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原標題:驚天大逆襲!萬億量化時代,最牛策略跑贏基準近50個百分點 深度解碼量化私募高收益背后秘密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吳永久
9月24日,A股成交額連續第46個交易日突破10000億元,再度刷新歷史紀錄。從滬深兩市巨額的成交量來看,量化私募基金可謂貢獻不小,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量化基金管理規模突破萬億元的背景下,量化私募各大策略在今年來的結構性市場行情下,誰是最大贏家?
量化私募在今年初遭遇指數增強失靈、中性策略失效后,下半年業績出現驚天大逆襲。數據顯示,275只500指增基金今年來平均收益25.61%,最牛產品跑贏基準近50個百分點,百億級量化私募500指增基金平均收益超42%。
與此同時,券商資管指數增強基金也瘋狂,今年前8個月的券商資管股票策略基金榜單中,有多只500指數增強產品露面,中金公司管理的中金指數增強2期業績奪冠。
此外,在量化私募收益誘人的背景下,海外量化私募機構也在不斷進軍A股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您深度解碼量化私募高收益背后的秘密。

量化私募年初遭遇尷尬:指數增強失靈中性策略失效
不少量化私募在去年下半年市場風格偏向大票后,其持倉個股也覆蓋了流動性好的優質大盤股,但是好景不長,今年春節后,市場風格快速切換,“抱團股”快速瓦解超出市場預期,指數呈現單邊下跌的態勢,而參與抱團的量化私募也難免遭遇凈值回撤的尷尬。基金“抱團股”重挫,對那些百億級量化私募基金而言,遭遇了較為困難的階段。
市場下跌,甚至還引發了千億級量化私募巨頭因為參與“抱團股”而出現凈值下滑,不得不向投資者道歉。對量化私募中的指數增強策略類產品而言,如果主觀選股契合市場投資風格,不僅能享受指數增長的穩定回報,還能獲得指數之外的超額收益。但是隨著“抱團股”散伙,之前頗受市場追捧的指數增強策略產品也出現了跑輸基準的情況,同樣,中性策略產品也面臨市場考驗。
在今年初的極端行情下,部分量化私募不得不面臨指數增強策略明顯失靈、中性策略失效的尷尬。以當時的量化私募金锝資產旗下“外貿信托-金锝中證1000指數增強3號”私募基金為例,該產品截至3月5日的凈值最大回撤達到24.98%。此外,深圳進化論資產旗下“進化論達爾文中證500指數增強一號”截至今年3月5日的凈值回撤為9.05%。
頗受市場歡迎的指數增強策略產品在今年初的行情下失靈了,那么有著穩定收益特征的中性策略產品又有怎樣的表現呢?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中性策略產品在面臨市場極端情況時同樣會有較大風險,對于中性策略產品來說,市場極端情況主要指市場風格極速切換、流動性危機等。以量化頭牌機構明汯投資旗下“明汯中性1號”為例,截至3月5日年內收益為虧損4.21%,該產品截至今年3月5日凈值回撤超7%。
對于量化市場的變化,不少量化私募巨頭積極引入新的策略,基本面量化策略成為不少量化私募新增策略。
廣州市量化基金創始合伙人成書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無論是量化指數增強型產品還是中性類的產品,今年初的“抱團股”行情,這種個股極度不均衡的漲跌幅沖擊,造成了中性策略暫時失效。量化指數增強型產品跑輸指數,也有深層次的問題,有可能是百億元以上規模的量化私募到了策略瓶頸,造成了超額能力降低,管理人不得不用其他方法來增厚收益。”

指增產品出現驚天逆襲:百億級量化私募略勝一籌
經過年初的凈值大回撤,下半年量化私募卻迎來了大逆襲的高光時刻。9月25日,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第46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再度刷新歷史紀錄。在A股萬億成交成為常態的背景下,市場板塊輪動加速,而市場的高波動更適合量化策略的運行。隨著滬深兩市的高成交額以及震蕩的市場,量化私募迎來了業績的高光時刻。
