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順韭菜經濟學:業績連續四季度下滑 股東堅定減持

同花順韭菜經濟學:業績連續四季度下滑 股東堅定減持
2018年03月13日 07:17 新浪證券綜合

  來源:面包財經

  混跡股市,被割韭菜不是最慘的。

  更慘的是:用他家的炒股軟件,買他家的股票,還被當韭菜給割了。

  今天講講同花順(300033.SZ),就算你沒買過他的股票,可能也用過他的軟件,不知割肉的名單里有沒有你?先來看下同花順的復權股價走勢:

  上一輪大牛市,同花順的復權股價曾一度飆漲超過20倍,活脫脫一只超級牛股。隨后一路下跌,當前的復權股價相較2015年大牛市的最高點已經下跌了約6成,市值蒸發超過350億。

  一輪過山車,恍如隔世。

  同花順到底是做什么的?先來說說這個行業。

  根據公司在財報里的說法,同花順對自身的定位是金融信息服務商。在大A股類似的公司還有東方財富(300059.SZ)、*ST智慧(601519.SH)。雖然這三家公司早年走的業務道路頗為相似,但是最后仍分道揚鑣。

  大智慧最終淪落到帶帽的地步,還曾因為花費十多億請李大霄等人直播,成為被調侃的對象。東方財富收購券商后走上了多樣化發展的道路,現在是兼有券商、基金銷售、金融信息服務等業務。同花順則仍主攻金融信息服務商這一定位。

  另外還有一家鼎鼎大名的金融信息服務商——萬得,專業投資機構大都會用他家的數據,壕一點的機構,研究員和基金經理基本是人手一份。實在捉襟見肘、預算不足的機構,大約會用山寨貨將就一下。

  年前,因為一次公開掛牌轉讓,萬得的部分財務數據終于被曝光,以至于連基金經理都感嘆:數據做到極致真賺錢,可惜你家不上市。

  回歸主題。

  根據中證登的數據,截止2018年3月2日,中國共有自然人投資者1.36億人,也就是說,在中國,差不多每10個人中就有1個人在炒股。面臨如此眾多的散戶流量,金融信息服務商是怎么賺錢的呢?我們就從同花順發布的2017年年報入手,展開解讀。

  2018年2月27日,同花順發布了一份不盡如人意的年報成績單:2017年,公司總營收為14.1億元,同比減少18.69%;歸母凈利潤為7.26億元,同比減少40.11%。

  事實上,比業績下滑更引人關注的,應該是重要股東先后提出的兩次減持計劃。

  鐵了心的減持計劃:減持期滿? 續期繼續減!

  2017年7月15日,同花順公告稱,董事葉瓊玖、上海凱士奧投資咨詢、董事于浩淼和董事王進擬在未來6個月內合計減持不超過4294.24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7.99%。

  上海凱士奧投資咨詢的主要股東是葉瓊玖、于浩淼、王進、董事長易崢的姐姐易曉梅及其他員工。歸根到底,這次減持的意愿主要還是來自葉瓊玖、于浩淼和王進這三位高管。

  截至減持期滿,僅于浩淼減持了約64.6萬股股份,減持金額合約3000多萬,其余股東均未減持。

  不過,這三位股東看起來倒像是鐵了心的要減持。在上次減持期滿后,公司于2018年2月7日發出公告稱,上述四位股東擬繼續減持,合計最高減持4278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約為7.96%。

  事實上,2009年上市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同花順重要股東們的減持動作一直不多,就算是股價飆漲的2015年牛市期間,也僅一名董事減持了約49.4萬股。

  同花順的凈利潤經歷2015年和2016年的飆漲后,在2017年出現了大幅下滑,凈利潤同比下降40.11%,仔細一看,同花順的凈利潤已經連續四個季度均為負增長。

  而此輪減持正值同花順業績下滑期,不知這是否多少能說明內部人士對公司的看法?

  同花順的2C之路:手握千萬韭菜 得散戶者得天下?

  正如互聯網界曾經流傳頗廣的一句口號“得屌絲者得天下”,在金融信息服務中也有“得韭菜者得天下”的說法,換句話說,爭搶2C的戰場。

  當然,萬得是個例外,主攻的是機構客戶。而同花順目前主要收入仍來自個人投資者,截至2017年12月底,同花順金融服務網擁有注冊用戶約3.8億人,同花順網上行情免費客戶端周活躍用戶數為1405萬人。

  先來看下同花順2017年營業收入的構成:

  根據2017年年報,同花順營收中占比最高的是增值電信服務,達到61.02%,軟件銷售及維護占比為10.4%。

  光看這些拗口的詞匯,還真不知道這些業務都是干什么的。我們再來細挖一下。

  在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同花順稱:增值電信業務是公司基于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平臺,面向各類C端用戶提供不同增值服務的產品;面向券商等機構提供的軟件銷售及系統維護業務是B2B業務。

  由此來看,增值電信服務就是主要是面對散戶的,而軟件銷售及維護主要是針對機構客戶,比如券商、基金等。再加上基金銷售、廣告推廣等業務主要根基也是個人用戶。通過收入結構分析,可以說同花順主要還是從散戶身上賺的錢。

  “增值電信業務”或者說“面向各類C端用戶提供不同增值服務的產品”,聽起來還是有點拗口。不過利潤率卻相當可觀,這從同花順常年高達80%以上的毛利率和近年來50%以上的凈利率中可見一斑。

  那么,這到底是什么業務呢?

