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起征點調至1萬是否可行?機構人士詳解稅改路徑

個稅起征點調至1萬是否可行?機構人士詳解稅改路徑
2018年03月16日 11:06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 王茜

  今年兩會期間,許家印、劉強東、董明珠等代表都建議將個稅起征點調整至10000元。這較現行起征點3500元有大幅提高,也高于今年全國工商聯提案的7000元建議起征點,但坊間呼聲較高。個稅改革惠及千家萬戶,起征點調至10000元是否可行?新浪財經獨家對話畢馬威中國稅務服務主管合伙人盧奕,詳解本次稅改路徑和影響。

  他指出,相較于起征點的變化,本次提出的個稅改革方案中影響更深遠的,是對征收方式的改變,即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的轉變。這種征管模式的改變將考慮個人的整體收入,從而更加有利于個稅發揮其收入調節的作用。

  新浪財經:“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已經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您如何看待兩會期間有代表提出將個稅起征點調高至1萬元?這個標準是否合理?

  盧奕:起征點的設定,建議在考慮居民實際生活支出成本以及國家財力允許的范圍內盡量提高。畢竟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是關乎每個中低收入者切身利益的,對社會總體福利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對于具體的起征點的制定,除了應該考慮維持居民最低生活水準之外,還要考慮各地財力及收入水平以及個人承受能力的差異,所以并非一個簡單的數字決定。

  對于個稅起征點合理性的探討,還應該追根溯源考慮個人所得稅的兩大基本職能,即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和調節收入分配。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個稅收入占我國總體稅收收入的占比并不高,由于起征點的適度提高而對財政收入產生的影響可能并不會太大,因而其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是更值得關注的。

  現行個人所得稅所采用的分類加扣繳的征管方式,其最顯著的特點是便于征收管理。但也正因為此,使大部分個稅針對工資薪金收入,而不能充分起到對收入進行調節和保證社會公平的初衷。

  因而,本次提出的個稅改革方案中影響更深遠的,是對征收方式的改變,即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的轉變。本次稅改,將對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勞動性所得,采取綜合申報的模式。為此,個人所得稅的征管模式也將由現行的代扣代繳模式逐漸轉變為納稅人自主申報的模式。這種征管模式的改變將考慮個人的整體收入,從而更加有利于個稅發揮其收入調節的作用。

  當然,向自主申報模式的轉變還需要有效的信息系統建設來保駕護航。為此,中央去年已經批準了《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預計系統的建設將會與個稅的改革同步推進。

  另一方面,本次稅改雖然未采納此前呼聲很高的以家庭為單位的征收方案,但也適當考慮了家庭的因素,新增了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這也是社會所廣泛關注并熱切期待的。

  新浪財經:在您看來,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后,將會給中國市場帶來哪些變化?例如消費和金融領域。

  盧奕:理論上來說,起征點的變化將直接增加所有納稅人的可支配收入,特別對于中等收入人群而言, 由于起征點提高而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將會更高,因而似乎應該直接帶動這部分個人消費和金融領域的支出。

  但考慮到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障尚不十分完善,居民個人增加的這部分可支配收入也有可能被用于儲蓄、償還住房貸款等用途,因而其對個人消費及金融領域的刺激作用還有待觀察。

  新浪財經: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全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具體將落實到增值稅、行業稅率、小微企業所得稅等領域。您如何看待這些政策方向的影響?

  盧奕:降低制造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增值稅稅率是大家非常期待的。首先,稅率的降低對相關行業企業來說會起到直接或間接(例如緩解留抵進項負擔)的減負;其次,制造業和交通運輸業實際上也為很多其他產業提供進項稅額的抵扣,由于其稅率的降低,將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很多行業的整體稅負的降低將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制造業目前的適用稅率為17%,而交通運輸業是11%,另一檔稅率是6%。要重點降低這兩個行業的稅率,再加上總理提到的三檔并兩檔的稅率調整方向,這就意味著簡并后的兩檔稅率極有可能是全新的稅率,需拭目以待。

  但增值稅目前存在的其他問題,如增值稅全鏈條的打通(借款利息目前尚不能抵扣進項)、大額的期末留抵退稅問題(如前期投入比較大的房地產業),本次都還沒有被提及,仍有待觀察。

  在美國稅改和全球競相降稅的大背景下,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增值稅稅率的降低和簡并,雖然不能單純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對其作出的回應,但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降稅趨勢,無疑加快了中國的減稅降費步伐。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本次在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措施主要還是針對小微企業的優惠范圍的擴大。對于小微企業的進一步優惠,反映的是國家一直以來對創新創業的鼓勵和支持,因其帶動的是全民的就業、技術的革新和創新。

  現階段企業所得稅稅率的整體降低似乎不太切合實際,但企業所得稅相關優惠政策的調整和完善也是業界所廣泛期待的,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范圍的適度放松、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進一步優惠、對外投資境外所得采用更簡單易行的免稅法等。

  其他一些增強我國稅制競爭力的企業所得稅政策,如增加集團(母子公司)的合并納稅制度、擴大企業特殊性重組的優惠適用范圍等,也是業界所一直呼吁的。在這些方面,我們的政策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責任編輯:陳楚潺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