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盡管連下加息“猛料”,歐洲央行還是迎來了通脹和經濟雙重大考。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初值同比增長10.7%,續創歷史新高,環比增長1.5%;三季度GDP初值同比增長2.1%,較二季度4.1%的同比漲幅幾近“腰斬”。
面對持續高熱的通脹,分析人士認為,歐洲央行將繼續加息抑制高熱的通脹,但由于歐元區經濟衰退跡象愈發明顯,歐洲央行存在明顯的大幅升息壓力。在最新的貨幣政策聲明中,歐洲央行也展露出轉“鴿”跡象,表示未來加息幅度將取決于經濟數據。
世界另一頭的亞洲市場,為了拯救日元,日本當局干預匯市的規模創下紀錄。10月31日晚間,日本財務省公布數據顯示,9月29日至10月27日期間,日本當局用于外匯干預的規模合計達6.3萬億日元。業內人士認為,日本當局入市干預外匯,或將使日元在短期內獲得喘息,但在日本央行堅持貨幣寬松的預期下,日元頹勢不減。
索馬里總統哈?!ぶx赫·馬哈茂德當地時間10月30日表示,29日發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的兩起汽車爆炸襲擊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索馬里“青年黨”聲稱對爆炸襲擊負責。
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副主席科薩喬夫當地時間10月30日通過社交媒體說,俄羅斯糧食今年獲得大豐收,已準備好在國際市場取代烏克蘭供應糧食。據俄方評估,預計在本收獲季,俄羅斯糧食出口量將超過5000萬噸;至少50個國家高度依賴俄羅斯農產品,其中包括較貧窮的非洲國家。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0月30日報道,俄羅斯同意在某些特定條件下舉行結束俄烏沖突的會談。報道稱,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表示,只要西方滿足某些條件,克里姆林宮可以隨時準備談判結束俄烏沖突。
據俄新社10月30日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說,波蘭“請求”成為在本國領土上部署美國核武器的“候選國”,這令人不安。
索馬里首都兩起汽車爆炸
造成至少400人死傷
據央視新聞消息,索馬里總統哈桑·謝赫·馬哈茂德當地時間10月30日表示,29日發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的兩起汽車爆炸襲擊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索馬里“青年黨”聲稱對爆炸襲擊負責。
據路透社報道,29日下午2時左右,一輛裝著炸藥的汽車襲擊了索馬里教育部,幾分鐘后,救護車到達現場展開救援。緊接著,另一輛汽車被引爆。襲擊造成至少100人死亡、300人受傷,死亡人數可能繼續上升。
索馬里“青年黨”在發給媒體的郵件中宣布對此事負責,稱索馬里教育部處于“思想戰爭”的中心,采用基于基督教的教材對索馬里兒童進行教育。
馬哈茂德30日在社交媒體上譴責“青年黨”,表示索馬里政府和人民將繼續捍衛國家安全。據索馬里摩加迪沙廣播電臺報道,馬哈茂德已指示政府立即為傷者提供醫療援助。
大幅加息成效未現
歐元區通脹持續攀升
歐元區通脹仍然根深蒂固。
歐盟統計局10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0月CPI初值同比上漲10.7%,再創歷史新高;歐元區10月CPI環比上漲1.5%,續創2022年3月以來的最大增幅。

連續上演大幅加息的歐洲央行,為何無法將歐元區拉出通脹泥淖?分析人士認為,能源危機仍然給歐元區帶來陣痛,歐元區通脹面臨上行壓力,并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在歐洲央行的目標(2%)之上。
歐元區通脹隨著能源價格上漲而“一路狂奔”。從10月歐元區CPI的主要組成部分來看,同比增長貢獻最大的仍然是能源,同比漲幅為41.9%,9月份該項數據為40.7%。其次是食品、酒精和煙草,同比漲幅為13.1%,9月份該項數據為11.8%。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能源仍然是整體通脹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而食品價格的通脹也因高投入成本而進一步上升。此外,供應鏈瓶頸的滯后效應仍在助長通脹,歐元的大幅貶值也加劇了通脹的累積。
CPI數據未見放緩,GDP數據也讓歐洲央行倍感壓力。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第三季度GDP初值同比增長2.1%,較二季度4.1%的同比漲幅幾近“腰斬”。經濟放緩預期不斷升溫,歐洲央行加息困難重重。
未來加息幅度需視經濟數據決定
上周,歐洲央行再次加息75個基點,充分展現出對抗通脹的決心。
歐洲央行在聲明中強調,通脹仍然面臨上行風險,將繼續加息抑制高熱的通脹。但在聲明中,市場也敏銳地嗅到了一絲“鴿派”氣息:歐洲央行將9月聲明中“預計在接下來的幾次會議上將進一步提高利率”的前瞻性表述修改為“將進一步加息”,給足了市場猜測“加息放緩”的空間。
歐洲央行還承認,歐元區經濟很可能在未來兩個季度加速放緩,并稱貨幣政策的正?;惨呀浫〉昧恕皩嵸|性”的進展。在歐洲央行“邊際轉鴿”的預期指引下,市場預計歐洲央行可能會在12月的議息會議上降低加息幅度至50個基點。
“隨著歐洲經濟的進一步下行,歐洲央行很可能于明年一季度結束本輪加息周期?!敝薪鸸就鈪R研究專家李劉陽認為,歐元區經濟衰退跡象愈發明顯,歐洲央行未來可能會降低加息速率,更快結束加息周期的概率顯著提升。
盡管歐洲央行若有似無地釋放了“邊際轉鴿”信號,但歐元區未來通脹和增長路徑仍然具備高度不確定性。在當前通脹仍然高熱的背景之下,歐洲央行未來仍將繼續加息,但加息幅度需視經濟數據而定。
興業宏觀團隊分析稱,能源和食品高企的物價壓力將繼續向其他領域擴散,供應鏈瓶頸可能再次產生;一旦歐元區中長期通脹發生偏離跡象,歐洲央行無疑會繼續祭出強力緊縮加以應對。
6.3萬億日元!
