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近期美國宏觀經濟數據向好,但在此情況下勞動力市場成長也表現不俗,且通脹正在下降。然而,前美聯儲經濟學家Claudia Sahm撰文表示,這一幕和1990年代中期的經濟形勢似曾相識,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面對此種高于趨勢水平的經濟增長時,明智選擇暫停加息。如今,鮑威爾也面臨抉擇。
鮑威爾上周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的講話中說,美國經濟形勢向好,這可能是他超過兩年來最為樂觀的一次表態。分析稱,11月的加息計劃已經擱置,12月也可能繼續暫停加息。
經濟增長來說對美聯儲來說是警訊之一,鮑威爾上周就表達了擔憂,他說,“要可持續地回歸2%通脹目標,可能需要一段時期低于趨勢的經濟增長,以及勞動力市場狀況進一步疲軟。”
鮑威爾還表示,“我們關注近期顯示經濟增長和勞動力需求都具有韌性的數據。(如果有)更多證據表明經濟增長持續高于趨勢水平,或者勞動力市場的緊張狀況不再緩解,這可能會導致通脹進展的惡化風險上升,并可能導致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
除了鮑威爾外,其他聯儲官員進來也頻繁表達對“經濟增長太好”的“擔憂”。在9月的議息會議上,聯儲上調了今年美國GDP增長預期,并下調了明年的預期,比預期更好的經濟數據強化了聯儲“更長時間維持高利率水平”的策略。
Sahm說,從理論上講,菲利普斯曲線和泰勒法則都支持聯儲目前的操作。當經濟增長高于趨勢水平,顯示出強勁需求無法持續。而假設持續供不應求,就會推高通脹,這樣就會讓打擊通脹變得復雜化。
她認為,目前聯儲在經濟增長高于趨勢水平的情況下加息的危險在于,目前的“趨勢”尚不明朗,即潛在GDP增長。如果“趨勢”高于聯儲預估,那么聯儲就可能對高GDP增長做出反應而加息過多,反應過度。尤其是目前美國經濟局勢仍然混亂,很難講“趨勢”是什么。
而從歷史上來看,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恢復期,以及1990年代后半期,是兩個可以比對的時期,因為這兩個時期中,市場理解的趨勢增長變動幅度既快且猛。
在金融危機結束后的2013年,國會預算辦公室曾發表預估稱,2012年到2019年美國平均每年的潛在GDP增長率為2.1%。而到2019年,同一時期的潛在GDP增長就變成了1.6%,比2013年的預期顯著下滑,這意味著如果要實現實際GDP翻一番,就需要大約45年,而非34年。這一變化僅僅發生在六年之內。
這一趨勢在聯儲在同一時段的經濟展望摘要中也獲得印證。2011年底,聯儲官員預計的長期增長率為2.4%到2.7%。而到了2019年底,增長區間滑落到1.8%至2.0%。
因此Sahm認為,這種在短時間內調低增長預期的歷史,應當對當下有所警示。當然,試圖量化預測增長率是慣用手段,而且模型和數據也支持預測結果,但現在使用增長預測來進行貨幣政策選擇時應當謹慎。
而在1990年代中后期,形勢與現在截然相反。現在可以看到,當時的經濟增長是高于最初預期的,增長率不斷被大幅上修,意味著增長可以持續,且沒有帶來高通脹風險。
但在當時,這一點并不明朗。格林斯潘領導的美聯儲當時的決策邏輯與現在相同,即經濟增長高于趨勢水平時考慮加息。至少在1990年代中期,格林斯潘明智判斷經濟比預期仍有增長空間,而最終GDP確實繼續增長,而且通脹也沒有起飛。
伯南克在其著作《21世紀的貨幣政策》一書中就表示,“當時經濟堅實增長,1996年上半年就增長3%,失業率只有5.5%,低于聯儲官員預期。如果按照菲利普斯曲線的邏輯,這時通脹應該起飛,升息應該很快開始。但格林斯潘對此并不確定,對此持保留態度,當時他發展出一套觀點,解釋在經濟擴張、勞動力緊缺的情況下,為何工資和物價仍能保持溫和增長。他預見的,就是技術變革的加速。”
當時格林斯潘沒有讓聯儲加息,因為他預見到生產效率的提高并沒有納入預測增長率的數據當中。Sahm認為,盡管格林斯潘在六個月后仍然加息,但在經濟高于增長趨勢時沒有預先加息的操作,對今天來說時有價值的。但要說清楚的是,今年的經濟形勢與1996年完全不同,所謂“格林斯潘時刻”只是為了說明,要對經濟增長的預期和早期經濟數據保持警惕。
Sahm表示,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預期極為復雜,不能簡單依賴過去的經濟關系作為模型。目前,美國各地經濟恢復不平均,盡管全美范圍內失業率已經處于歷史低位的3.5%超過一年,但一些地方的失業率仍然很高,大部分位于鄉村地區。而如果一個地區經濟乏力,更多的就業崗位不會推升通脹,而是會給就業者創造機會,可能推升生產效率。經濟增長趨勢隨時有可能變化,要做更精準的預測,聯儲不是關鍵,而是要通盤考慮各級政府、企業和勞動力的決策。
目前,聯儲正在“經濟是否已經過于好”的問題上糾結,關鍵就在于真實的增長率如何,而這一點無人能精準預測。現在聯儲官員的許多談話都說到“警惕”,現在通脹仍然較高,還不是時候慶祝勝利,也不是時候因為近期良好的經濟數據而潑冷水。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責任編輯:周唯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