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創債作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的重要金融工具,自其誕生以來在資本市場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我國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背景下,科創債的發行數量和規模逐年攀升,成為連接科技創新企業與資本市場的橋梁。本文從信用評級的視角,系統梳理了我國科創債券的政策背景、發展現狀及市場特點,并深入分析其在提升科技創新融資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中的作用。同時,結合市場趨勢和潛在風險因素,提出了未來科創債市場發展的主要方向。本文認為,在政策持續支持和資本市場優化的推動下,科創債將成為助力中國實現科技強國戰略目標的重要力量。
正文
一、起源:為金融支持初創型和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而誕生
(一)科創債的定義與起源
科創債,全稱為科技創新公司債券,是指由科技創新領域的企業發行,或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債券。其目的是通過債券市場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科創債的概念源于我國對科技創新企業融資需求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在國內資本市場尚不成熟的階段,傳統融資手段如銀行貸款和股權融資的門檻較高,科技型企業常面臨融資困難。與傳統融資方式相比,科創債更專注于支持具有創新潛力的企業,尤其是在研發投入高、資金需求大的高科技領域。
在我國,科創債起步可以追溯到2016年6月,中國證監會啟動了創新創業公司債券(以下簡稱“雙創債”)試點工作,目的是為初創型和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支持。2017年7月,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開展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的指導意見》,標志著雙創債納入公司債券的子類別,為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渠道。隨著政策支持的逐步深入,基于雙創債的成功經驗,2021年,科創債在雙創債框架下正式啟動試點。3月,中國證監會與滬深交易所發布了相關政策指引,并在同月成功發行了首支科創債“21誠通K1”,標志著科創債這一新型融資工具的正式落地。
(二)科創債發展的政策支持
近年來,國家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致力于完善資本市場體系,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其中,科創債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成為了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自2016年6月中國證監會啟動創新創業公司債券(雙創債)試點以來,科創債政策不斷完善。2017年7月,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開展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的指導意見》,正式將雙創債納入公司債券的子類別,為科技企業的債務融資打開了新的大門。2021年3月,科創債在雙創債框架下正式啟動試點,并發布了明確的政策指引,規范了科創債的發行流程,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的透明度和效率。2024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通過增信、評級等手段進一步降低科技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強了科創債的市場競爭力。政策的陸續出臺,為科技企業提供了更為多樣化的融資選擇,不僅有效支持了科技企業的長遠發展,也促進了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動了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
二、現狀:市場迅速發展,主體分布以央國企為主,信用分布以AAA為主,區域分布以經濟發達區域為主,信用利差整體下行
(一)產品特點
科創債的發行期限分布較為均勻,但短期內中長期占比持續提升。2021~2024年,科創債一年及以下、1~3年(含3年)和3年以上債券總體期限分布較為均勻,1~3年(含3年)占比略高。2022~2024年,5年及以上債券占比分別為17.48%、18.53%和36.70%,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長期限債券更符合科技創新企業在資金需求上的周期性特點,尤其是對于研發投入較大、回報周期較長的企業而言,長期融資能夠更好地支持其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進程。
科創債的募集資金用途主要集中在償還存量債務和補充流動資金。截至2024年末,所有已發行科創債中,具有償還存量債務的為占比為67.67%。出于投資科技創新項目或相關企業股權的占比為12.17%。這表明,大多數科創債的募集資金并未完全用于直接推動科技創新項目,而是更多地用于解決企業的資金壓力和償還債務,這可能與科技創新企業普遍面臨的高風險和資金緊張問題密切相關。盡管如此,仍有一定比例的科創債資金被用于支持科技創新項目,這一趨勢隨著市場對創新項目的關注度提升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強有望得到進一步推動。
(二)市場快速成長:規模迅速擴容,流動性整體改善
科創債的年發行規模快速增長。2021~2024年科創債募集資金規模和發行數量規模均快速增長。2024年,科創債發行數量達到1,229支,創下歷史新高。這一增長趨勢反映了市場對科技創新融資需求的積極響應,以及政策層面對科技創新的不斷支持。2021~2024年,科創債累計發行2,326只,募集資金規模累計達22,669.24億元。
科創債二級市場的活躍度整體提升。2024年全年成交量達到13,696.30億元,同比增長93.47%,換手率為85.72%,較2021年有明顯提高,市場流動性整體顯著改善。這一趨勢體現在交易規模擴大、活躍個券增加、收益率下降以及參與主體多元化等方面。同時,收益率下行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三)發行主體以央國企為主
科創債券的發行主體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和大型國有企業的創新項目上。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強和市場環境的改善,科創債的發行逐漸拓展至中小企業領域。然而,盡管民營企業的參與度逐年提高,央國企仍是科創債市場的主力軍。2021年至2024年間,央國企的科創債發行量占比約九成,其中,大型央企和地方國企在建筑、能源、交通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市場地位和資金實力,且整體具有較高的信用評級,能夠更好地利用債券市場進行融資,并享受較低的融資成本。例如,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央企的發行規模遠超民營企業。盡管民營企業的參與逐步增加,其整體發行規模仍然較小,且融資成本普遍高于央國企,尤其是短期融資券,其融資期限普遍較短。總體來看,央國企在科創債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依然顯著,民營企業的參與受限于融資成本和市場環境的制約。
(四)級別和信用利差情況
科創債發行的主體信用級別以AAA為主,信用利差整體下行。2021~2024年期間,發行科創債的主體信用級別發行只數排名先后分別為AAA、AA+、AA,但主體級別AA+企業發行數量增速最快。信用利差方面,以期間發行數量最多的三年期債券為例,主體級別AA信用利差最高,AAA信用利差最為穩定,但總體以震蕩下行為主。2024年,除主體級別AA信用利差仍為正外,AA+、AAA均為負值,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市場對于科創債的接受度整體提高。