日本當局干預匯市規模創紀錄
10月31日,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9月29日至10月27日期間,日本當局動用了共計6.3萬億日元進行外匯干預,而9月用于外匯干預的規模為2.8萬億日元。
當前,歐美經濟體通脹“高燒難退”,加息政策難言轉向,而日本央行堅持維持貨幣寬松,與全球主要經濟體“背道相馳”,所帶來的后果之一就是日元兌美元匯率大幅下跌。自美聯儲加息以來,日元持續走弱,一度貶值至近152日元兌1美元,年內累積最大下跌幅度超過30%。
為了阻止日本外匯市場劇烈波動,日本當局在10月進行了幾輪“隱形”的外匯干預操作。短期來看,日本當局外匯干預有效地放緩了日元貶值的步伐。在日本當局實施干預之后,日元對美元一度從低點152大幅回升至146附近,外匯干預效果明顯。
但頻繁的外匯干預也容易使得日元容易成為空頭阻擊的對象。李劉陽表示,日本當局的外匯干預也會增加被空頭狙擊的風險,長期來看僅憑外匯干預無法逆轉日元頹勢,日元貶值的速度仍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歐洲深陷能源困境 美國趁機漁利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洲國家追隨美國對俄羅斯制裁的反噬效應愈加凸顯,能源供應短缺引發生產成本高漲、物價飆升、企業經營和民眾生活困頓,經濟面臨衰退風險。
然而與此同時,美國卻乘虛而入,不僅以高價向歐洲國家兜售能源,還把歐洲企業吸引到美國,借此撈取最大利益。面對這樣的“盟友”,歐洲憂慮和不滿正日益加劇。
受對俄制裁的反噬效應影響,不少歐洲國家近期深陷能源困境,一些能源密集型行業遭受沖擊尤為嚴重,許多企業因生產成本高漲不得不減產乃至停產。據業界估算,歐洲粗鋼產能過去數月閑置率接近10%;鋁和鋅的生產減少約50%;化肥行業產能削減約70%。
面對能源困局,多個歐洲國家在出臺措施節約能源的同時,一面加大從俄羅斯以外地區進口能源,另一方面迫于成本壓力轉移產能。“碰巧”的是,上述措施的受益者都是美國。
數據顯示,美國9月出港貨船裝載的液化天然氣達630萬噸,其中近70%被運往歐洲。據歐洲多家媒體報道,美國公司每艘駛往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可賺取超過1億美元利潤。美國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今年二季度利潤達17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遠超去年同期的46.9億美元。
產能轉移方面,德國《商報》報道,僅美國俄克拉何馬州近期就吸引60多家德國企業前往投資擴展業務。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眼下正將“歐洲之危”變為“美國之機”,從中攫取利益。
美國是全球最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與俄羅斯在歐洲市場有競爭關系。有政治分析師認為,美國制裁俄歐“北溪-2”天然氣項目不是為了幫助盟友,而是為了賣出昂貴的美國天然氣。法國總統馬克龍在10月中旬的歐盟峰會后曾抱怨,美國賣給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比在其本土市場賣價高3至4倍。
還有分析說,美國今年8月生效的《通脹削減法案》或加劇歐洲生產萎縮的狀況。歐盟官員擔心,美國的稅收減免將令歐盟處于不利地位,并且促使企業將生產轉移至美國。
歐洲財富和企業生產活動流向美國的情況已引起歐洲警覺。比利時首相德克羅警告:“歐洲正經歷大規模去工業化的風險?!狈▏洕拓斦块L勒梅爾也批評美國經濟霸權,主張雙方建立“更加平衡”的經濟關系。
正如歐洲《現代外交》網站一篇題為《美國如何摧毀歐洲》的文章所述,歐洲與美國合作對俄羅斯制裁,“反而導致歐洲衰落”。而該網站另一篇文章更是將美國稱為“帝國資本主義”,并指出美國“通過剝削其他國家來生存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歐洲人認識到,歐洲的真正敵人是美國”。
俄羅斯官員最新表態:已準備好在國際市場取代烏克蘭
俄羅斯當地時間10月29日宣布暫停執行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后,30日,烏克蘭經黑海糧食走廊的糧食出口暫停,當天沒有船只進出黑海港口。
