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飼料行業信息網
減損就是增產。5月14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今年我市將拓展機收減損重點作物范圍,狠抓機收減損相對薄弱區域,分作物、分區域精準施策,力爭今年全市水稻、玉米機收損失率分別控制在1.8%、2.1%以內。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去年我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58.9%,為糧食生產的節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
“成效明顯,但農作物機收損失率仍較為突出。”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若機收每畝損失減少1%,全市就能增收稻谷8500萬斤左右,可供20萬人吃一年。
正因如此,今年我市將聚焦大力推廣機收減損技術裝備、著力提升機手規范作業技能、切實抓好農機作業服務保障、有效提升農機應急救災能力、認真開展機收損失監測調查五項重點,大力開展主要糧油作物機收減損。
在大力推廣機收減損技術裝備方面,將繼續實施老舊農機報廢更新政策,引導應用高效低損收獲機械,鼓勵使用專用機型替代傳統兼用機型,加速老舊聯合收割機報廢更新。
同時,強化良機與良田、良種、良法集成配套,推廣應用利于減少機收損失的機械化生產技術和裝備。如在水稻方面,示范推廣智能化高效豐產栽培技術,推廣高效低損聯合收割機等。
著力提升機手規范作業技能方面,將持續組織開展機收減損宣傳動員、技能培訓、比武活動,提升農機手作業水平,推動機收作業實現精細高效、提質減損,持續降低糧食損失率。
認真開展機收損失監測調查方面,將充分調動基層農技隊伍,成立監測調查工作隊,對縣域內水稻單季種植面積10萬畝以上、玉米單季種植面積30萬畝以上的區縣,油菜、大豆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均應隨機收進度對相應作物開展機收損失監測調查,進而全面優化機收減損技術措施,持續縮小主糧作物機收損失率。
(轉自:飼料行業信息網)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