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基本面力場
前段時間,力場君寫了個小文章《“再不上市就倒閉了”!金盛海洋IPO資金枯竭,原因竟是榨干式分紅?》,收獲了不少小伙伴們的點贊。但是,因為“榨干式”分紅,導致現金流枯竭、資金鏈瀕臨斷裂的例子,可真不止這一家,今天在來聊一聊元豐電控IPO,保薦機構是銀河證券。
這家公司很有意思的是在2021年,分紅了3000萬元,看似金額不高,但其實對這家公司來說影響可不小。因為實施了這次分紅,導致了截止到當年末,該公司賬面貨幣資金余額只剩下2800多萬元,只占到總資產的比重7%左右,相當于應收款項凈值的六分之一。
更別提在2021年末,這家公司還面對著3500萬元的短期借款,和將近500萬元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是不是有種“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的感覺?且同年經營性現金還是凈流出了5000萬元,在這樣的資金鏈條件下,元豐電控大手一揮分出去了三千萬利潤,也是夠大氣呀。
要是按照這個資金儲備,在下一年也就是2022年,可能還真就面臨著“再不上市就倒閉了”的境地了。隨后到2022年,元豐電控的資金鏈看似有所好轉,貨幣資金余額升至了約6千萬元,還有近5千萬的銀行理財,腰包又鼓了起來。
但問題是,元豐電控增加的資金儲備,是從哪里來的呢?從資產負債表數據來看,短期借款小有增加,增加了600多萬,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應付項目,從2021年末的1.17億元大幅猛增到2022年末的2.45億元、凈增加了1.3億左右。增幅超過100%,遠高于同年還不到20%的營收增幅。
這才是元豐電控貨幣資金增長的核心“密碼”,就是壓榨供應商,壓賬、不給供應商結款,這才制造出了貨幣資金增長的表象。假如應付項目余額沒有增加這1.3億元,元豐電控2022年末的貨幣資金,恐怕就直接歸零了。再反過頭來看2021年那筆3000萬元的現金分紅,壓力大不大?算不算是“清倉式”分紅?
力場君還關注到一組數據,在剛過去的3月份,后半個月就有好幾家IPO撤回,都存在上市前突擊分紅的問題。
例如3月18日被終止的、西南證券保薦的海宏液壓IPO,之前三輪問詢中兩次提到現金分紅的問題;再如也是3月18日被終止的、民生證券保薦的敏達股份IPO,2019年至2021年現金分紅總額超過了同期凈利潤總和;還有3月21日被終止的、國投證券保薦的青牛技術IPO,也曾被問詢先分紅、后補流。
現在,球被踢到了銀河證券保薦的元豐電控腳下了,先是“清倉式”分紅到現金流枯竭,后又申請上市募集資金補流1億元,這樣一個案例的IPO,該不該撤?不該撤嗎?

責任編輯:江鈺涵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