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友食品是否迎來拐點?與山姆合作后業績止跌回升 應收賬款及應付賬款激增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浪頭飲食/ 郝顯
2024年有友食品實現營收 11.82億元,同比增長22.37%,實現歸母凈利潤1.57 億元,同比增長35.44%。一舉扭轉了2022年以來營業收入連續下滑的趨勢,管理層甚至拋出2025年度營業收入增長不低于的20%預期。
有友食品業績下滑從2021年開始,期間凈利潤連續下滑了三年,營業收入則連續下滑兩年。去年增長主因是進入了山姆等會員制商超渠道,公司是否迎來拐點呢?
有友食品迎來拐點?
有友食品是一家休閑食品公司,主要產品為泡椒鳳爪為主,此外還有豬皮晶、豆干、花生、竹筍等休閑食品。2024年公司最大的變量的是:山姆。
去年下半年,有友食品與山姆、costco等合作進入會員制商超渠道。有友食品為山姆推出了新品脫骨鴨掌,該單品上線后獲得快速放量,成為山姆的爆品。
反映在財報上,2024年“其他泡鹵風味肉制品”大增840.69%規模從1621萬元增至1.52億元,成為貢獻營收增量的主要因素。
根據東吳證券研報信息,除山姆之外,有友食品還與盒馬合作推出烏雞爪定制產品,針對 costco推出素食記憶(含山椒筍尖、蓮藕、海 帶)、泡鳳爪(山椒味和酸菜味)等產品。
會員制商超渠道的爆發,給了管理層拋出2025年度營業收入增長不低于20%目標的底氣,也開始重塑市場關于有友食品增長邏輯的看法。
有友食品的營收下滑從2022年開始,凈利潤則從2021年已經開始下滑。而核心大單品泡椒鳳爪銷量2019年就開始下滑,2024年銷量仍低于2020年。
有友食品面臨的問題與其他休閑食品企業類似,品牌老化,渠道失守。過于依賴大單品泡椒鳳爪,在泡椒鳳爪遇到增長瓶頸時,沒有能力順應消費趨勢進行產品創新。
從渠道端來看,有友食品產品終端渠道為連鎖超市、大賣場、食雜店、雜貨店或者餐飲渠道,以小型經銷商為主,單個經銷商銷售金額并不大。從2016年以來,有友食品經銷商數量一直維持在600-800家之間,2022年一度減少至589家。
在傳統渠道萎縮的同時,公司未能抓住多元化渠道崛起的風口,導致陷入增長停滯。與此同時,競爭對手紛紛進入鹵味食品賽道,進一步加劇了競爭。
2024年與山姆的合作,意味著有友食品在新渠道上開始破局。除了會員制商超,有友食品還在零食量販渠道及線上電商渠道展開了布局。目前來看,新渠道發展勢頭良好,如果能夠保持持續增長,有望帶領有友食品重回增長軌道。
新品放量增長背后的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新品放量增長背后仍有隱憂。
有友食品傳統業務毛利率較高,2024年泡鳳爪及皮晶類產品毛利率分別達到32%及39%,但是新品雞翅類及其他泡鹵產品毛利率僅為18%及17%,隨著新品收入占比的提升,可能會拉低公司整體毛利率。
毛利率較低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年雞副產品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漲;另一個原因可能與新渠道有關,差異化定價策略及薄利多銷的運營模式使其毛利率低于傳統渠道,從年報來看,2024年公司加大了廣告宣傳及促銷活動費用。
此外,去年有友食品還出現了應收賬款及應付賬款激增的問題。其中應收賬款從379.48萬元增長到7461.45萬元,導致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大幅增加,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則從2214.54萬元增至1.35億元。
在去年11月底的投資者活動中,管理層回應表示,應收賬款的增加,主要系公司直營渠道客戶銷售規模擴大所致。這意味著直營渠道客戶相比傳統經銷商擁有更長的賬期,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激增則說明公司拉長了供應商的賬期。
值得一提的是,有友食品進入山姆會員店也并非一勞永逸,山姆的選品較為嚴格,每年會對商品進行淘汰,這對公司的持續創新能力以及對消費趨勢的把握能力提出挑戰。
再來看傳統業務,2024年傳統核心產品泡鳳爪類營業收入增長8.63%,銷量則增長14.22%,噸價下滑約5%。2024年泡鳳爪類銷量僅相當于2020年的71%。
2022年以來,有友食品對產品進行過幾次提價,但是從下滑的銷量看,提價很難說獲得了成功。
由于銷量下滑,公司產量也停滯不前。2021年總產量為3.29萬噸,與2018年持平,2024年為2.63萬噸,以2018年的產能估算,產能利用率約為71%。
2019年有友食品IPO時募資6.26億元,主要投入了兩個項目,有友食品產業園項目和營銷網絡建設及品牌推廣項目。其中有友食品產業園項目為擴產能項目,完全達產后將新增泡鹵類休閑食品產能3.08萬噸。
從財報來看,2021年有友食品進入轉固期,固定資產從2.8億元左右最高增至3.95億元,近兩年的“固定資產折舊、油氣資產折耗、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金額達到2700萬元左右。
有友食品能否靠新品和新渠道實現突破,還有待觀察。

作者

無名
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員
熱文排行
- 絕味食品收入下滑大量關店:門店擴張帶動增長的邏輯失效 多元化投資成“拖累”
- “反關稅”概念|海大集團一季度業績高增?能否規避關稅風險?
- 西王食品4.44億元虧損背后:高杠桿高溢價并購標的再度暴雷 存貸雙高財務壓力大
- 雙匯發展營收四連降火腿腸賣不動了? 一邊“清倉式”分紅一邊大量借錢
- 金龍魚的困境:銷量增長收入下降 剛扛過原料價格上漲又遇到產品售價下降
- 舍得酒業跨界酒旅融合項目:自身業績下滑 巨額投入的增產擴能項目進展緩慢
- 重慶啤酒與重慶嘉威十多年糾紛背后:“山城”銷量究竟在萎縮還是在增長?嘉威有沒有“山城”終身使用權?
- 貝因美擬8000萬投建米粉項目:現金短債比僅低至1.1 主業奶粉業務增長停滯噸價下滑
- 東鵬飲料高增長背后:存貸雙高愈演愈烈 一邊借款一邊大額分紅一邊謀求港股上市
- 神農集團擬融2.9億元用于擴張及補流 豬價低點持續擴張會帶來什么?
聯系我們
- 郵 箱: yangshu5@staff.sina.com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東路新浪總部大廈

400-052-0066 歡迎批評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