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工網
人民政協報訊(記者韓冬)“近年來,四川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總量持續增長,醫療技術能力持續提高,醫療質量水平持續提升,但還存在醫保基金引導力不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較弱、信息化建設不足等突出問題。”
在四川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的分組討論上,九三界別的省政協委員們圍繞如何讓百姓在“家門口”享有更加公平、更加優質、更加便捷的健康醫療服務積極建言。
“打好基金政策‘補丁’,創新解決醫共體改革中的現實難題。”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會秘書長丁武直言,要以醫保年度基金支出預算為基礎,綜合考慮醫共體功能定位、服務數量和質量等因素,合理確定緊密型醫共體的年度總額預算指標,形成醫保資金各地區內部激勵機制和內部統一調劑機制,推進常見病、多發病“同城同病同價”。她還建議,將依托實體定點醫療機構開展的“互聯網+醫院”下沉到基層的項目,納入定點報銷范疇,并把適宜基層的中醫藥診療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引導群眾優先選用基層醫療服務。
針對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較弱的問題,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會專職副主委陳雩楨呼吁,要打好家庭醫生制度“補丁”,當好分級診療的“守門員”。他建議,加快建立縣、鄉、村三級醫務人員構成的家庭醫生團隊,執行簽約服務、慢病管理、醫防融合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根據轄區人口規模設置家庭醫生工作站和家庭醫生崗位,制定家庭醫生標準化服務體系和評價體系,強化基本醫療服務功能、公共衛生網底功能、以人為中心的健康管理服務功能和重點人群的康復護理服務功能。針對基層醫務人員不足的問題,他認為,家庭醫生工作站醫務人員可以采取“縣聘鄉村用”方式,構建“家醫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信息共享”分級診療的新模式,同時,科學制定家庭醫生薪酬制度,加大培訓力度,拓寬晉升通道,進一步提高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
如何讓醫保基金更好得到有效利用?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會監督委員會副主任延華認為,要打好信息管理平臺“補丁”,推動醫共體改革“聯體又連心”。她表示,要制定全省統一的醫療和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規劃,落實信息化建設投入資金,建立信息采集、存儲、傳輸、交換和使用標準,實現全省縣域醫共體信息互聯互通。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防范措施,讓基層參保患者能以醫保碼作為身份識別憑證和結算標識,在移動終端放心享受處方流轉、檢驗檢測、家醫服務等分級診療服務,并實現聯網即時結算。

責任編輯:常福強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