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味食品收入下滑大量關店:門店擴張帶動增長的邏輯失效 多元化投資成“拖累”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浪頭飲食/ 郝顯
繼2024年收入下滑之后,今年一季度絕味食品收入再度大幅下滑。據公開信息,2024年公司在大量關店,這說明門店數量擴張帶動收入增長的邏輯不再有效。
目前行業整體面臨較大經營壓力,鹵味食品作為可選消費品,一直被消費者吐槽“越來越貴”。在主業失守的情況下,絕味食品近幾年不斷布局的多元化投資不僅未能分散風險,反而出現大額減值,直接降低凈利潤。
絕味食品遭遇了什么?
4月9日晚間,絕味食品發布了2024年年報和一季報,2024年營業收入62.57億元,同比下滑13.84%,今年一季度收入再度下滑11.47%,這還是2011年以來首次營收下滑。而從凈利潤來看,絕味食品2022年就進入下行通道,從最高9.81億元下滑至去年的2.27億元。
背后是門店數量的下滑,2024年中報披露門店數量為14969家,相比上年底減少981家。年報中一反常態未披露門店一數據,而根據窄門餐眼的數據,其在營門店數量為12428家,這或許意味著下半年公司在加速關店。
股價反映了公司的業績趨勢,從2021年2月到現在,絕味食品股價已經跌去八成多。在年報中,公司推出了2.94 億元的回購注銷計劃,以期穩定市場信心。
絕味食品這家曾經的鹵制品龍頭,究竟遭遇了什么?
在2024年半年報中公司表示,行業整體面臨嚴峻的經營壓力,出清明顯。從整體來看,鹵味食品屬于可選消費,客單價較高,在當前的消費環境下受到的沖擊更大。2023年9月微博上“為什么鹵味三巨頭賣不動了”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在媒體發起的問卷調查中,“價格越來越貴”成為選擇人數最多的選項。
在這種情況下,門店數量擴張帶動收入增長的邏輯不再有效。從2017年到2021年,絕味食品門店數量從9053家增至13714家,帶動了業績的增長,突破1萬家的門店布局也讓絕味食品成為當之無愧的鹵制品龍頭。2022年是一個拐點,當年門店數量僅增加1362家,門店總數達到15076家,增速達到近10%,而營業收入僅增長1.13%。2023年門店增速放緩,2024年開始大量閉店。
與此同時,單店銷量還在下滑,門店數量下滑疊加單店銷量減少,是絕味食品面臨的核心問題。
傳統鹵味巨頭的業績下滑與新興品牌——王小鹵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王小鹵創立于2016年,憑借一款網紅爆品——虎皮鳳爪實現了快速擴張。據媒體報道,2023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進入2025年銷售仍保持高速增長。
王小鹵專注于虎皮鳳爪這一單品,自建工廠。線上高舉高打,通過小紅書、B 站投放,帶動搜索量和銷量增長。同時在線下主流商超和便利店、社區團購、電影院等多渠道滲透。
相比之下,傳統鹵味巨頭對于市場的反應則要慢很多,品牌老化,渠道收縮使得其面臨失速的風險。
存貨走高凈利率下滑 多元投資成“拖累”
在門店客流下滑,收入下滑的背景下,絕味食品的利潤端開始失守。
去年鴨副原料價格下滑,導致毛利率增長5.8個百分點至30.5%,但是銷售費用率增長了3.2個百分點至10.7%,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財務費用率均在增長,導致凈利率下滑。
今年一季度,公司凈利率繼續下滑,銷售費用及管理費用仍在逆勢增長。2024年,在廣告宣傳上絕味食品加大投入,但是大量的投入并未反應到銷售上。
在2024年上交所下發的信息披露監管工作函中,監管就對逆勢增長的銷售費用提出質疑,要求披露具體情況。
另一方面,絕味食品存貨在不斷走高,2023年達到了11.37億元,同比增長62%。2023年及2024年的資產減值損失分別達到0.54億元、0.55億元。
事實上,影響凈利潤的還有公司的多元化投資。近幾年絕味食品的投資版圖不斷擴大,全資子公司深圳網聚是其重要投資平臺,該公司成立于2014年,圍繞鹵味、特色味型調味品、輕餐飲等領域展開了一系列投資,投資標的中包括了和府撈面、千味央廚、幺麻子、幸福西餅等公司。
截至2024年長期股權投資達到24.63億元,但是投資收益并不理想,從2015年到2024年十年時間總的投資收益為-2.32億元。尤其是2023年及2024年,投資凈收益達到-1.16億元及-1.6億元。據公開信息,2023年公司投資的五個標的,僅一家凈利潤為正,其余四家均在虧損。截至2024年上半年,絕味食品投資涵蓋了28個項目,其中6個存在投資收回風險。
絕味食品稱,近年來傳統的休閑鹵味食品行業受到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沖擊較大,行業整體閉店趨勢明顯,面對需求沖擊,公司積極尋求破局,憑借自身對鹵味行業的了解布局餐桌鹵味賽道,以分散傳統休閑鹵味行業的經營和投資風險。但是從投資標的的業績表現來看,多元化投資不僅沒有分散風險,反而帶來了新的財務風險。
絕味食品2019年及2022年12月進行過兩次融資,資金主要投向擴產能項目。從固定資產來看,2024年達到22.19億元的高位。與此同時,2021年6月份投產的“天津年產 37300 噸鹵制肉制品及副產品加工建設項目”、2023年11月份投產的“江蘇年產30000噸鹵制肉制品及副產品加工建設項目” 均未達到預計收益。
在整體銷售下滑的背景下,固定資產減值折舊風險同樣不容忽視。

作者

SY
熱文排行
- “反關稅”概念|海大集團一季度業績高增?能否規避關稅風險?
- 西王食品4.44億元虧損背后:高杠桿高溢價并購標的再度暴雷 存貸雙高財務壓力大
- 雙匯發展營收四連降火腿腸賣不動了? 一邊“清倉式”分紅一邊大量借錢
- 金龍魚的困境:銷量增長收入下降 剛扛過原料價格上漲又遇到產品售價下降
- 舍得酒業跨界酒旅融合項目:自身業績下滑 巨額投入的增產擴能項目進展緩慢
- 重慶啤酒與重慶嘉威十多年糾紛背后:“山城”銷量究竟在萎縮還是在增長?嘉威有沒有“山城”終身使用權?
- 貝因美擬8000萬投建米粉項目:現金短債比僅低至1.1 主業奶粉業務增長停滯噸價下滑
- 東鵬飲料高增長背后:存貸雙高愈演愈烈 一邊借款一邊大額分紅一邊謀求港股上市
- 神農集團擬融2.9億元用于擴張及補流 豬價低點持續擴張會帶來什么?
- 嘉必優高溢價并購:標的應收賬款及存貨金額巨大 自身資金有限或增加財務壓力
聯系我們
- 郵 箱: yangshu5@staff.sina.com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東路新浪總部大廈

400-052-0066 歡迎批評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