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雷若馨 深圳報道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以提升中藥質量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體制機制改革為保障,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4月27日,深圳市政協圍繞“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展開專題調研,并在深圳市中醫藥光明院區舉行深聊會。深圳市中醫藥學會、深圳市中藥協會、華潤三九醫藥研發中心相關代表參與了會議。
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吳以環表示,深圳市在發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建設方面有機制、有制度、有成效。
深圳不僅擁有以深圳市中醫院為代表的中醫醫療機構,還有以華潤三九為代表的中醫藥企業。在中醫藥服務模式創新上,如AI問診、醫院中設置養生園以傳承中醫藥文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已經在深圳部分醫院推動實施。
吳以環強調,深圳的中醫藥發展優勢在于創新,要立足大灣區,繼續發揮對周邊地區、周邊國家(如東南亞各國)的影響力。
“中醫藥+AI”
在深圳,“中醫藥+AI”這對傳統與創新的組合已碰撞出新火花。
3月,深圳市中醫院宣布完成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率先推進中醫領域AI融合診療。
據悉,醫院計劃依托DeepSeek開發脈象識別、舌象分析等智能模塊,通過算法解析中醫四診數據,為醫生提供辨證施治的輔助建議。同時,構建中醫經典方劑知識庫,結合患者體質特征智能匹配個性化藥方,推動“千人千方”的中醫精準醫療落地。
進入深圳市中醫院光明院區,從“門診開具入院證”到“病區登記-床旁結算”一站式辦結僅需5分鐘,全流程無紙化;在病區,AI語音控環境+床旁智能終端健康引導+智能輸液0.1%誤差+無感體征監測15秒預警異常的“智慧生態網”時刻在線。
院內還構建了立體式物流傳輸網絡,配備三大智能系統,效率較人工提升5倍。急診物資2~3分鐘送達、手術器械準備提效50%。
此外,寶安區中醫院與深圳企業合作研發了艾灸機器人。通過視覺識別算法、自主深度學習,這位“老中醫”能“一眼”看出患者的高矮胖瘦,并通過解剖學上的標志性結構精準識別穴位,根據不同癥狀實施5種古法灸法。
醫衛界別召集人、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副院長韓振表示,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的路徑探索,需要通過跨界融合構建多元發展生態。其中,利用AI賦能中醫藥,將知識挖掘數字化、研發生產智能化、服務生態智慧化。
除了AI,韓振還建議通過“中醫藥+文旅康養”“中醫藥+教育傳播”的方式,激活消費新場景、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播。
推動標準化制定
中醫藥標準化建設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
過去,中醫藥的理論體系和診療方法往往依賴經驗,缺乏統一的國際標準,制約了其在全球范圍內的推廣和應用。其次,中藥材在質量控制、生產工藝和療效評價等方面尚未形成標準化體系。
在此次調研及深聊會上,多名醫藥衛生界別委員提及標準化制定。
深圳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副主任、市保健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文正萬建議,通過深化醫教研產協同、推廣及規范中醫特色療法等舉措,推動中醫藥創新升級。
醫衛界別召集人、衛光生物董事長張戰提出,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院內制劑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且相對于傳統中藥靈活性更好。但目前,不同醫院的院內制劑質量參差不齊,亟須制定相關標準。
3月1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公布2023年度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結果。深圳市中醫院再次斬獲最高等級A+,在全國620家三級公立中醫醫院中穩居前5%,連續六年蟬聯這一殊榮。
張戰建議,以深圳市中醫院、華潤三九為引領的深圳中醫藥力量,可在院內制劑標準化領域率先有所作為。此外,制定相關標準后,還可以將港澳傳統名劑引入深圳的產業化體系,在大灣區進行生產。
深圳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副主任、市兒童醫院院長麻曉鵬同樣提出,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需監管和提高中藥飲片的質量,“優質合格中藥才能治好病”;扶持院內制劑開發和臨床使用,推動院內制劑成果轉化。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