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心脈醫療”)近日發布的2024年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雖在收入端保持微增,但盈利質量明顯承壓,疊加高值耗材集采政策沖擊,其未來發展面臨多重挑戰。
主營業務盈利疲軟,非經常性損益難掩隱憂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心脈醫療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6%至12.06億元,營業利潤與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4.7%和13.4%,但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僅微增1.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15.3%。更值得關注的是,基本每股收益從上年同期的6.81元驟降至4.04元,降幅達40.7%,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也從26.43%跌至13.12%,盈利能力顯著弱化。
這一表現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產品結構優化等方面存在壓力。盡管海外業務收入增長超50%(占比提升至13%),但其貢獻仍不足以對沖國內市場波動。
集采政策沖擊:價格“腰斬”或成常態
河北省醫保局近期宣布將胸主動脈支架和腹主動脈支架納入省級集采,這是繼2024年國家醫保局對心脈醫療Castor支架價格提出質疑后的又一重大政策信號。此前,心脈醫療已因產品終端價差過高被要求降價約40%,Castor支架終端價從12萬元降至7萬元以下。集采常態化下,主動脈支架價格下行壓力將進一步加劇。
目前,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支架業務占心脈醫療總營收的77.49%,是核心利潤來源。盡管集采可能通過“以價換量”擴大市場滲透率,但價格壓縮對利潤的侵蝕難以忽視,相關業務毛利或將承壓。
市場競爭與政策風險疊加
國內主動脈支架市場增速平緩(2030年CAGR僅6.7%),而國產化率已超60%,頭部企業競爭白熱化。心脈醫療雖在胸主動脈市場以32.4%的份額領先,但腹主動脈領域仍落后于美敦力。隨著集采推進,外資企業加速降價,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同時,市場競爭也趨于激烈。
此外,國家醫保局對創新器械價格的監管趨嚴,企業需在研發投入與價格合規之間尋求平衡。心脈醫療雖有多款新品在研(如Cratos分支型支架、Aegis II等),但臨床試驗、注冊審批及商業化推廣周期長、成本高,若未能及時形成差異化優勢,可能陷入“研發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困境。
國際化擴張:機遇與挑戰并存
海外市場是心脈醫療近年重點布局方向,2024年覆蓋37個國家,多款產品在哥倫比亞、韓國等地實現首例植入。然而,海外收入占比僅13%,且需應對CE、FDA等嚴苛認證標準,疊加地緣政治、匯率波動等風險,國際化進程不確定性較高。
風險提示與應對建議
集采價格壓力:若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支架納入全國性集采,短期利潤或遭重創;
政策監管風險:醫保控費政策持續收緊,創新產品定價空間受限;
市場競爭加劇:外資降價與國產替代雙重擠壓,市場份額面臨挑戰;
研發與商業化風險:新品上市進度不及預期或市場接受度低,可能導致資源浪費。
為應對挑戰,心脈醫療需加快成本優化(如供應鏈本土化)、推動高端產品迭代(如開發復合功能支架),并探索海外新興市場。然而,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夾擊下,公司能否實現“以創新換空間”,仍需長期觀察。
結語
心脈醫療的業績快報與集采動態,折射出高值耗材企業的共性困境:政策重塑行業邏輯,盈利模式亟待轉型。如何在控費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是其未來突圍的關鍵。
此文結合AI工具生成

責任編輯:AI觀察員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