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的強制退市規則來了!滬深交易所日前發布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辦法征求意見稿,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哪些公司很可能成為退市新規下的首批強制退市企業?
“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或進入司法程序的企業,是最可能觸發強制退市條件的。”投行人士指出,被市場質疑、屢教不改的公司也可能入列。
強制退市“高危區”
“新規實現了對重大違法行為全方位覆蓋,不留死角,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投行人士說,司法判決與證監會行政處罰是判定上市公司是否重大違法的依據。
因此,強制退市的“高危區”,集中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及因違法違規進入司法程序的上市公司。上證報資訊統計,截至3月12日,滬深兩市共計約有35家公司處于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狀態,其中滬市公司約10家。
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的事由一般是“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或“涉嫌信息披露違規”,是否構成重大違法,還需要有關部門判定。
注意!實施辦法中還有個兜底條款權力極大!《征求意見稿》第四條第(六)項,授權交易所可根據違法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影響等因素,認定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重大違法退市情形。投行人士指出,部分公司的違法違規事項被輿論聚焦,影響比較惡劣,此類公司被強制退市的危險系數會更高。
例如,刷新A股連續跌停紀錄的ST保千里,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規違法,2017年12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目前尚沒有結果。2017年8月,公司及原實際控制人莊敏等當事人已收到過行政處罰決定書。經查,該公司在重組上市時提供虛假協議虛增評估值,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另外,原實際控制人莊敏涉嫌以對外投資收購資產、預付款、違規擔保等為由侵占上市公司利益。
再看*ST新億,公司早在2015年12月就停牌了,隨后開啟了漫長的重整之路。停牌期間,公司的重整方案未被中小股東接受,導致部分維權股民向新疆高院申請對*ST新億破產重整一案進行再審。截至目前,新疆高院重審尚未作出結論。與此同時,2015年12月28日,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迄今未有結果。
祥源文化的前身萬家文化曾因趙薇入主備受關注。2017年10月13日,公司及原實際控制人孔德永再次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2017年11月,因股權轉讓違規事項,公司及龍薇文化、趙薇等當事人收到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目前,該公司實控人已發生變更。
多次重組無果的凱瑞德身負兩張調查通知書,公司分別于2016年10月31日、2017年12月19日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原因是信息披露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公司原實際控制人吳聯模此前也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目前均未披露調查結果。
交易所方面稱,新規發布后,如果證監會對這類違規行為作出行政處罰,交易所將根據查明的事實,依法啟動強制退市程序。
“壞孩子”不能再任性
退市新規強化了滬深證券交易所實施強制退市的決策主體責任。以前調皮搗蛋的“壞孩子”,再不能任性撒歡不服管教了。
說到這兒,大家可能會想到一個典型案例:資本玩家鮮言控制*ST慧球期間,曾提起震驚市場的的“1001項議案”,后面還使出了各種野蠻、荒唐的招數對抗證監會調查。
退市新規發布后,滬深交易所可能對一些屢教不改、不能遵守“游戲規則”的公司行使兜底條款,強制退市。
另外備受詬病的是,一些殼公司通過年終突擊增利來“保殼”的做法仍屢見不鮮。比如,*ST東數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虧損,2017年前三季度虧損1.6億元。但通過四季度轉讓子公司股權、部分債務豁免和政府補貼等手法,公司預計2017年度盈利3700多萬元,由此化解了暫停上市的危機。
針對這種情況,交易所方面已經強化了問詢的力度。對于通過突擊交易實現盈利的殼公司、“僵尸企業”,監管部門今后將繼續優化財務類退市指標,加大退市執行力度。
投行人士分析,觸發退市的情形,除了重大違法,還包括財務性指標、流動性指標、市值性指標等多類,“這次退市規則改革先將重大違法行為納入強制退市范圍,后續再優化財務類等退市指標后,將形成更加嚴格的退市機制。”
“違法違規成本提升后,問題公司不能再肆意妄為,否則有被強制退市的風險。”該人士指出,在重組審核收緊、監管層抑制炒殼、信息披露監管強化的背景下,ST公司、問題公司的資本運作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未來A股市場優勝劣汰的效應會更加顯著。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