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證監會網站發布的《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44次工作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顯示,南京證券股份有限公司IPO獲通過。
據披露,公司擬在上交所公開發行不超過8.24億股,所募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補充資本金、增加營運資金、擴大業務規模。此次IPO由東吳證券和華英證券聯合保薦。
華東某投行人士表示,作為首家上會的新三板券商,南京證券過會對目前仍在尋求IPO的新三板券商極具風向標意義。
公開資料顯示,南京證券于2015年10月28日登陸新三板市場。2017年3月,南京證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申請獲中國證監會受理。
最新的招股書顯示,南京證券從事的主要業務為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自營業務等。2015年至2017年,南京證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0億元、15億元和13.85億元,對應凈利潤分別約為14.13億元、4.94億元和4.12億元。
從收入構成來看,經紀業務是南京證券主要的收入來源。2015年至2017年,公司經紀業務營收分別達到19.1億元、7.77億元和5.68億元,占當期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3.67%、51.81%和41.06%。報告期內,南京證券的平均凈傭金率分別為0.51‰、0.37‰和0.32‰,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南京證券表示,該公司經紀業務收入與代理證券交易額、傭金率水平密切相關,市場交易量波動、交易傭金率變化等因素均可能導致公司證券經紀業務增速放緩或下滑,從而給公司帶來經營風險。
東吳證券某投行人士告訴記者,對于極度渴求資金擴充資本規模的券商而言,新三板并非最合適的舞臺。“券商的凈資本規模與開展創新業務的資格和創新業務規模密切相關,凈資本規模不足往往限制券商業務的擴展,而在A股上市的券商顯然更具備融資優勢。”
目前,在新三板掛牌的證券公司還有6家,分別是東海證券、湘財證券、聯訊證券、開源證券、華龍證券和國都證券。其中,湘財證券和華龍證券處于IPO“輔導備案登記受理”狀態。此次南京證券IPO成功,新三板的掛牌券商未來的命運如何呢?
今年初,另一家新三板掛牌券商華龍證券公告稱,擬申請在股轉系統終止掛牌,同日董事會還審議通過了《關于華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并上市方案的議案》。這也是首家因IPO計劃而主動摘牌的新三板掛牌券商。
一家上市券商的新三板業務部人士稱,華龍證券選擇提前摘牌則可能是為了清理“三類股東”。此前,證監會明確公布“三類股東”政策執行標準,并提出“三類股東”納入有效監管和穿透式的信息披露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與南京證券共同上會的另一家新三板公司文燦股份也成功過會。這也是首次出現新三板掛牌公司直接帶著“三類股東”IPO過會的案例。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隨著“三類股東”政策日趨明朗化,新三板掛牌公司IPO進度有望進一步加快。
延伸閱讀
首家攜“三類股東”
IPO新三板公司順利過會
記者 朱妍 吳柳雯
3月13日,文燦股份順利過會,成為首家攜“三類股東”闖關IPO成功的新三板公司,為長久困擾新三板市場的“三類股東”問題給出了答卷。
該公司最大的“三類股東”九泰基金表示,文燦股份之所以順利上市,主要因為穿透審核比較到位,順利排除了此前監管層擔憂的利益輸送問題,同時,其“三類股東”中也不存在分級、多層嵌套等情況。未來,投資新三板公司的基金借由IPO退出的渠道適用性或將更為廣泛。
“三類股東”即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的簡稱。上述三類產品一直是新三板市場的重要資金力量,同時也是困擾新三板擬IPO企業的重要問題。
隨著文燦股份順利過會,多位新三板人士向記者表示,這標志著困擾市場已久的“三類股東”問題獲得重要突破,不僅對于其他攜“三類股東”企業具有借鑒意義,也將對新三板市場的投資環境產生影響。
據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團隊統計,目前超過100家新三板擬IPO公司有“三類股東”,其中87家處于上市輔導期,另有20家已經申報IPO。
在此背景下,文燦股份成為首家直接帶著“三類股東”成功過會的新三板企業,示范效應不言而喻。公開資料顯示,文燦股份于2015年3月登陸新三板。同年5月,公司公告擬以20元/股發行1500萬股,募資3億元,九泰基金、財通資產、同創金鼎等公司旗下產品均參與了定增。而文燦股份最新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股東人數達27戶,其中10戶“三類股東”合計持有600萬股,占比達3.63%。
以其中持股比例最高的“三類股東”九泰基金為例,該公司旗下5款專戶產品2015年9月起便成為文燦股份股東。數據顯示,上述產品至今均沒有做過清理,目前合計持有文燦股份300萬股,占IPO發行前總股本逾1.8%。
為配合文燦股份主板上市,九泰基金2017年初便開始協助公司發行的律所等中介機構進行穿透性審核,包括旗下5個專戶產品中多達上百個投資人的身份信息、工作信息核實,以及實地具體溝通等。身處其中的九泰基金總裁助理鄭立昌表示,本次文燦股份上市,九泰基金全程配合,且付出了較大的代價,對上述產品的投資人基本做到了全覆蓋。
鄭立昌表示,文燦股份之所以能順利上會,主要是因為“三類股東”穿透審核比較到位,順利排除了此前監管層擔憂的利益輸送問題。文燦股份的“三類股東”中不存在分級、多層嵌套等情況也是重要因素。
在存續期方面,鄭立昌表示,由于“三類股東”IPO鎖定期一般為一年,因此很多人擔心是否會再發生展期問題。目前,九泰方面涉及的產品最早將于2019年到期,雖然每只產品都做過展期,但從時間上來看,上市后應無需再延長存續期。
光大證券新三板研究團隊認為,文燦股份過會,從宏觀層面看,有助于完善新三板“土壤”的功能性定位,增加對未掛牌企業的吸引力,改善目前隱現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從微觀層面看,有利于以交易策略為主的“三類股東”重新回歸新三板市場。這類資金可以通過前期方案的調整,發行“明確存續期、層層穿透、不含杠桿分級嵌套結構”等符合監管要求的金融產品。
鄭立昌認為,投資新三板的定增基金通過IPO退出的途徑將會更廣泛,基金公司未來要參與Pre-IPO業務也需在設計之時就確定產品存續期足夠容納公司上市周期,從第一步開始為投資者負責。
值得關注的是,13日的發審會上,發審委對文燦股份提出了5個問題,第5個問題就指出:“發行人存在三類股東。請發行人代表說明相關股東是否符合資產管理相關規定,其信息披露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請保薦代表人說明核查方法、程序,并發表核查意見。”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