄準海運替代燃料市場。上海擁有我國最大的港口上海港,建立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具有天然優勢。該平臺的建立對于我國海運替代燃料領域的發展具有引領作用。當前,綠氫、綠色甲醇、綠氨均未建立起實質性市場,該交易平臺具備將產業上下游串聯起來的潛能。”
相關標準體系待健全
當前,全球范圍內氫基綠色能源生產尚處于早期布局階段。以綠色甲醇為例,目前全球產能僅為80多萬噸,預計到2028年總產能將達2000萬噸,主要集中在歐洲、北美和東亞等地區。我國綠色甲醇規劃產能穩步增長,截至2023年底,我國公布的擬建、在建項目超40個,設計產能近1000萬噸/年,主要集中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地。
“目前,我國碳定價體系尚不完善,同時綠色燃料的市場邏輯不夠獨立,這需要加快形成綠色燃料相關標準和定價體系。”上述不愿具名的綠色能源領域投資人士指出,這是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順利運行的前提條件。
據介紹,目前我國綠色甲醇相關認證標準以歐盟標準為主,尚未形成統一的綠色甲醇產品標準,相關話語權相對較弱,致使企業無法在終端銷售中獲取低碳的溢價收益。同時,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查、認定標準體系尚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綠色產品與國際市場接軌。
“綠氫、綠色甲醇等氫基綠色燃料目前均面臨‘如何認定綠色屬性’的問題,產品碳足跡的統計口徑覆蓋哪些生產環節、碳足跡低到什么程度才算‘綠’均沒有統一標準。”上述不愿具名的綠色能源領域投資人士表示,國際可持續發展與碳認證(ISCC)需要對生產工藝各環節及主體進行認證,全周期認證需要大量時間,且過程復雜。
建立實質性交易市場尚有困難
2021年,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率先訂購全球首艘綠色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此后,多家航運公司紛紛效仿,相繼訂購甲醇集裝箱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甲醇雙燃料船舶訂單量已超200艘,成為替代燃料船舶訂單中的亮點。
在業內看來,未來氫基綠色能源市場前景廣闊,其中航運業將首先貢獻最大的需求增量。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航運業消耗柴油約3.2億噸,若50%的燃料由綠色甲醇替代,則綠色甲醇需求量將達近3.8億噸。
不過,與傳統化石燃料相比,氫基綠色能源成本較高,目前市場缺乏愿意為其綠色溢價買單的用戶。因此,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交易平臺在短期內建立實質性交易市場存在一定困難。
“當前,氫基綠色燃料市場主要在歐盟。盡管如此,選擇綠色能源的企業短期內仍少于選擇繳納碳稅的企業,實際選擇使用綠色能源的企業很少,幾乎都是定制化產品,很多交易都是直接通過簽署協議的方式開展。個人認為,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在短期內可能難以發揮重要作用。”王集杰坦言。
王集杰進一步表示:“氫基綠色能源的最本質特征是綠色,就燃料本身來看,氫氣、甲醇、氨目前均已有成熟產品,但主要由化石資源生產,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相較之下,綠色能源可實現低碳甚至零碳排放,但當前生產成本遠高于化石燃料。在此背景下,由誰為氫基綠色能源的高成本買單,成為行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0

責任編輯:張俊 SF065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