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 從2020年1月到2022年9月,中國境內的銀行非現金外匯凈流入約為6430億美元。由于央行在此期間僅從銀行凈買入了139億美元,銀行累計持有的外匯約為6291億美元。 ]
10月31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收盤跌420點至7.2985,創25日以來新低。截至北京時間當日18:30,離岸人民幣對美元跌破7.3,報7.3166。
雖然人民幣短期貶值壓力仍存,不過,空頭對進一步做空人民幣有所忌憚。野村外匯策略師Craig Chan近期表示:“對美元/人民幣繼續向上的確信度有所下降 (從之前5分中的5分,目前降至3分),仍維持11月底7.5的目標,暫時不會進一步調貶人民幣的預測。”原因主要在于,全球各國央行都開始進場干預匯市、托舉本幣。人民幣在26日大幅貶值之際,暴力拉升近1300點,這也令空頭擔心后續可能出現的央行操作。此外,本周四(11月3日)美聯儲將公布利率決議,空頭擔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可能釋放關于放緩加息的信號。
銀行手中的美元仍構成威懾
近兩周以來,全球投資者突然交易起了“美聯儲暫停”(Fed Pause),即賭美聯儲年底或放緩加息速度甚至暫緩加息,美元指數持續回落。目前美元指數從前高115附近回落到110。一度跌破7.3的在岸人民幣在10月26日暴力拉升千余點,夜盤更最高漲至7.1610。離岸人民幣最高漲至7.1823,較上一交易日漲超1300點。
“當日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已經接近2015年‘8·11匯改’時人民幣單日下跌的幅度,這跟美元走弱、歐元助攻,以及中國央行釋放的穩定信號等都有關。”某股份行外匯交易員對記者表示。這種可能出現的“突變”仍對人民幣空頭構成威脅。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記者表示,盡管自2020年1月以來有大量外匯流入,但中國央行的外匯儲備幾乎沒有變化。“據我們的估計,自2020年1月以來,大量外匯實際上流入了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累計持有約6290億美元的外匯。”在他看來,由于央行官方外匯儲備僅略高于3萬億美元(3.03萬億美元)的最低水平,外管局因而不太可能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外匯市場,但商業銀行手中大量的外匯仍是潛在的“彈藥”,在必要之時,國有商業銀行亦可能進場支撐人民幣。
陸挺表示,從2020年1月到2022年9月,中國境內的銀行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從客戶凈買入外匯和自身業務凈流入分別為1272億美元、290億美元、5793億美元和-344億美元。因此,非現金外匯凈流入約為6430億美元。由于央行在此期間僅從銀行凈買入了139億美元,銀行累計持有的外匯約為6291億美元。
“不論是否采取實際行動,但這對空頭而言仍是一種潛在的威懾(商業銀行拋出美元、購入人民幣),畢竟近期日本、印度等國央行都已經開始進場干預匯市。”上述交易員表示。
繼宣布上調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維穩匯率后,中國央行、外匯局上周二(10月25日)再度發聲維穩,稱要維護股市、債市、樓市健康發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目前還不清楚中國監管層如何看待美元/人民幣匯率的合意水平,即CFETS人民幣一籃子指數要在什么樣的水平才被視為穩定。”Craig Chan分析稱,中國央行上一次(10月11日)公開表示,人民幣對中國的一些主要貿易伙伴貨幣走強。從10月11日至25日,人民幣CFETS指數下跌2.3%(年化速度約為45%),但10月26日人民幣暴力拉升時,人民幣CFETS指數仍下跌約1.4%。
短期貶值壓力仍存
多數機構認為,短期人民幣可能仍存在貶值壓力,這也是如韓元、日元等亞洲貨幣共同面臨的壓力,畢竟美聯儲加息仍遠未結束。上述兩大貨幣一年以來的貶值幅度分別超過了20%和30%。
“盡管中國的商業銀行外匯持有量大幅增加,但這并不意味著人民幣的下行壓力很小。未來幾個月,外需走弱、疫情形勢和房地產不確定性仍可能將對人民幣構成壓力。然而,市場也需要關注中國的穩匯率舉動。”陸挺表示。
就貿易情況來看,9月,中國出口增速有所放緩,主要因為歐美發達國家需求下降;就跨境資金流動來看,今年北向資金凈流出A股50.88億元,去年全年凈流入則達4000億元。此外,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固定收益資產的持有量連續8個月下降。“繼8月減少314億元之后,9月外國持有的中國債券又減少了647億元,其中中國國債的持有量減少358億元,而政策性金融債的持有量減少208億元,同業存單的持有量減少31億元。總持有量占比從8月的9.8%降至9.4%。這是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第二大月度降幅,只有2021年3月出現過更大降幅(-0.55個百分點)。”巴克萊外匯、宏觀策略師張蒙對記者表示。
本周四,美聯儲議息會議是近期最為關鍵的事件。主流觀點預計11月將加息75BP,但此前有觀點認為,12月將放緩至50BP。但這仍充滿變數,將導致美元走勢大幅波動。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新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記者Nick Timiraos撰文表示,美聯儲可能考慮暗示縮小12月加息幅度。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在12月批準加息50BP。此番言論隨后帶動美股美債全面拉升,美元指數回落。
然而,10月30日,Timiraos又在推文中暗示,美國消費者的儲蓄水平依然十分強勁,而這種現金充裕可能意味著更高的利率會持續更長時間。當地時間上周日上午,在一檔電視節目中,Timiraos甚至發出了更為響亮的鷹派警告——盡管做得太多的風險是經濟衰退,但做得不夠的風險是通脹一直居高不下,隨后將出現更大的衰退。
外界的共識在于,美國通脹已經根深蒂固,要大幅下行并不容易,尤其是影響核心通脹的房租和醫療服務成本。美國9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9月同比增長5.15%,低于預期的5.2%,前值為4.9%,為連續兩個月加速;9月核心PCE物價指數環比增長0.5%,持平預期,前值0.6%(下修至0.5%)。機構認為,起碼這一環比數據要連續幾個月維持在0.2%,才能滿足美聯儲的要求,否則很難停止加息。


責任編輯:周唯
投顧排行榜
收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