量化私募在今年之所以被市場強烈關注,主要與指增產品的驚天大逆襲有關。據私募排排網數據,年內證券私募基金的業績有所回暖,但是業績增長主要源于量化私募,其中又主要是指增基金帶來的增量。中證500指數反映了中小市值公司股票價格波動,由于價格彈性更大,所以500指數增強型產品獲取超額收益的空間更大。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9月10日,275只中證500指增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25.61%,高達248只產品跑出正超額,數量占比達到90.18%,最牛的產品跑贏基準近50個百分點。
從不同規模私募的500指增產品整體收益表現來看,百億級量化私募略勝一籌。數據顯示,百億級量化私募的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年內平均收益高達42.44%,平均超額收益為23.24%。
在百億級量化私募中,截至9月10日的數據顯示,鳴石投資管理的“鳴石春天十三號”今年以來的收益為67.31%。鳴石投資也是今年前8個月的百億級量化私募冠軍。該私募堅持多核心策略,多個投研核心可以保證策略研發的持續和穩定。鳴石還是量化投資業內少數擁有全頻段信號的私募之一,可根據市場行情在全頻段對策略頻率進行擇時和賦權。
天演資本管理的“天演中證500指數增強3號”今年來的收益為65.61%,世紀前沿資產管理的“世紀前沿指數增強2號”今年來的收益為62.02%。
此外,作為量化私募中的“海歸派”——誠奇資產,其管理的“誠奇中證500增強精選1期”今年來的收益為46.01%,超額收益為26.53%。誠奇資產公司創始人何文奇、投資總監張萬成曾分別在千禧基金、世坤投資任職。
因諾資產管理的“因諾天豐1號”今年來的收益為43.48%。因諾資產主打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公司的指數增強產品線運行Alpha策略,并且不進行對沖,可以同時獲取指數的Beta收益及超越指數的Alpha收益。
券商資管指增基金也狂:中金公司旗下產品奪冠軍
量化私募的指數增強型產品今年來了個大逆襲,而券商資管指數增強基金也瘋狂。
受市場行情回暖影響,券商資管產品今年來的收益也快速回升。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2231只成立滿8個月,且近期有凈值更新的券商資管產品今年來平均收益為4.61%,較上月提升1.01個百分點。年內有1922只券商資管產品錄得正收益,賺錢產品的占比達到86.15%。
從數據來看,券商資管產品今年來的收益分布嚴重失衡,可謂“飽的飽死,餓的餓死”,其中高收益產品收益率超200%,低收益的產品接近“腰斬”。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今年來僅有33只券商資管產品收益超過20%,業績翻倍的券商資管產品共有7只。從負收益來看,6只券商資管產品跌幅超20%,最大跌幅為42.10%,跌幅較大的產品多為參與科創板配售基金。
在今年震蕩行情下,尤其是結構化特征明顯的背景下,指數增強基金悄然突圍,券商資管產品也強勢突圍。在私募排排網發布的數據中,今年前8個月的券商資管股票策略基金的榜單中,有多只500指數增強產品露面,中金公司管理的“中金指數增強2期”業績奪冠。
另外,國泰君安資產管理的“君享優量500增強1號”的收益位居第四,國信證券管理的“鼎信量化500增強1號”位居第七,銀河金匯證券資管管理的“銀河鑫匯500增強1號”位居第十。
值得注意的是,從業績來看,券商資管的指增產品超額收益,較頭部量化私募仍有一定差距。
鳴石投資也公開指出,超額收益比拼的是量化選股能力,和投研實力密切相關,這需要指數增強產品在跌的時候比500指數跌得少,漲的時候比中證500漲得多,因為超額收益的獲取能力決定著產品最終收益。目前量化投資都是全市場選股,具體選股數量要看各家的策略,基本上一只產品都會持有幾百只股票。綜合來說,指數增強基金的凈值走勢要和指數走勢差不多,偏離度不能大,否則容易風格暴露。
量化多頭策略誰最厲害:股票量化策略平均賺19.08%
在滬深兩市萬億成交成為常態的背景下,量化私募基金受到了市場的強烈關注。
量化私募各大策略中,股票量化多頭(包含指數增強)策略格外受到市場關注。目前市場上的量化多頭(包含指數增強)策略是指同時運用兩種以上的量化策略進行投資,力求降低組合內部資產之間的相關性,達到取長補短、分散風險效果的投資策略。
