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面值:債券面值,是指債券發行時所設定的票面金額,它代表著發行人借入并承諾于未來某一特定日期(如債券到期日),償付給債券持有人的金額。
債券期限:債券的期限即在債券發行時就確定的債券還本的年限,債券的發行人到期必須償還本金,債券持有人到期收回本金的權利得到法律的保護。債券按期限的長短可分為長期債券 . 中期債券和短期債券。長期債券期限在10年以上,短期債券期限一般在1年以內,中期債券的期限則介于二者之間。債券的期限越長,則債券持有者資金周轉越慢,在銀行利率上升時有可能使投資收益受到影響。債券的期限越長,債券的投資風險也越高,因此要求有較高的收益作為補償,而收益率高的債券價格也高。所以,為了獲取與所遭受的風險相對稱的收益,債券的持有人當然對期限長的債券要求較高的收益率,因而長期債券價格一般要高于短期債券的價格。
票面利率:債券的票面利率即債券券面上所載明的利率,在債券到期以前的整個時期都按此利率計算和支付債息。在銀行存款利息率不變的前提下,債券的票面利率越高,則債券持有人所獲得的債息就越多,所以債券價格也就越高。反之,則越低。
剩余期限:剩余期限是指債券距離最終還本付息還有多長時間,一般以年為計算單位,其計算公式如下: 剩余期限=(債券最終到期日-交割日)÷365
應計利息:應計利息是指自上一利息支付日至買賣結算日產生的利息收入,具體而言,零息債券是指發行起息日至交割日所含利息金額;附息債券是指本付息期起息日至交割日所含利息金額;貼現債券沒有票面利率,其應計利息額為零或按發行收益率計算。
附息債券應計利息的計算公式如下(以每百元債券所含利息額列示):
應計利息額=票面利率÷365×(買賣結算日-上一利息支付日)×100
擬于今年下半年實行凈價交易的短期貼現國債的應計利息計算公式如下(以每百元債券所含利息額列示):
應計利息額=(到期兌付額-發行價格)÷起息日至到期日的實際天數×起息日至交割日的實際天數。
現值與終值:在債券買賣計價中,首先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是現值與終值。計算投資債券的現值和終值,是計算債券到期收益率的基礎,而收益率則是衡量某筆債券投資得失多寡的重要依據。現值,指債券當前的價值,即市價,是債券成交時需要支付的價錢,也就是債券購買者購買債券時的支出。終值,指持有債券到期所能獲得現金,即“本金+利息”,是債券購買者購買債券并持有到期時所獲得的全部收入。債券投資到期收益=終值-現值。
凈價和全價:債券現值的表示方法有凈價和全價之分。由于債券的利息是定期支付,因此,債券在二級市場買賣時,其報價和成交價都可能包含應計而未付的利息收入,這種價格就是全價。如果債券報價和成交價中包含應計未付的利息,則價格不能真實反映債券本金價值的變化,還可能涉及到稅收政策問題,于是就有了凈價的概念。凈價是扣除應計未付利息后的價格。即:全價=凈價+應計利息。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所有債券和交易所國債債券買賣實行凈價交易;交易所企業債買賣實行全價交易。
凈價交易:所謂的凈價交易是指在債券交易時,以不含應計利息的價格(凈價)報價并成交的交易方式。在債券交易中,將債券的凈價和應計利息分解,凈價僅反映本金價值的變化;而應計利息則根據票面利率按天計算,債券持有人享有持有期間的利息收入。在凈價交易方式下,由于債券交易價格不含有應計利息,其價格形成及變動能夠更加準確地體現債券的內在價值、供求關系和市場利率的變動趨勢。并且,由于國債的利息收入一般都享有免稅待遇,因此凈價交易也有利于國債交易的稅務處理。在凈價交易中,交易時采用凈價,結算時仍然采用全價。全價、凈價和應計利息三者關系是:全價=凈價+應計利息。
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到期收益率(YTM)是使債券上得到的所有回報的現值與債券當前價格相等的收益率。它反映了投資者如果以既定的價格投資某個債券,那么按照復利的方式,得到未來各個時期的貨幣收入的收益率是多少。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到期收益率的計算公式是由財政部、人民銀行、證監會三家聯合發文確定的。其計算公式如下:
1、處在最后付息周期的附息債券(包括固定利率債券和浮動利率債券)、貼現債券和剩余期限在一年及以內的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按單利計算,公式為:

