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審計機構對2024年財報內控出具否定意見,上市不足三年的帕瓦股份(688184.SH)5月6日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更名為“ST帕瓦(維權)”,開盤即跌停。
在此之前,帕瓦股份已收到浙江證監局警示函,被指存在虛增營業收入、少提存貨跌價準備、虛增在建工程、印章使用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導致2023年年報及2024年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信息披露不準確。
一家上市不足三年的企業,涉嫌如此持續性、系統性的財務造假行為,令人瞠目。
上市前后業績“大變臉”
ST帕瓦成立于2014年,主要從事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為三元前驅體,2022年9月9日登陸科創板。
然而,上市前后,公司業績即出現“大變臉”。上市前,公司2020-2022年營收年增速超48%,歸母凈利潤年增長超74%;上市后,2023年營收驟降29%,凈利潤虧損9737萬元;2024年虧損進一步擴大至10.97億元。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僅2023年業績,公司就做出了多次更正,前后數字懸殊。在2024年1月,ST帕瓦披露業績快報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 1912.09 萬元,4月份更正為-9737 萬元,前后差額超1億元。在最新披露的2024年報顯示,公司2023年實際凈利潤為-2.47億元,與上一次更正后凈利潤金額差額1.5億元。
翻閱ST帕瓦此前對監管問詢的回復,可大致看出公司所運用的“財技”,包括通過調整子公司貿易業務收入確認方式(總額法與凈額法混用),從而虛增營業收入;在鎳鈷價格暴跌背景下,少提存貨跌價準備,以調節盈虧;以及通過虛增在建工程,掩蓋資金流向。
除此之外,ST帕瓦2024年年報稱,經公司自查,公司經營管理層存在經營管理不善問題,導致公司與供應商交易價格不公允的情形,累計向部分供應商多付工程及設備款1.8億元。
而以上種種財務亂象,從公司反復更換審計機構已露出端倪。2024年12月30日,天健所被更換,容誠會計師事務所接手(下稱“容誠所”)。上任未滿一個季度,容誠所就在2025年3月10日以“在審計過程中發現所需工作量超出承接時預期的工作量”為由辭任。3月28日,公司又通過股東大會決議,讓天健會計師事務所“閃電回歸”。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對2023年財報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卻在2024年突然轉向保留意見。
上海則真律師事務所張猛律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根據《證券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上市公司及其相關責任人需要對因虛假陳述行為導致的投資者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受損投資者有權依法提起民事賠償訴訟。帕瓦股份虛假陳述始自2023年年報,故2024年4月27日至2025年3月25日期間有買入的受損投資者,已可向帕瓦股份等相關責任主體進行索賠。
行業下行仍“逆勢”擴產
ST帕瓦上市前后業績大變臉,一定程度上,與新能源材料行業近年來的大幅波動不無關系。公司上市之際正值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發展,三元鋰電池需求旺盛。但2022年以后,新能源材料行業內部競爭逐漸激烈,產能階段性過剩帶了材料價格的迅速下跌。
據高工鋰電數據顯示,三元前驅體價格自2022年12月的12.83萬元/噸,一路暴跌至2024年約7.5萬元/噸。帕瓦股份作為三元前驅體生產企業,不可避免地受到價格下滑的沖擊。
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發展,磷酸鐵鋰電池憑借成本優勢和安全性提升,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對三元電池市場形成擠壓。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2024年1-12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同比增長31.6%,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累計104.7GWh,僅占比30.4%。
產能過剩影響直接帶來行業產能利用率的下降,據上海鋼聯數據顯示,2022-2024年,國內三元前驅體年均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8.62%、58.88%、56.74%。
但在2023年-2024年期間,ST帕瓦未停止擴產的腳步,公司前驅體年產能在2023年年底翻倍至5萬噸。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固定資產同比激增69.26%至11.57億元。在2024年年報中,公司亦提及,部分募投項目建成投產后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增加是影響利潤的原因之一。
在此期間,據帕瓦股份年報披露,公司2023年前驅體年產能為2.5萬噸,產量1.6萬噸,產能利用率為65.38%,2024年前驅體年產能提升至5萬噸,產量1.8萬噸,產能利用率驟降至36.77%。
據在最新披露的年報顯示,帕瓦股份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9.49億元,同比下降0.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7億元,2023年同期為-2.4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5.06億元,2023年同期為1.48億元。
此外,ST帕瓦的客戶集中度極高,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前五名客戶銷售額占年度銷售總額比例超過95%,主要客戶集中度高。公司在經營風險板塊中提及,若未來廈鎢新能、廣東邦普等下游重要客戶出現技術路線變更、產品結構調整、新增或更換供應商等情況,降低對公司的采購需求,將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在行業下行、自身經營不善的背景下,ST帕瓦走上財務造假之路,最終埋下苦果。
?。ㄎ恼聛碓矗贺斅撋纾?/p>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