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副主席科薩喬夫當地時間10月30日通過社交媒體說,俄羅斯糧食今年獲得大豐收,已準備好在國際市場取代烏克蘭供應糧食。據俄方評估,預計在本收獲季,俄羅斯糧食出口量將超過5000萬噸;至少50個國家高度依賴俄羅斯農產品,其中包括較貧窮的非洲國家。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0日援引土耳其消息人士的話報道,作為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簽署方之一,土耳其正與俄羅斯在各層面就該協議展開溝通,但因形勢復雜,無法公開相關細節。根據這名消息人士的說法,尚不清楚協議未來走向如何,但各方達成共識的希望仍然存在。
今年7月22日,俄烏就恢復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問題分別與聯合國和土耳其簽署協議。協議內容包括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建立聯合協調中心并確保糧食運輸安全,俄烏雙方同意任何一方都不攻擊運送農產品的船只等。協議有效期為120天,將于11月19日到期。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谷物出口大國。聯合國糧農組織說,過去3年,俄烏合計出口小麥約占全球出口總量的30%,合計玉米出口約占全球20%。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終止,恐將再度推高國際市場糧食價格。
俄羅斯開條件:同意就和談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0月30日報道,俄羅斯同意在某些特定條件下舉行結束俄烏沖突的會談。
報道稱,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表示,只要西方滿足某些條件,克里姆林宮可以隨時準備談判結束俄烏沖突。
報道指出,隨著戰事白熱化,俄烏之間的談判陷入停滯。盡管面臨越來越多的損失,俄羅斯表示無意結束這場沖突。
拉夫羅夫在接受俄媒采訪時討論了俄與西方談判的可能性。他說,“如果我們的西方同僚再次要求組織對話”,俄羅斯“隨時準備傾聽他們的意見”。
拉夫羅夫說,為取得談判成功,西方需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西方需要“充分考慮俄羅斯的利益和安全”;其次,西方應“向我們提供一些有助于緩解緊張局勢的嚴肅策略”。他沒有具體說明西方究竟應如何做到這一點,但俄羅斯此前曾指責西方通過支持烏克蘭和對俄制裁加劇緊張局勢,這些制裁削弱了莫斯科的經濟。
據塔斯社報道,普京的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29日還表示,任何結束俄烏沖突的談判都首先需要與美國進行,美國對此有“決定性的一票”。
他說:“基輔方面有總統——烏克蘭的合法總統澤連斯基。從理論上講,與他達成任何協議都是可能的。但是,考慮到3月份的經驗,這些協議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它們可能會因外部勢力影響而被立即廢除?!?/p>
“統治吧!美利堅!統治這個星球”
據俄新社10月30日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說,波蘭“請求”成為在本國領土上部署美國核武器的“候選國”,這令人不安。
據報道,波蘭總統杜達早先表示,在波蘭境內部署美國核武器是個開放的話題。他認為,波蘭或可參與“核共享”計劃。在該計劃框架內,地處歐洲的北約成員國可以部署并保留美國的核武器。
拉夫羅夫就此評論道:“波蘭請求成為候選國,希望美國在那里也部署核彈。這一情形格外令人擔憂?!?/p>
他指出,圍繞夯實北約核實力的談判正在進行,即除去原本部署有美國戰術核武的5個國家外,增加新國家。
他強調,在美國、北約和歐盟必須讓俄遭遇“軍事潰敗”的言論背后,隱現的是華盛頓無力放棄對控制一切的統治欲。
拉夫羅夫說:“美國、北約、歐盟仍在重申,必須在‘戰場上’讓俄遭遇軍事潰敗。在這一切的背后,是美國完全無力放棄對一切和所有的統治欲?!?/p>
他提到,如果說當年的大英帝國唱的是“統治吧!不列顛尼亞!統治這片海洋”,如今美國只怕是唱“統治吧!美利堅!統治這個星球”。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投顧排行榜
收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