PV為債券全價;
FV為到期本息之和,其中:貼現債券FV=100;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FV=M+N×C;附息債券FV=C/f+M;
M為債券面值;
N為債券償還期限(年);
C為債券票面年利息;
f為債券每年的利息支付頻率;
D為從債券交割日至債券兌付日為止的剩余流通天數。
2、剩余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的到期收益率采取復利計算,計算公式為:

M為債券面值;
N為債券償還期限(年);
C為票面年利息;
PV為債券的全價;
L為債券的剩余流通期限(年),等于(債券交割日至到期兌付日的天數)/365。
3、不處于最后付息周期的固定利率附息債券和浮動利率債券的到期收益率采取復利計算,計算公式為:

PV為債券的全價(包括:凈價和應計利息);
C為當年票面年利息;
f為債券每年的利息支付頻率;
n為剩余的付息次數,n-1即為剩余的付息周期數;
D為從債券交割日距最近一次付息日的天數;
w等于D/當前付息周期的實際天數;
M為債券面值。
持有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是指從購入到賣出這段特有期限里所能得到的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的差別在于將來值的不同。
久期:是考慮了債券現金流現值的因素后測算的債券實際到期日。價格與收益率之間是一個非線性關系。但是在價格變動不大時,這個非線性關系可以近似地看成一個線性關系。也就是說,價格與收益率的變化幅度是成反比的。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不同的債券,在不同的日期,這個反比的比率是不相同的。久期計算公式如下:

修正久期:修正久期由久期引出的用于債券分析的一個重要概念。它由以下公式定義:
dP/P= -D*dy
這里,dy表示收益率的一個小幅度波動,dP表示相應的價格波動,dP/P表示價格波動的百分比。
比如說,修正持久期D*=5,收益率上升100個基點,即dy=1%,則有dP/P=-5×1%=-5%,也就是說價格下降5%。由此可以看出,修正久期D*是衡量價格對收益率變化的敏感度的指標。在市場利率水平發生一定幅度波動時,修正持久期越大的債券,價格波動越大(按百分比計)。
凸性:凸性是對債券價格利率敏感性的二階估計,是對債券久期利率敏感性的測量。在價格-收益率出現大幅度變動時,它們的波動幅度呈非線性關系。由久期作出的預測將有所偏離。凸性就是對這個偏離的修正。它由以下公式定義:

無論收益率是上升還是下降,凸性所引起的修正都是正的。因此如果修正持久期相同,凸性越大越好。凸性的計算公式為:

債券信用評級:信用評級是指專業資信評級公司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對債券發行人如期還本付息能力和償債意愿進行綜合評價并以信用等級劃分方法來標識的信用風險級別。按照國際慣例,長期債券BBB以上的為投資級。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信用評級管理指導意見》,信用評級標識的具體含義如下:
1、銀行間債券市場長期債券信用等級劃分為三等九級,符號表示分別為:AAA、AA、A、BBB、BB、B、CCC、CC、C。等級含義如下:
AAA級: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強,基本不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極低。
AA級:償還債務的能力很強,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不大,違約風險很低。
A級:償還債務能力較強,較易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較低。
BBB級:償還債務能力一般,受不利經濟環境影響較大,違約風險一般。
BB級:償還債務能力較弱,受不利經濟環境影響很大,有較高違約風險。
B級:償還債務的能力較大地依賴于良好的經濟環境,違約風險很高。
CCC級: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度依賴于良好的經濟環境,違約風險極高。
CC級:在破產或重組時可獲得保護較小,基本不能保證償還債務。
C級:不能償還債務。
除AAA級,CCC級以下等級外,每一個信用等級可用“+”、“-”符號進行微調,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級。
2、銀行間債券市場短期債券信用等級劃分為四等六級,符號表示分別為:A-1、A-2、A-3、B、C、D。等級含義如下:
A-1級:為最高級短期債券,其還本付息能力最強,安全性最高。
A-2級:還本付息能力較強,安全性較高。
A-3級:還本付息能力一般,安全性易受不良環境變化的影響。
B級:還本付息能力較低,有一定的違約風險。
C級:還本付息能力很低,違約風險較高。
D級:不能按期還本付息。
每一個信用等級均不進行微調。
責任編輯:李鐵民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