量化多頭策略可能采用的策略包括量化多頭、市場中性、套利等。據私募排排網統計,今年前8個月,合計518只量化多頭策略私募產品取得了12.54%的平均收益,冠軍由蝶威資產旗下的“蝶威深度智能穩健3號”奪得。股票量化中性產品在多頭策略的基礎上,同時構建多頭和空頭頭寸,以對沖市場風險,將市場漲跌進行剝離,達到獲取超額收益的目的。該策略受市場行情的影響相對較小。今年前8個月471只股票量化中性策略產品平均收益為11.54%,冠軍由念空數據科技旗下的“念空靈活對沖2號”取得。
股票量化策略運用量化的方法來完成個股選擇與組合構建,從選股到交易,均以所構建的量化模型的結果為依據。選股模型包括基本面多因子模型、量化多因子模型等。今年前8個月合計1103只股票量化策略產品取得19.08%的平均收益,冠軍由前海國恩資本旗下的“國恩AI高頻量化1號”蟬聯。
量化套利不依靠主觀判斷,而是利用計算機系統構建的數理模型,深度挖掘市場的價格錯配,并進行套利的策略,主要有期現套利、跨期套利、跨市套利、跨品種套利等套利模式。316只量化套利策略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8.09%,冠軍是弘茗資產旗下的“弘茗套利穩健管理型2號基金”。
從量化多頭策略旗下子策略來看,股票量化(包含指數增強)成為最大贏家。據私募排排網數據,股票量化(包含指數增強)今年來截至9月17日,目前合計發行了3105只私募產品,而在去年同期股票量化(包含指數增強)合計發行了1540只私募產品,產品發行的增長幅度超101.6%。股票市場中性策略今年來截至9月17日,合計發行了1257只私募產品,而去年同期合計發行了774只,增長幅度為62.4%。
量化私募指數增強型產品為何短期大逆襲?背后有怎樣的玄機?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般情況下,指增基金與指數的相關度越高,說明風格偏離度越小、風控越嚴格,而相關度低,說明風格偏離度大,或者選股并未在中證500內。單純從收益表現來看,近期表現比較好的是股票量化多頭(含指數增強)策略,主要是因為整個市場的Alpha和Beta部分收益表現較好,所以疊加到一起的收益比較高,但股票量化多頭策略的波動也比較大。”

他進一步表示:“目前市場上的指數增強產品大多數對標的是中證500指數,近期表現比較好,一方面是因為以中證500為代表的中小盤個股今年的Beta收益非常高;另一方面是因為量化策略主要依靠市場的無效性賺錢,中小盤個股中信息不透明、定價不合理的現象比較容易出現,所以量化策略的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因此實現了比較好的增強。”
鉅陣資本董事長龍舫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來,基準指數中證500指數在各大指數中的表現相對最好,今年來的漲幅已達到17%,推動了500指增產品的收益表現良好。尤其是今年的市場環境是大小盤風格分化,板塊表現差異很大,比如有色、煤炭、芯片半導體、電氣設備及新能源等熱門賽道的漲幅很大。一些指數增強產品有一些超額收益來源于風格偏離、市值偏離、行業偏離甚至波動率偏離。整體來看,私募指數增強產品有多種超額收益來源,比如選股alpha、打新、‘T+0’、收益互換等。”
“今年來量化策略受到廣泛關注,在市場行情好的情況下量化選股策略收益更優,尤其是今年中證500指數股票上漲明顯,量化策略更偏向于選擇波動更大的中小盤個股。自然而然趕上了這波紅利,收益超過其他策略。今年中證500收益就超過滬深300和上證50。優秀的500指數增強又超過中證500指數,業績優勢自然凸顯。指數增強是在中證500的基礎上通過量化選股、擇時、高頻等細分模型,賺取超額利潤。在指數活躍期間能夠獲得更多的超額利潤。”厚石天成基金侯延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廣州市量化基金創始合伙人成書新則認為:“從目前來看,量化領域中高頻量價策略(指增、全市場選股)比較有優勢,這也就是為什么各大量化機構的核心策略都是高頻策略的原因,因為換股頻率越高,捕捉機會的能力越強,對于市場潛在的風險抵御能力也相對較強,能夠更好地適應當下風格經常切換的市場行情。高頻量化指數增強策略的優勢就是能夠在跟住指數的前提下有選股的超額能力,還能在高頻切換股票的前提下適應市場多變的行情。”


責任編輯:何松琳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