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人民幣匯率的支撐要素正在逐步積聚。一季度以來,AI、消費、高端制造等關鍵行業頻現亮點,推動市場信心回暖。宏觀層面上,經濟復蘇基礎持續夯實,呈現“生產端韌性+需求端修復”特征。
當前人民幣市場定價邏輯已從單一貿易順差驅動轉向以利差作為關鍵指標的多維博弈格局。展望未來,人民幣匯率有機會步入“雙向波動彈性擴大、市場預期理性回歸”的新階段。
近期人民幣匯率表現亮眼,5月13日,在岸人民幣匯率和離岸人民幣匯率盤中雙雙重回7.20元以內,創近半年以來新高。業內人士分析,5月12日,中美經貿高層會談達成的聯合聲明發布,受市場情緒提振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強。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今年年初以來,貨幣政策相機抉擇,政策重心階段性轉為穩匯率、穩息差和防范利率風險,貨幣總閘門總體較緊,3月底以來邊際轉松。4月份以來,關稅影響下人民幣貶值壓力一度加大,穩匯率仍為重要考量。
政策對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同樣起到較為明顯的作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從金融市場看,一季度表現良好。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都較去年年末小幅升值1%左右,跨境資本流動相對均衡。4月份以來,盡管面臨比較大的外部沖擊,國內金融體系仍然保持穩健,金融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略有貶值后目前回升到7.20元左右。潘功勝明確表示,人民銀行堅定維護中國的匯市、債市、股市等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發布會相關內容體現出央行穩匯率決心不變。”溫彬說,伴隨政策逐步落地和效果持續釋放,預計將有效拉動內需和穩定信用水平,助力經濟持續回升。
中國農業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交易員顧思蔣認為,從國內視角看,人民幣匯率的支撐要素正在逐步積聚。一季度以來,AI(人工智能)、消費、高端制造等關鍵行業頻現亮點,推動市場信心回暖。宏觀層面上,經濟復蘇基礎持續夯實,呈現“生產端韌性+需求端修復”特征。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高于去年全年的5%和去年同期的5.3%。在美國經濟降速風險抬升的背景下,中美基本面的差異有望收斂,為人民幣匯率潛在升值空間夯實基礎。
與此同時,伴隨今年以來資本市場表現回暖,外資投資中國的熱情回升。在顧思蔣看來,外匯存款積累至新高,匯市供求結構存在反轉機會。2025年以來,上證指數最大漲幅達到9%,恒生指數最大漲幅超30%。多個調研顯示,更多全球投資者正在考慮增加對中國資產的配置,相應資金流入將有助于改變匯市供求格局。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人民幣匯率的階段性企穩,為我國政策加力營造了時間窗口。后續若美聯儲降息加快落地、幅度增大,也將為我國政策的進一步加碼和適時落地拓展空間。”溫彬分析,政策層面對于匯率的立場亦是引導預期,防范匯率超調,無意推動匯率向任何一個方向單邊大幅調整。
“當前人民幣市場定價邏輯已從單一貿易順差驅動轉向以利差作為關鍵指標的多維博弈格局。”顧思蔣認為,展望未來,人民幣匯率有機會步入“雙向波動彈性擴大、市場預期理性回歸”的新階段。

責任編輯:郭建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