  營收占比超六成 面向散戶的增值電信服務是什么?

  投資界有句名言:不能簡單幾句話就說明公司核心業務的上市公司,別碰。

  這幾年大A股最慘痛的教訓應該就是樂視網了,多少散戶和基金經理,就是著了賈老板自創的“生態化反”這么個不知所云的概念的道。

  那么,長期在同花順營收中占比過半,2017年占比提升至61%的增值電信服務能不能一句話講清楚呢?

  我們可以先去同花順的官網逛一逛。點擊官網上的同花順商城,我們可以看到如下截圖:

  官網上銷售的產品有金融大師、財富先鋒、短線寶、實時港股等。再點開人氣明星產品“短線寶”,可以看到如下介紹:

  是不是聞到了江湖人稱“技術派炒股”的味道?總的來看,這些產品就是大部分散戶都愛追捧的“炒股軟件”。如此看來,券商傭金收入的軍功章上也應該刻上同花順的名字了。

  金融圈還有句話:鐵打的機構,流水的散戶,機構的生意大家也都是不忍心放棄的。這幾年,東方財富大力發展choice,同花順加碼iFind也都是希望獲得更穩定和更高端的機構客戶收入。

  針對機構市場,目前其實是一超多強的格局,萬得具有相當明顯的優勢。2017年底,一起股權轉讓事項,令市場得以窺見萬得的部分財務情況:2016年,萬得的營收為13.3億,凈利潤為8.26億。按照萬得主營機構客戶的定位來看,這些利潤應該基本都來自2B業務。相較之下,同花順不到2億的2B業務營收和萬得還是有距離的。

  差距其實不僅僅在營收上。目前針對B端的金融數據服務,大約可以分為三個流派,一是彭博等國際巨頭,二是萬得,三是萬得的模仿者。

  當然,同花順和萬得因為經營模式不同不好直接對比,但歷史上這兩家公司卻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訴訟恩怨。

  與萬得的恩恩怨怨:長達5年訴訟 賠付300多萬 

  同花順在2017年年報中,披露了四項訴訟情況,均與萬得有關,看來兩家公司恩怨頗深。其中有兩項訴訟顯示為“中止訴訟”,另兩項訴訟均已執行,分別為2017年11月同花順被判賠償萬得335萬元和2016年4月萬得賠償同花順120萬。

  2012年,萬得起訴同花順認為:“同花順iFind金融數據終端”產品侵犯其知識產權,開展不正當競爭并侵犯了萬得的商業秘密,要求賠償金額合計為1億元。經過二審,最終于2017年11月10日以維持一審原判收尾:同花順被判賠償萬得經濟損失300萬元,賠償合理費用35萬元。

  而在2014年,同花順起訴萬得認為:萬得開展不正當競爭并侵犯公司的商標權,要求賠償公司損失和相關費用共計4800萬元。最終,在2016年4月,同花順獲得萬得120萬元賠償金。

  簡單來看,萬得對同花順的主要起訴點是金融數據終端的知識產權問題,同花順則是認為萬得利用“同花順”這一注冊商標進行不正當競爭。

  說實話,這兩起官司雖然互有勝負,但含金量大不一樣?!巴槨边@個詞,不光澳門賭場里用,三五好友聚會打牌,不也常用嗎?

  五年多時間,雙方在法庭上往來N個回合,但最終獲得的賠償金額都不大,著實也是心累。

  金融數據終端做到極致的是美國的彭博終端,而很長一段時間內,以中國版彭博為目標的萬得也確實橫掃國內金融圈,形成自身在國內高端市場的定位。

  不過近年來隨著東方財富choice和同花順iFind的價格戰開打,整個市場的價格有所松動,且競爭開始激烈。

  但是,由于機構客戶對價格敏感度沒有散戶高,只要產品質量好,在這方面的需求仍會比較穩定。

  在機構客戶市場,同花順能否虎口奪食,尤未可知。而散戶市場算是一個看天吃飯的領域,“炒股軟件”能夠持續賣出多少還得看“牛市情緒”,“韭菜經濟學”又能持續多久?

  而眼下,最要命的問題是,董高監們堅決的減持意志。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