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4年,中藥行業老字號同仁堂交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績單。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85.97億元,同比增長4.12%;但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8.54%至15.26億元,扣非凈利潤降幅更達10.55%。這是同仁堂自2020年以來首次出現凈利潤負增長,打破了此前連續四年增長的紀錄,2020-2023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4.67%、19%、16.29%、16.92%。
原材料價格飆升 核心產品毛利率失守
分板塊來看,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兩大核心業務收入均實現增長。其中,醫藥工業營收119.12億元,同比增長7.52%;醫藥商業營收112.3億元,同比增長9.60%。然而,成本端的劇烈攀升吞噬了利潤空間。兩大板塊營業成本分別增長14.04%和15.52%,遠超收入增速,導致整體毛利率從2023年的47.29%下滑至43.96%,創十年新低。
具體而言,同仁堂的核心產品安宮牛黃丸面臨嚴峻的原材料成本壓力。作為該藥品的關鍵成分,天然牛黃價格從2023年初的57萬元/公斤飆升至2024年底的170萬元/公斤,漲幅高達198.25%,幾乎與黃金價格持平。受此影響,占公司總營收27.67%的心腦血管類產品的營業成本同比激增40.24%,毛利率從57.62%驟降至49.31%,近五年首次跌破50%。
為應對成本壓力,同仁堂于2024年6月將港版1粒裝安宮牛黃丸售價從1060港元(約合人民幣985元)上調至1280港元(約合1189元),提價幅度達20.75%。然而,從終端銷量看,報告期內,公司心腦血管類產品銷量1646.47萬盒,同比下滑2.27%;補益類產品銷量2049.19萬盒,同比下降2.67%。
終端銷量的下滑反映出市場對高價產品的接受度有限,提價策略成效平平。更嚴峻的是,2024年下半年,鐵盒裝安宮牛黃丸的回收價格跌至450-500元/顆,較提價前進一步縮水,價格傳導困境愈發凸顯。
成本驟增、銷量下滑導致同仁堂存貨水平顯著提升。2022年-2024年兩年間,同仁堂存貨金額由66.94億元攀升至107.3億元,增幅超60%,遠超同期約20%的營收增速。其中,原材料和庫存商品占比近90%。同時,公司存貨周轉天數也從2022年的294天延長至2024年的346天,創下歷史新高,顯著高于同行業可比企業水平,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弱化。
從現金流情況看,2024年,同仁堂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同比銳減59.29%至7.61億元,創十年來最低水平。與此同時,應收票據及應收款項增至15.73億元,同比增幅21.56%,而合同負債(預收賬款)大幅降低至3.14億元,反映出下游經銷商采購意愿下降和回款周期拉長的雙重壓力。由于中藥材保質期僅2-3年,若銷售增速無法匹配存貨增長,未來存貨減值風險或顯著上升。
品牌管理漏洞難掩 產品質量問題頻發
作為傳承三百余年的中醫藥老字號,“同仁堂”的品牌價值不言而喻。根據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的“2024年中國最具價值醫藥品牌榜單報告”顯示,中醫藥品牌中,廣藥集團、云南白藥、華潤三九、同仁堂、片仔癀名列前五位。
然而,公司對于品牌的掌控力明顯不足,貼牌亂象屢禁不止。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資料顯示,今年來已有多名消費者反應買到同仁堂貼牌產品。值得關注的是,相關產品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京東藥房、阿里大藥房等正規電商渠道實現銷售的。

從導致商標貼牌亂象愈演愈烈的原因來看,公司品牌管理混亂首當其沖。同仁堂蜂業、醫養、制藥等板塊,皆共用“同仁堂”商標,而部分不知名中小廠商與某個分支建立合作關系后,就開始大規模生產貼牌商品。
在各大電商平臺中以“同仁堂”為關鍵字搜索,可以檢索出諸多與“同仁堂”官方相似的店鋪,其業務包括原料供應、代客制丸等。相關店鋪多與同仁堂分支機構有合作關系,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但并未取得同仁堂商標使用授權。而同仁堂對這種現象卻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其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或商業賄賂?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同仁堂集團旗下已有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三家上市公司,同時同仁堂醫養又于今年一月份二次遞表港交所,或將成為集團第四家上市公司平臺,這也導致品牌價值不斷被稀釋,難以與特定上市公司形成認知綁定。
此外,除貼牌產品之外,同仁堂自身的產品也頻頻出現質量問題。例如2024年德國的網友食用在北京同仁堂購買的仁丹后,身體出現了異常,在經過檢測后,對比國內藥片標準發現同仁堂仁丹汞“超標”5萬倍。今年3月15日,多款網紅足浴包被爆出細菌“爆表”,其中就涉及到北京同仁堂產品。
面對原材料價格飆升與市場需求的錯位、品牌價值稀釋與質量管控的失守,這家百年藥企的困境已不僅關乎財務報表的盈虧,更觸及中醫藥文化的信譽根基。在中醫藥國際化進程加速的今天,唯有將“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轉化為現代治理準則,才能真正實現傳統瑰寶的現代傳承。畢竟,老字號的招牌經得起歲月打磨,卻難抵短視逐利的消蝕。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