(五)行業分布與區域分布
科創債的行業分布相對廣泛,但依然集中在傳統行業。科創債發行數量最多的行業包括建筑裝飾、煤炭、公用事業、有色金屬、非銀金融等行業等,以傳統行業為主。這些行業普遍為資本密集型行業,對資金的需求較大,科創債有助于這些行業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與此相對,新興行業如通信、計算機、電子和醫藥生物等的科創債發行仍較為有限,分別占比1.87%、1.52%、1.09%和0.51%。這表明科創債市場在支持新興科技領域方面尚有提升空間,未來隨著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科技創新屬性可能會進一步增強。
從區域來看,北京、江蘇、廣東三地的發行數量合計占比近40%,反映了科技創新的主要領域和區域特色。展望未來,新能源汽車、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的科創企業將成為科創債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這些行業對資金需求大,且技術發展迅速,因此預計將推動科創債券的持續發行。隨著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推進,未來科創債券市場可能在地方經濟體內發揮更大作用。尤其是一些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將成為科創債券發行的重要陣地。
三、風險:市場、政策和科創屬性等風險下價值評估的多重挑戰
科創債作為支持科技創新企業融資的重要工具,伴隨市場風險、政策風險和科創屬性風險等多重挑戰。市場風險方面,科創債表現受宏觀經濟環境、政策變化及市場情緒影響較大,若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減弱或市場信心下降,可能導致價格下跌及收益受損,且其流動性相對較弱,投資者在市場低迷時可能面臨資金周轉困難。政策風險主要體現在政府支持政策的不確定性上,若政策力度減弱或發生調整,可能影響債券發行和交易,增大投資風險。此外,科創屬性風險源于發行主體業務模式和技術路線的不確定性,加大企業經營風險,同時市場對其風險溢價體系尚未完全形成,增加了價值評估和投資決策的難度。因此,投資者需綜合考慮上述風險,謹慎評估科創債的投資價值。
四、展望:市場空間仍較為廣闊,科創屬性或將進一步顯現
(一)受政策鼓勵及經濟結構轉型等利好因素影響,市場或持續擴容
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為科創債券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政策保障。特別是在“十四五”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中,明確指出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隨著政府在稅收優惠、利率支持等方面的進一步加碼,科創債券的市場前景被看好。預計未來5年,科創債券的發行規模將繼續增長,發行品種將更為多樣化,或出現綠色債券、可持續債券等創新產品。此外,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也為科創企業的跨境融資提供了便利條件,尤其是在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背景下,科創債券的國際化發行將成為重要發展方向。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創新型企業特別是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不斷增加。科創債作為一種靈活的融資工具,通過優化增信機制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能夠有效滿足這些企業的資金需求。同時,更多民營企業的加入將進一步改善科創債市場的主體結構,推動市場多元化發展。
(二)通過工具創新或使得科創屬性進一步顯現
債券市場在科技創新融資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通過構建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模式,可更好地滿足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的不同資金需求。例如,通過轉貸支持初創企業、發展高收益債券市場滿足成長期企業需求,以及通過雙創債等創新工具為成熟期企業提供靈活融資解決方案。
(三)多元化與創新發展的前景
展望未來,科創債在政策支持與市場優化的雙重推動下,將邁向更加成熟與多元化的發展階段。監管部門預計將繼續深化政策支持,通過推出更多利好措施優化科創債的發行和交易環境,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在市場機制創新方面,未來或將涌現更多符合時代需求的創新產品,如數字經濟債、科技創新專項債等,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同時,民營企業的參與度將逐步提升,政策支持和增信機制的完善將有效增強民企的融資能力,改善市場結構。
此外,隨著科創債發行期限的延長,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領域的長期資金供給將更加充足,為科創企業提供更加穩定的資金支持,助力其完成從初創到成熟的關鍵發展階段。綠色債券標準和多樣化的創新產品也將為科創債的發展提供更高質量的規范和導向,進一步提升市場信任度與效率。在監管的引領下,科創債有望在支持科技創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五、結論:在政策支持和市場優化的推動下,科創債將成為助力科技強國戰略目標的重要力量
中國科創債市場在政策扶持和資本市場發展的雙重推動下實現了快速擴張,成為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其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發行主體的多元化,以及在創新驅動領域的獨特作用,充分彰顯了科創債的戰略價值。然而,與其快速發展相伴隨的,是市場風險、政策風險和科創屬性風險等問題的凸顯,對投資者與監管機構提出了更高的風險識別與管控要求。
未來,科創債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隨著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進一步深化,科創債的發行規模有望持續擴大,其行業覆蓋和區域分布將更趨廣泛,尤其在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的應用前景令人期待。此外,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和市場機制的逐步完善,將助推民營企業在科創債市場中的角色提升,增強市場多元化與競爭力。
在產品創新方面,科創債市場或將涌現更多如綠色債券、數字經濟債等具有時代特征的金融工具,進一步豐富債券市場的品種結構。同時,長周期、低成本的融資工具將為科創企業提供更穩定的資金支持,助力其技術突破和產業化進程。通過政策引導、市場優化及風險控制相結合,科創債市場有望在支持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報告聲明
本報告分析及建議所依據的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依據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化。我們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依據本報告提供的信息進行證券投資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負責。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和發布。如引用、刊發,需注明出處為大公國際,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本文作者介紹:大公國際作為中國國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擁有獨創的評級方法和評級技術,科研成果豐富。)
責任編輯:趙思遠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